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 顾剑

共:💬66 🌺2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续2)

3。日本火地狱

在李梅调来太平洋之前,20航空队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已经进驻提尼安岛,司令是阿诺德的参谋部宠臣汉塞尔准将Hansell。最初21司令部只有一个奥唐纳准将的第73联队,下辖4个B-29大队,因此汉塞尔将军直接指挥各大队。(奥唐纳O’Donnell也是阿诺德参谋部出来的人,后来在朝鲜战争中指挥远东轰炸机司令部) 。1944年11月24日,联队长奥唐纳率领111架B-29从塞班岛起飞,首次袭击东京,有17架B-29因故障中途返航,6架因各种原因无法投弹,1架在海上迫降,1架被日本飞机撞毁。但是战果非常小。27日再袭东京又无战果。日军从硫磺岛起飞反过来两次袭击美军B-29基地,两次总共击毁4架B-29,重伤6架,轻伤22架。此后美军引起重视,一举摧毁了硫磺岛上的日本航空战斗力。在1945年李梅到任之前,汉塞尔多次出击中,只有两次比较成功:一次是12月13日71架B-29空袭名古屋的三菱飞机制造厂,损失4架受伤31架,另一次是45年1月9日62架飞机轰炸神户附近的川崎飞机制造厂,没有飞机损失。除了这两次有效打击了作战目标以外,其他各次出击的效果可以忽略。另外,11月19日夜间和12月22日,汉塞尔还两次用过燃烧弹攻击战术,其中第一次比李梅的汉口行动还早,但两次都不成功。

第21轰炸机司令部战果很小的原因,客观的说并不在於指挥官的能力,跟从中国出击的20轰炸机司令部一样:日本上空经常云层密布,3万英尺以上的气流过强。而主观原因,则是美军指挥层始终坚持白昼精确轰炸的作战思想,而且汉塞尔每次出动的机群不够集中,尤其是两次火攻规模太小,形不成集中的成片大火。

1945年1月20日,李梅正式到任,就能力而言,他在印度和塞班岛的两位前任并不是无能之辈,很多事情即使换了李梅,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但李梅的运气好:他到任的时候,塞班和提尼安的B-29已经扩展到了4个联队:73,313,315,316联队,而且印度的老部队58联队也正在调来。从2月份开始,313联队已经可以和73联队一起出动,其他2个联队很快可以准备就绪。来自硫磺岛日军飞机袭击的威胁也已经不复存在。B-29飞机本身的很多机械问题正在逐渐解决。李梅本人比其他空军指挥官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参谋部出身,能够给部队带来欧洲战场上行之有效的作战经验,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战术革新家。

在塞班和在中国两次,李梅到任都带来了他的“李梅改革” :取消每架飞机双机组制度,提高人员利用率;从每个大队撤编一个中队补充其他中队,让剩下的3个中队都至少有10架飞机;开设领航学校,让各个飞行中队的领航机组集中训练;改4机钻石型编队为欧洲战场上通行的12机箱式编队。还有他那令部下神经紧张的饱和训练日程。

象海军的哈尔西和陆军的巴顿一样,李梅所到之处也会流传一些半真半假的故事,而且越传越神。其中一个故事是说,李梅叼着他那永远不离嘴的雪茄烟去视察机场上装满油料的机群,卫兵提醒他不要抽烟,否则飞机会有起火爆炸的危险,李梅咆哮着:“我看它敢” 。

但是李梅解决不了天气和高空气流的问题,只要他坚持白昼精确轰炸的作战方针,战果就不可能好起来。李梅来的头一个多月,第21轰炸机司令部16次大规模出击,没有一次战果令人满意,阿诺德催促的语气益愈急躁,又犯了一次心脏病。李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也可能被解职。必须狠狠地改变点什么。李梅在准备进行一场从战术到轰炸思想的彻底革命。

以燃烧弹火攻的计划,本身不是个新的主意,李梅本人在汉口就成功过,21轰炸机司令部也试验过两次,尽管不成功。但李梅要大规模火烧整个日本,在当时的确是个革命性的想法,显示李梅作为一个战术革新家的能力和魄力。如果从军事角度分析,李梅战略的革命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白昼精确轰炸” 是每个陆航战略轰炸派将领的信条,而且在欧洲战场证明行之有效。你偶尔搞一次火攻可以,那是战术问题,可是要整个航空队装上燃烧弹,搞多次夜间突击,那是离经叛道,如果结果还不成功,肯定要丢乌纱帽。变革需要魄力。

其次,李梅搞夜间火攻,是面积轰炸,不讲精确性,这就改变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他的优先目标名单。名单上明确规定第一位的重要目标是日本的飞机制造和其他重工业企业。改变作战目标,不是李梅这个层级可以决定的。

第三,还有一个战争道德的问题:就传统而言,美国人在战争道德上有所顾忌。有几个先例可以说明:战前美国破译德国和日本密码的努力,曾经因为陆军部长史汀生一句书生气的“绅士不拆看别人的信件” 而停顿下来。伏击山本五十六之前,海军部长诺克斯也专门向法律专家咨询“战时刺杀敌方领袖,是否合法” 的问题,得到肯定答复以后才批准行动。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狙击手的培训一直得不到重视,狙击战术比苏军和德军有很大差距,这种忽视狙击的思想,跟美军认为“战争应该怎么打” 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当然,以上的这些事,美军到底还是都做了,在一场总体战当中,“军事需要” 永远是最强的逻辑,所有书生气的道德考虑都要让路。笔者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起码美军的作战行动并非毫无限制,李梅当时必须要向上级打报告,说明大规模烧死日本平民,这样做在军事上的必要性。批准的权限既不在李梅,也不在阿诺德,而是美国最高军事当局和政府。李梅举出的理由是,日本军工生产能力依赖小型家庭作坊,不但轻工业品如此,就连重工业的零件粗加工也是分包到千万个家庭企业,然后再集中到大工厂组合。所以日本的城市平民区蕴藏着日本的工业潜力。

以上是改变战法在宏观战略思想上必须克服的障碍。在战术上,李梅也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的改进,保证火攻成功。这是李梅作为战术家的拿手好戏。

燃烧弹攻击本身不能保证目标城市燃起大火。到处扔燃烧弹,处处点火是没有用的,成功的关键,在於划定一个有限的面积,集中大批燃烧弹投放在这个狭小区域里面,让各处小火汇集成一个火焰的风暴,消耗掉风暴中心的氧气,而从风暴边缘吹进火区的空气会自动形成强劲气流,使火势蔓延。因此李梅对轰炸精确度的要求,不能降低太多。而且他要集中一切可用的飞机,装载尽可能多的燃烧弹。

为此,李梅命令B-29机群编队把轰炸高度从3万5千英尺降低到5千英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投弹精度,而且可以节省燃料,腾出装燃料的宝贵吨位装载燃烧弹。这是个很冒险的计划,如果在德国,李梅非常清楚在这样的高度进攻,机群会立即被德国人高低配备完善的防空火网撕成碎片。而日本人以前一直对付B-29高空轰炸,强调用大口径高炮打高空,在低空的小口径高炮火力反而薄弱。李梅赌的就是日本无法适应美军战术突然改变。为了训练飞行员低空投弹,李梅使用了他惯用的夸张训练方法:有一次他命令一个大队的B-29以“离海面50米高度” 轰炸附近日军占领的岛屿作为训练,几分钟以后,下级联队指挥部发回电报“司令部上次命令电文有误,50后面少了2个零” 。李梅立即回电“没错就是50米” 。要知道,B-29是4引擎的庞然大物,不是轻巧的战斗机,在这个高度投弹闻所未闻。

李梅的另一项冒险,是命令所有出击的B-29拆除自卫机枪,空出装载枪炮,弹药,机枪手的吨位,多装燃烧弹。这使得整个机群没有任何自卫火力来对付日本夜间战斗机。李梅对日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尤其是夜间的战斗力嗤之以鼻,愿意冒这个险。在他看来,日本夜间战斗机对B-29造成的威胁,还不如其他B-29友机自卫机枪误击所造成的威胁大。

1945年2月24日,李梅用常规战术进行了一次火攻试验,231架飞机每架装载3吨燃烧弹和1枚500磅高爆炸弹从高空袭击东京,172架飞机找到目标,在1平方英里的小区面积内仍下453吨燃烧弹,夷平了2万8千栋建筑。行动成功,而这仅是个小小的试验而已。日本的末日,已经临近。

3月9日夜,李梅的大赌博开始了。他尽最大限度让每架飞机满载6吨燃烧弹,所有三个作战联队倾巢出动,戴维斯的313联队从提尼安,鲍尔斯的314联队从关岛,奥唐纳的73联队从塞班岛出发,而且以后一周的时间,李梅要做到每天全力出击,完全不留休息时间。李梅本人原来要亲自带队,但是他已经知道了美国的原子弹计划,任何知道原子弹计划的人都被严禁飞越日本上空,因此李梅挑选最信任的第314联队长鲍尔斯准将驾驶领头飞机,并在整个空袭过程中在东京上空盘旋,把观察所得向李梅汇报。

这一夜,注定是东京城命中的劫难。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