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雄文推荐--银翼,中国空军训练作战体系探讨(上) -- 大葱一根

共:💬9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银翼,中国空军训练作战体系探讨(中1)

◆一倍音速和两音自速间的跨越

  若干年以后,先前没有认真预料的事情又发生了,而且与以前歼-6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歼-7准备开始大量列装,这时候才发现歼-7这种已经不算新的歼击机竟然没有适用的高级教练机可用。当时的歼教-6无法满足歼-7飞机的训练,要是让飞行员积攒足够多的飞行经验再上歼-7,无疑是一件劳神费力又耗时伤财的事情。到了80年代初,歼-8开始服役,歼-8本身就是歼-7的双发放大型,飞机品质也和歼-7较近似,因此初期也需要一批具有歼-7驾驶经验的飞行员改装飞行歼-8。这样,研制适用于歼-7并能兼顾歼-8训练的高级教练机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至此,直到歼-了飞机首飞了15载之后歼教-7才终于立项发展。

  歼教-7进入部队服役后,便基本形成了当今中国空军飞行员培训、训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飞行员进入航校完成理论课进修后,先驾驶初教-6进行训练,初级教练机训练科目合格之后再上歼教-5进行高级教练机的训练,高教机科目完成后,飞行员就完成了飞行院校的这一级的培训任务。然后转入训练基地进行第二级飞行员训练,这一阶段训练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训练阶段,这个阶段目前使用两种型号的教练机,进入强-5、歼-6部队服役的飞行员使用歼教-6进行改装训练;进入歼-7、歼-8部队服役的飞行员使用歼教-7进行改装训练。而运输机、轰炸机的飞行员、领航员一般不经过这个级别的训练,直接分配到轰炸机、运输机飞行部队,由所在部队进行改装训练。这些飞行员、领航员早期使用轰教-5进行训练,轰-5退役后使用由运-7改装的运轰教-7训练,也有部分机型的飞行员不用经过此训练直接担负空中任务。这里重点讲述作战飞机飞行员的训练,运轰机飞行员培训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详细介绍。

  这个阶段之所以称为改装训练的原因是因为现役的作战飞机的飞行品质、特性与在航校期间学员所熟悉的教练机有很大的不同,型号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进行型号针对性较强的改装训练才能适应其即将操纵的作战飞机。在国外,这个阶段的训练-般是由同型双座教练机来承担,比如美国的F-16B/D、TAV-8B,俄罗斯"米格"-29UB、苏-27UB等。而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不是每种主力机型都有同型双座教练机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产现役主力作战飞机虽然型号不少,但基本是出自两大系列:"米格"-19(歼-6)系列和"米格"-21(歼-7)系列。强-5本身是由歼-6发展而来,和歼-6属于同系列。歼-8是歼-7的发展型,包括后来的歼-8Ⅱ,它们都与歼-7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同属歼-7系列。同系列飞机在飞机的操纵、飞行、部件上都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只需要歼教-6、歼教-7这两种型号的双座教练机就基本可以满足现役大部分型号的改装训练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歼教-6和歼教-7担负着类似于国外同型双座教练机的使命,除此之外,在国外一些属于高级教练机的科目也由这两种教练机承担。

这样,中国空军就可以用比较少的型号的教练机进行多种型号作战飞机的训练任务。表面看来,这种训练体制似乎是一种低成本的模式,但是这两种教练机基本不具备同型双座机那样突出的战术训练能力,战术训练科目只能到作战部队服役的歼击机、强击机上进行。这样不仅延长了飞行员培训周期,而且飞行员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重复、交叠也比较突出,训练效率较低。对比起来,那种模式更好,现在还很难说。不过,后面讲述的中国教练机的发展历程可能能让读者有更明确的判断。

◆初教-7的诞生和下马

  由于一直是使用老一代的歼教-5作为高教机,这样的教练机,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训对应型号的战斗机飞行员,而作为通用高级教练机其实只是"兼职工作"。这种飞机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不是专门设计,与初教机之间存在一定的性能"断档",由初教机换训高教机技术跨度较大,飞行学员不能短时间适应,造成学员淘汰率偏高。

只能说在当初的装备条件下,使用这样教练机是比较适宜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即使如此,空军寻求新教练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空军正式提出需要一种专业的喷气式教练机的要求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到70年代中期南昌飞机公司按总参下达的任务着手研制一种初级喷气式教练机并命名为初教-7。

  这个时期启动初教-7项目有着一定的特殊背景,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极其恶劣,南线有印度,北线、西线有苏联,东面沿海是美国。中国处于被国际"敌对势力"包围之中,时刻备战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形势。举国上下都时刻警惕着"三尼一铁"(尼.谢.赫鲁晓夫、尼赫鲁,尼克松和铁托)的颠覆活动,当然,这里面所指的不仅有军事上的威胁,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在这些威胁中最让中国领导人不放心的就是西北边的苏联,除了几次边境冲突外,苏联在边境的大举陈兵令人提心吊胆。由于苏联具有压倒性的军事装备优势,尤其是苏联空军装备有"眼罩"等超音速轰炸机,使其当时具有了强大的高速远程战略能力,如何拦截苏军战略轰炸是最令中国空军头痛的问题,此时大量装备的歼-5、歼-6以及少量的歼-7都难以执行这样的拦截任务。空军在此时提出一系列研制高性能战斗机的计划比如歼-9、歼-13、强-6等等,要训练这些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依靠当时的训练装备肯定是不行的,与其相应的教练机方案就这样产生了,初教-7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研制高性能战斗机而言,研制教练机的难度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应该说初教-7的研制进度还是令人满意的。不幸的是,几型战斗机的研制都遇到了种种"瓶颈"难关,直到80年代这几款飞机也没有搞出个眉目。

此时,国内形势和国际大环境有了重大改变,首先中国和美国关系进入"蜜月期",印度方面有个巴基斯坦与其牵扯,中国有了喘息的机会。北面的苏联遇上领导人更替,对中国也不再咄咄逼人。至此,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的时代基本告一段落。不仅如此,为了对付北面"共同的敌人",美国满口答应可以向中国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这样中国自己搞了多年也搞不定的作战飞机项目成了"鸡肋",是否再进行下去已经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但唯一苦恼的是,当时的中国"囊中羞涩"没有那么多钱来买人家的装备,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当时国际军火行情的报价无疑是天价,根本就买不起。国家这个时候又要大举进行经济建设,钱变得非常重要和紧张。军工项目要给经济项目让路,航空项目要缩减到最小规模,战斗机项目就只保留了歼-7改进、歼-8发展以及歼轰-7项目,其他久拖未决、项目重复和不太急需的项目一律下马,资金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初教-7这个项目理所当然的被判了死刑。

  由于航空军品项目的萎缩,这个时期的各个航空厂家便处于吃不饱的境地,军工企业也只能生产自救,"军转民"成了当时惟一的出路。当长期在计划体制下生存的军工企业一下子失去了政策保护,面对残酷的市场经济,对于军工企业来说是十分残忍的,造飞机的改攒汽车、搞机械的变装摩托成了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令人惋惜的还不只是这些,那些经过几十年锻炼形成的大批军工人才就这样断档了,出国的出国、经商的经商,既不能出国也没钱经商的除了下岗就是退休。如同凤凰重生就要投火涅磐,这个时期的军工企业虽然在表面看遭到了灾难性挫折,但若干年后再转头回顾,经历了这样的挫折的军工企业通过这样的磨练,倒是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活力。直到进入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武器工业终于迎来了自己产业的春天。

◆初教-7的新生-K-8

  下马后的初教-7项目虽然被束之高阁,但南飞的人并没有把它忘记,初教-7的设计这时已稍显过时,南飞也在进一步改进其设计,吸收当时国际上先进飞机的优点,并在设计中兼顾了西方的标准和要求,初步确立了一个新方案:教-8方案。虽然国家财政不再对这些下马项目进行投入,但是如果厂家能够自己找来资金,自己重新启动这些项目国家还是不反对的。

就在这时候,南飞的机会来临了,主营对外军贸的中航技公司一直努力要开拓国外市场,设想用国内军工企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与国外机构进行合作开发生产,正好遇到巴基斯坦教练机老化,需要更新换代。中航技抓住这个契机,而南飞正好有一个现成的教练机项目半成品,中航技找南飞磋商是否可自筹资金重新启动这个项目,南飞当然求之不得,磋商结果就是要求巴方投入600万美元。而巴方要求这个项目必须要进行设计改进,而且要求三个部件必须在巴生产,如果答应这些条件,就可以出资600万美元,这样双方一拍即合。

  改进设计后的新项目为了表示中巴友好,用了中巴边境的一座名山被重新命名为Karakoram-8(喀喇昆仑-8简称K-8)项目就正式立项开展工作。捕捉到这一机会的是中国南昌飞机公司经重组后改称的洪都飞机公司。洪都公司有着富有传奇性的飞机研制史,著名的初教-6和强-5飞机就是他们的作品。洪都公司向来设计新潮,思想新颖,敢于使用新技术,而且对飞机市场的定位比较准确。

1982年洪都公司成立了教练机方案组,以石屏为方案组组长,后任主要设计师。通过研究比较国际的教练机市场和成熟机种,结合中国空军的具体情况,洪都公司提出"提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费用"的研制思路,基本性能要求和适应不同国家需要的两种体制,得到广泛认同。应该说洪都公司在新型教练机的定位上是颇有远见的,从一开始就把出口作为教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一点在多年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现在看来,K-8项目的启动至关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方面送来的第一桶金。

  80年代初正值巴基斯坦空军开始批量引进F-16战斗机,面对这种先进的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适于美式飞机训练的只有老旧的T-33,巴方顿时感到缺乏一种合适的教练机来进行训练,而本身又无足够的设计生产能力,因此很自然的到老朋友中国这儿来寻求帮助。

此时教-8方案已初具雏形,巴国防部和中航技与洪都于1986年8月签订总协议,其实质精神是要研制一种有国际水平的高级教练机,其中巴基斯坦方面投资25%。协议确定1987年6月作为K-8工程的起点,洪都将花三年时间完成原型机的制造和基本性能试飞,1987年9月,洪都和相关企业在南昌召开了机载设备协调订货会,整个工程正式启动。K-8飞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可全程用于中级飞行训练,能完成所有初级训练科目和部分高级训练科目;经过K-8训练后能够直接驾驶歼-6、强-5、"幻影"Ⅲ/V等作战飞机,经过一段高级训练后可驾驶F-16、"幻影"2000等先进作战飞机;飞机本身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