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灵山》的写作 -- none空空

共:💬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灵山》是一部罕见的文学作品。小说是根据作者在中

《灵山》是一部罕见的文学作品。小说是根据作者在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偏远地

区漫游中留下的印象写成的。那里至今还残存着巫术,那里的民谣和关于绿林好汉

的传说还在当作真事儿流传,那里还能遇见古老的道家人物。小说由多个故事编织

而成,有互相映衬的多个主人公,而这些人物其实是同一自我的不同侧面。通过运

用的人称代词,作者运用快速的视角变化,迫使读者疑窦丛生。这种手法来自他的

戏剧创作,常常要求演员既进入角色又能从外部描述角色,我,你,他或她,都成

为复杂多变的内心层面的称呼。

《灵山》也是一部朝圣小说,主人公自己走上朝圣之旅,也是一次沿着区分艺

术虚构和生活、幻想和记忆的投射面的旅行。探讨知识问题的形式是越深入越能摆

脱目的和意义。通过多声部的叙事,体裁的交叉和内省的写作方式,让人想起德国

浪漫关于世界诗的宏伟观念。

那么灵山究竟在哪里呢,小说的主人公不是要去寻找灵山吗?请看《灵山》第

六十七节的片段:……

他孑然一身,游盈了许久,终于迎面遇到一位拄著拐杖穿著长道袍的长者,于

是上前请教:

“老人家,请问灵山在哪里?”

“你从哪里来?”老者反问。

他说他从乌依镇来。

“乌依镇?”老者琢磨了一会,“河那边。”

他说他正是从河那边来的,是不是走错了路?老者耸眉道:

“路并不错,错的是行路的人。”

……

小说里的灵山,更像是一个通往虚无目标的过程。或者这正是弥漫在《灵山》

里的禅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灵山》里,带自传色彩的“我”,和由“我”演化出的如“我”影子般的

“你”,在中西南边区漫游,刻意要去寻找一片原生态的净土,“原生态”这个词

在小说的许多个章节中频繁出现,灵山就像是这片净土的化身。由于“我” 或

“你”无不带着想接近和进入的念头,小说似乎意指那就是完美的境界,世界原本

就应该那样。

但是“我”或“你”,还加上一个来历不明的“她”,始终都只能周折在通往

净土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人的精神世界,个人身世,所经过地界的身世──地

方史志或神话传奇,自然或风物,盘缠地铺展开来。那些故事交错纵横,一个个章

节,一段段叙述,它们不在意怎样承接隶属,也不在意源自哪里,又流汇何处,当

然总也可以作更进一步的寻本探源。故事本身也像这种漫游,之间不层层递进,也

不引导出任何冲突或企图走向深层。它们存在的目的也像是无目的,它们近乎盲目

地编织一起,连惯或不连惯,都不经意地成为周遭真实中的组成部分。借用文学评

论家赵毅衡在评述高行健戏剧创作时的话来说,“如果他(高行健)也在追求意义,

那么这些意义似乎也是同水平的,无深度的,或者说,不经意间信手偶得的。”

(赵毅衡《建立一种现代禅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