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The World Is Flat -- 同人于野

共:💬37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

  Flattener #4. Uploading

  

  所谓 uploading 指的是个人向网络贡献自己的东西:

  

  Apache (web server 软件),blog, Wikipedia, podcasting(网友的多媒体发布), 在Amazon写书评(甚至出版自己的书),ebay上的虚拟商业社区,直至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

  

  这里的要点是以前生产或商业行为都是从上到下,现在是从下到上或者并肩的形式。这得益于上传速度的提高(特别是BitTorrent的使用)(其实不是)。

  

  开源软件

  

  有两种模式:1, Intellectual commons community: 你要改变这个软件必须回馈社区,你可以在这个软件之上做商业甚至专利软件卖钱,只要credit我们就行。2,free software community:也就是所谓的自由软件,任何基于我们软件的软件必须也是自由软件,拒绝商用。

  

  第一种模式的杰出代表是 Apache(这个单词的是最后一个向美国人投降的印第安部落的名字)。最初是一个大学实验室的软件,用处是web server,后来大家觉得不好用就写了很多patch,后来发现大学允许别人改动这个软件,最后就开源社区了。工作方式是 CVS repository + Patch。(Patch 这个软件是专门的打补丁软件,可以把你做的修改单独提出来让别人感受这个修改的作用,与CVS配合很不错)。

  然后 IBM发现Apache比自己公司做的那个软件(GO)还好,于是决定加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商用软件 WebSphere。

  

  这件事的教训是:开源软件的真正用武之地是那些基础设施软件(Novell chairman说的), 而商业公司要想成功是提供那些基于这些开源软件的软件。就好比说开源软件是香料,而公司的工作是制作蛋糕和冰激凌。

  

  这里的真正思想是公司卖服务,软件应该免费。

  

  第二种模式是GNU的自由软件模式。作者对这个模式的描述比较一般,见解还不如我。比如作者认为GPL要求软件不能卖钱,而实际上GPL的精神是自由不是免费-你有卖钱的自由。微软公司至今对自由软件嗤之以鼻,尽管firefox和linux已经证明比他们的收费东西好。认为收费软件的三个重要好处是经济刺激(incentive),另外有保证的维护,以及规模效应(全世界都用微软的文档格式,但是自由软件也支持这些格式啊)。

  

  最后的结论是 Intellectual commons community这种混合模式比 free software community这种纯自由模式有前途。作者指出,linux和openoffice也不是完全没有经济刺激下发展的,大公司正在介入。 openoffice就是sun发起的。

  

  然而我认为世界大势是纯自由模式,软件应该免费。

  

  Community-developed answers

  

  不光是软件。CollabNet这个公司为开源提供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作软件,也做其他的商业解决方案。有一个开采金矿公司把他的所有数据上网悬赏可能的金矿地点,结果成功了。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政治。纽约市的ombudsman(信访调查员?) Rasiej(这个人比较有前途,记下名字)建立一个网站,让市民把用手机拍到的城市里有待改进的地方上网并提供意见。未来的政治家不是那个对很多人讲话并且听很多人讲话的人,而是那个建立网络成为大家思想的交流综合中心的人。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美国历史上是哪个党更早接受新技术哪个党就领导,比如FDR首先利用收音机炉边谈话。现在民主党对于网络的运用很差。

  

  Blog

  

  1。 中国博客主要是评论和扯淡,而美国博客们喜欢发布新闻;2。新闻的趋势是新闻媒体和 博客合作,未来看到的新闻是专业和业余记者的混合报道;3。podcasting是多媒体版 博客。

  

  Wikipedia

  

  这个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击败了微软的Encarta(微软最近总是被击败,开来不适合flat world啊),起源于一个不特别自由网络络百科全书,现在要搞wiktionary, wikibooks, wikiquote, wikispecies 和 wikinews了。

  

  不过也有坏处, USA today的创始人八十来岁了被人在 wikipedia上造谣诬蔑。以至于现在IBM派个高级职员整天盯着Wikipedia,避免上面有关于 IBM的坏评论。

  

  根本情况是 人们喜欢 upload: 看体育比赛的人在减少,自己玩电脑游戏的人在增加。参与,是人的本性。

  

  

  Flattener #5. Outsourcing

  

  谈印度,引出一个叫做 the second buyer 的概念。比如有人投很多钱买了个东西,(他是first buyer),但是他破产了,结果你用10%的价钱从他手里收购了这个东西,这就叫the second buyer。不同于买二手车,这可是不平等的交易啊,所以你当然想当这个 second buyer。

  the second buyer 的时机在于the first buyer过度投资。美国铁路过度投资结果全国经济受益,美国光缆过度投资结果印度受益,尼赫鲁建立IIT培养了那么多优秀人才印度却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工作,结果美国成了印度脑力的the second buyer,美国受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瞅准了谁在过度投资(即不切实际的花钱),我们等着去做the second buyer。

  

  当然这里作者本意是说印度成功在于教育。

  

  作者介绍了印度软件外包的早期历史(这本书喜欢介绍一下历史)。印度人真正在外包上发达并为西方所知是帮助做修补计算机Y2K问题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可见抓住机遇多么重要啊,当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只有印度有那么多人可以去做这个必须做的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印度基础通讯设施太差,西方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设施。

  

  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给了廉价的印度人又一个机遇。机遇啊,机遇。不过Y2K只能算印度人的半个节日,因为只有少数印度人受益!

  

  Flattener #6. Offshoring

  

  中国的机遇是加入了WTO。完全按国际规则办事(给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对外关税一致),使得外国投资者放心的把工厂搬到中国(仍然担心政治不稳定,可见稳定之重要)。

  outsource,是把你公司业务的一部分搬到印度,印度人做好那部分你跟你的其他部分整合,offshare,是说把你的整个工厂搬到中国。

  

  不管中国是在食物链的底层也好,中国队西方产生极大压力,早晚有一天什么都能做,是个最大的 flattener。

  

  早期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员,解决之道是接受新思想了解国际规则的中国管理人员。

  在中国offshore办厂的公司有时候也会回美国onshore -- 购买美国公司,好处是1获得美国的客户,2获得美国的技术。

  

  在中国办厂的另一个动力是获得了中国市场。并可促进本公司在本国生产的东西和服务向中国出口。中国在海外办厂也是这个道理。

  

  不仅仅是低工资,中国的低医疗保险费用也很重要(比如没有malpractice suits)。

  

  加入WTO对中国的另一个好处是刺激中国自己的经济改革,比如制度什么的,以及刺激本国工厂的现代化改造。

  最终刺激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未来是变成另一个美国,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好事,会带来无数的机会促进世界繁荣。世界经济已经离不开中国。

  

  这一节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说美国是狮子要努力才能继续吃中国,结尾的时候作者说中国才是狮子正在努力吃西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