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嘎嘎

共:💬42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

扁担横截面是一个椭圆,比较宽、扁的那种,可是这个扁椭圆的面积,中心处与两头是大小不一样的,中心处最大,两头小一些,这意味着扁担的中心处最厚、最宽,两头稍微薄一点、窄一点,所以扁担的任何一个侧面都不是直线,决不能作为秧田的平整工具。看来各地扁担,有区别的是材料,头窄一点和宽一点,头基本都是平的。厚四公分的扁担能负担四、五百斤,我的扁担厚2~3公分,300多斤就吃不住了,而挑200多斤,微微地有一点弹性,减去疲劳效果不错。山区的人们在这些小事上讲究,实在是山路太长,只能走路的地方太多。

秧田的平整工具就是木耙,木耙有两种,一种是有齿的,一种是无齿的,专为平整泥土用,四川绝对有(至少重庆等地区,我见过),你说你的扁担才1米2左右,那种无齿木耙的宽度1米5呢。无齿耙的柄较细、很长,也很轻(因为全是木质的),操作很灵便。这样的农具至少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了。硬要用扁担,有一种“扁担”某一侧面是一直线,倒可以用来最后括泥浆一次,使的整个表层水平光整,但不是你说的那种形状,你要打狼,我就只好不说了。

耙地是指耕翻完地后,一般土块仍很大,放水进来,牛拖着一个中间装一齿滚轴的木框架,人站在木框架上,牛向前走时,齿滚轴就滚动,滚动着的木齿就把土块打碎成小块,小块土遇到水就化成泥浆。然后把中间的齿滚轴拿掉,就剩一个木框架(实际上这可以是两件农具),牛拖着木框架,用站在上面人体的重量靠前靠后作控制,使得木框架在移动中,把泥浆水平地布满整块田,类似做秧田。面积大的田块,这活儿难度可以想象。这是水稻产区,农田技术最难的活儿之一了,而且有“判官”给分:水稻熟了放掉水后,如果有的地方还有水,那么做这活儿的人,就脸上挂不住了。平原地带的农民的这项技术普遍高一些,那里田块大。

耘田不是“耙”(见上),耘田要把分蘖后稻子四周表层土,全部“刮去”一遍,起“松土”效果为主。

决不是要挑毛病,应该看得明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