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一) -- 荆棘探兴

共:💬84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老孟 (六)

认识老孟是在我的老家,时间大约是大二的暑假。那时候的老家绿树萦绕,天空格外的蓝。那几年,老家的焦炭厂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到处建立,因此相关产业也带动了起来。炼焦炭需要一种特殊的砖头,叫做耐火砖,普通砖头不够耐高温。烧耐火砖需要一种特殊的土,这种土不是到处都有的,恰巧老家附近几个村庄有这种土。因此每个村庄都建立了自己的砖厂,开始了烧砖卖砖、靠土吃土的营生。

那年父亲承包了村里的砖厂,成了厂长。当地人都没有烧耐火砖的技术,父亲开始寻找烧砖的师傅,烧砖的师傅相当于IT行业中技术总监或者系统分析员的角色。这时候姨父介绍了老孟,姨父说老孟人实在,在姨父他们村烧过砖,技术不错。三人喝了顿酒,老孟酒量不小,且能吃饭,喜好说大实话。父亲是个实在人,也许实在人惜实在人吧,酒桌面试后父亲决定请他做砖厂的师傅了。

老孟说他要用自己的人来粉料,打砖,垒砖,烧砖,出砖,人手从老家带。父亲认为如果让老孟带本地人,人心不齐,队伍不好管理,所以同意了老孟的要求。就这样父亲负责供料,销售,老孟负责技术,另外我的三爷爷(父亲的三叔)负责砖厂的日常管理。这样砖厂开始运转了。

说是砖厂,其实规模不大,也就三个烧炉。旁边有20来间平房,一些作为老孟和他的队伍的宿舍,一些是存放砖坯的。老孟的队伍总共6个人,都是家里的亲戚,都很听老孟这位带头大哥的话。

烧砖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老孟的工作就是往炉子里添煤,控制火候。他手下的人粉料、出砖,都是体力活,老孟很少干体力活。要不怎么说,技术就是财富呢,看那个技术总监还在那里编程呢。砖坯需要在炉子里烧半个月左右才能出炉,不过这半个月也挺辛苦的,因为白天黑夜都得掌握火候。这些都是老孟的工作,他也不让手下人搅合,技术要保密,自己要留一手!

每次砖出炉,老孟都要在烧炉门口杀只公鸡,然后他会把鸡血洒在炉门口的新砖上,说是他们这行的规矩,会提高砖的质量。当然了,这些公鸡都是父亲提供的。老孟多半会把公鸡留下,做自己的下酒菜。后来家里养的公鸡都被老孟拿去祭砖了,到最后父亲不得不到处买公鸡了。

老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烧砖的师傅有几成,烧出的砖就是几成熟”。不好理解吧,带有方言味道,解释一下。假如一个正常人的智力度十成来衡量,五成人表示智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这句话很灵验,就好比炼剑一样,修为越高的炼剑者,炼出的宝剑越好。如果烧砖师傅智力只有五成,他烧出的砖头就是五成熟,这种砖头卖不了好价钱,要赔本的。三爷爷说老孟顶多是八成,因为他烧出来的砖不是很熟。不过那时候是卖方市场,总能销出去。

一次老孟喝酒误事,有一炉的砖有问题。三爷爷是个火爆脾气,随手捡了个铁锹就要劈老孟,吓的老孟一路狂奔。去找父亲,说不干了。最后三人喝了顿酒都没事了,三爷爷和老孟最后成了朋友,尽管语言交流起来比较费劲。

第一次看到老孟,那时候三个炉子同时烧砖。老孟很忙,整天和煤、 土打交道,衣服脏成啥样可想而知了,白天黑夜的工作,估计他脸也懒得洗,黑的像包公。稀松的头发毫不疲倦的竖立着,眼睛通红。父亲向老孟介绍我,老孟说“大学生啊,有出息”,朝我笑笑。当然了这些话是父亲翻译给我听得,老孟说话方言味很重,我开始不很适应。

老孟喜欢喝酒,喝多了,常念叨他四十多了(我一直以为他50多了),仍旧过着一人吃饱全家吃饱的生活。其实老孟四十刚出头,年轻时候家里穷,讨不起媳妇。没怎么念书,家里也没啥赚钱的活,就出来打工,四处飘泊,在甘肃打工的时候,学会了烧耐火砖的手艺。多年在外,醉心于烧砖技术,头发见少,却把讨媳妇的事情一搁再搁了。

(未完待续,对烧砖介绍偏多,见谅)

关键词(Tags): #老孟#烧砖#八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