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另一种老照片中的朝鲜战争 续 -- 萨苏

共:💬169 🌺1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兄说的很好, 这里就举出几点不同意见讨论。

首先, 必须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官方说法。 这里老兄说的很对, 最权威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史”和“抗美援朝战史”的说法,这个应该算是军方的说法, 其次就是那个17万多的烈士人数,这个好像是民政部的数字, 另外就是我昨天提到的最新搜集的18.3万的烈士名录,这个是抗美援朝纪念馆搞的,应该也是官方数字。现在的问题就是连不同渠道出的官方自己的说法都在打架。

而那个卫勤总结就不应该算是官方的说法, 原因很简单, 这本书就不是公开出版的,而是供军内使用的,这些年来虽然逐渐泄漏出来, 但是毕竟还应该算是一个内部数字, 不是官方的正式公布数。

我是有这本书的, 贴出来看看就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下来要弄清楚的就是减员数字的统计标准问题, 但不幸的是, 即使在这本书里对这个问题都语焉不详, 这是很不应该的。唯一有关志愿军的减员标准的段落如下, 但是完全没有各项的标准。我们不知道阵亡负伤的这些类别的登记标准如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里有一点可以搞清楚的是, 志愿军减员的登记体系里, 非战斗减员只包括病员,而非战斗伤由于较少,归类于伤员项下。 这个结论先放这里以后还有用。

下面就是最关键的那个减员97万的表了, 贴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卫生减员的标准不明, 但是根据二战中苏军的卫生减员标准,应该为后送到医疗单位并且滞留一天以上的人次, 志愿军的标准应该也是差不多。

这里看的很清楚, 战斗减员是52万多(522923人),但公布的官方说法是36万, 官方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多次负伤,伤员的统计有重复(也就是说统计的是人次),而最后将这些两次三次的人数剔除出来得出的36万是人数。 这里且不说这么做的动机如何(是否这样将数字变小,无论哪一国的统计数字都是统计的人次而不是人数), 就是如何剔除这个重复入院的因素的方式方法就相当费解。(这可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 远不只是简单的PAPER WORK)

最后指出老兄的一点错误, 这段话:

军科院军史部的《抗美援朝战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史》是最权威的官方史书,2000年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关于志愿军的伤亡数字更详细,提法也很谨慎——“作战”减员36万。应该来讲,官方的志愿军死亡数字和那个各省区志愿军烈士数字还是能对上的,作战阵亡加战伤死是135599,加非作战死亡2.5万,加失踪的八千(失踪被俘数两万九减去两万一的被俘数),将近16万9,再加统计误差,与17万1能对上。

看起来写的没什么破绽,但实际上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 就是在几个不同来源的资料之间进行拼凑,倒不是说不能在两个来源的数字中做加减, 而是这么做之前必须要弄清楚这两个来源的数字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根本不可能这么做。前面已经说过, 卫勤总结中志愿军的减员标准是非战斗减员只包括病员,非战斗伤就包括到伤员里去。 这样实际上作战阵亡加战伤死的人数135763在加上非作战死亡2.5万就是重复计算了,不可取。 而卫勤总结里的失踪人员人数是25621, 和那个2.9万的也有差距。 实际上的死亡人数按照卫勤总结的说法应该是总不可恢复的减员项下的174594人, 减去被俘的大约2.1万人, 就算极端严谨按照失踪人员2.9万计算, 还是15万余人。

18.3万的统计数字和15万余的统计数字可不是误差所能解释得了的, 何况从常理上讲50多年后无论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去搜集名单(更何况这个“烈士” 到底指代什么还是问题, 一般的说不是任何人死在朝鲜都可以算烈士的), 都只能是不完整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