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 dreamflyer

共:💬673 🌺2410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31

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亦可哀,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与诗材。

   ——乾隆御制诗

  

   对于道教的态度,明朝大多数皇帝是“敬”。到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基本态度是“用”。别看雍正折腾得这么起劲,如果道士们没有炼丹药这一先进工艺,他肯定连正眼都不会敲这些道士们一眼。从“敬”到“用”,不用说已经是下了一个大台阶。但道士们的噩梦还没有完,因为从上面那首乾隆的御制诗来看,这位在位长达六十年的皇帝,对道教的态度,已经从“用”降低到“玩”了。

  

   乾隆是个满族人,但他这个皇帝当的,比汉族人还汉族得多。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俗。人走到哪里,诗就作到哪里,字就题到哪里。乾隆本人不笨,皇帝当得基本上不能算是昏庸。他手下如和珅这类的奸臣,收起钱来是满狠,但捣起乱来,比什么严嵩、魏忠贤之类的就差得远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四库全书”,再加上祖辈父辈辛苦打下的基业, 使乾隆皇帝觉得,自己即使比不上“鸟生鱼汤”,估计也相差不了多远了。

  

   因此,他的信心极为膨胀。有了儒家历经千年的统治经验,以及千年以来各朝的兴亡教训,以及自己的文治武功,臣下的精明能干,试问,天下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既然如此,还要那些光头的和尚,杂毛的道士们来干什么?乾隆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释道两家的“颓波”已经是无法扭转的了,想想都替他们感到可怜。那么,留下这些人,岂不是浪费粮食么?——不,乾隆爷潇洒地说,俺还要留着他们作为艺术上的素材呢!——王朔先生说的好啊,“玩”的就是心跳!

  

   当时和乾隆一样乐观的家伙大有人在。有人建议,“今之僧道,可编为土兵,县留一寺,额设若干人,半月诵经,半月习武。合一省一府,均其寺产,为养赡之资。才足驭百人千人者,别异其名目,或许酒肉,或许婚娶。有事则老弱留守,壮者听调出军,有功,许蓄发出籍为武弁。”

   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可能深受少林寺传奇的影响,觉得有必要将少林寺的经验加以推广,最终发扬光大。“半月诵经”救人,“半月习武”杀人,生生死死流水线一样从庙观门口经过,和尚道士们便成为了流水线旁边的操作人员,挣一份工资过活,免得白活着吃闲饭。干得好的,可以吃酒肉娶媳妇;干得更好的,便可以提升为“武弁”——也就是马后替大将扛大刀的粗壮军士。这个光荣的职衔,一般的和尚道士想都不要想,估计只有罗汉堂堂主之类的高手才可以得到。

  

   乾隆爷在这件事上,显示出了他不一般的慈悲心肠。他的真实意图,其实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人生。乾隆皇帝明白地告诉人们,的确有不少人到他面前来,出主意要如何消灭佛道云云,“有以沙汰僧道为请者,朕谓沙汰何难,即尽去之,不过一纸之颁,天下有不奉行者乎?”——不怕你庙多,只要我皇帝老爷一声令下,一夜之间,便可以烧为白地!世上有几个光头杂毛砍不完?我就不信你修房子比我烧房子还快。

   但为什么我偏偏不烧呢?乾隆皇帝是这么解释的:

   “但今之僧道,实不比昔日之横恣,有赖于儒氏辞而辟之,盖彼教已式微已,且藉以养民。分田授井之制,既不可行,将此数千百万无衣无食、游手好闲之人,置之何处?”

   ——简单地说,就是皇帝不打算一挥手,便把少林派、武当派的人全都拨给了丐帮。满街都是叫花子,对“康乾盛世”的观瞻,毕竟很是不雅的。国家的形象要紧,这个道理从古到今,哪个朝代的头目都很清楚。

  

   听到这些消息,龙虎山张家人人手心中捏了一把汗。谢天谢地!当初炼丹干掉雍正爷的道士中,偏偏没有正一道的法官娄近垣。乾隆爷的雷霆之怒,只好撒在全体和尚道士们的头上。张家人天真地想,众人作揖我弯腰,只管装聋作哑,应该不会有什么突发事件吧?——俺们承认,这个皇帝爷是厉害,惹不起。但,世上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每一个皇帝,最后都是会死的。

   张天师们曾经多次遇到过不友好的皇帝,但最后都挺了过来。他们的经验是,只要你活得够长,或者能够千方百计把子孙后代延续下去,时间,自然可以替你清除所有的仇敌。

  

   但这一次他们估计错了。一是这该死的乾隆爷活得实在是长得不象话;二是等他死后没有多久,一场三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即将从东部沿海开始,烈火燎原一般地席卷整个神州大地。道教,在这一场变革中,将不幸被挤成一个不起眼的配角,最终,万般无奈地被扔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理睬。

  

   事情发生前,有谁会想到那么多?包括乾隆爷自己,都还在做着天朝大国的春秋大梦。张家更是如此,几十年后的沧桑巨变,龙虎山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用扶乩的沙盘推演出来。眼前的事情,都够让他们伤脑筋了。张家最近倒了霉,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姓“霉”(梅)的家伙。

  

   这位让张家倒霉的家伙叫梅嗀成,时任左副都御史,一种专门挑刺找茬的谏官。这次他挑刺的对象轮到了张天师。早在乾隆五年,那时的天师还是“属理真人”的时候,这位梅御史就曾经上奏说,“道流卑贱,不宜滥丁厕朝班”。天下的道士听到了都极为愤怒:这分明是种赤裸裸的歧视嘛!但皇帝还是准了此奏。于是,“属理真人”张昭麟先生的身影,便永远在朝拜的大臣中间消失了。

   乾隆十二年,又是这个梅御史上奏。这一次,他觉得既然大家都同意张真人是“道流卑贱”,那么,他在国朝初年被封赐的一品品秩,是不是定得太高了点?

   朝廷上下,从皇帝到大臣,都点头表示同意。大家不由得赞叹,这梅御史眼光真是不错呀!一抓一个准,连死老虎都不会放过。有人怀疑,是否他就是当年在龙虎山下,被雷劈的无礼客人?当然这个疑问刚一提出来,便被大伙儿否定了。如果真是他的话,除非是头脑被雷劈傻了,才敢一次次地对张天师下毒手。

  

  有 了梅御史的煽风点火,乾隆爷对龙虎山的惩罚措施,便一条接一条地抽了过来:

  

   其一,敕令“嗣后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一概永行禁止。如有法员潜往各省考选道士、受箓传徒者,一经发觉,将法员治罪,该真人一并论处”。——该项措施剥夺了张天师在全国范围内收徒弟的权利,不仅限制了张家的影响,还一举切断了张家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众所周知,收徒弟是要钱的,娄近垣当年就交了一千两银子的学费。我们得承认,张家乱收费的情况,历来都比较严重。

   其二,正一真人由正一品降为正五品,缴还银印,且停其世袭,“不许援例请封”。——这一家伙,从总理级别,一下子便降到了地级市的水平。换成现在,保证会有人要跳楼寻短见。不过,最沉重的打击还是后半句话,“不许援例请封”。从宋真宗朝开始,张家代代例封的体制,到了乾隆爷的手中,从此便无疾而终了。

   其三,不准真人再参加朝觐、筵燕大典。“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张正隆先生,从此便用不着向纪晓岚借朝珠了。话说回来,就算纪晓岚慷慨愿意借,张天师也不好意思往脖子上套,纪晓岚纪大人,最猛的时候,可是曾经官拜过礼部尚书的,中宣部长一级的官员。他的朝珠,你一个五品秩的芝麻官,套上去不怕脖子沉么?

   其四,没收张天师在京城中的房地产。“地安门外有原建正一真人公馆一所,计八十一间,整齐完固,已属闲旷,将此处充设贡使馆舍;其安定门旧馆,仍缴还内务府。”——从这个文件可见,张天师当年官居一品的时候,还是很威风的。京城中共有公馆两处,一处就有房子八十间。张真人每夜轮着睡一间,睡完这两个公馆得花上半年的时间。现在好了。墙倒众人推,礼部、内务府的官员,也不愿意在旁边闲着,纷纷伸出自己的手来。张公馆便再也不姓张了。

  

   这一系列的措施,对正一道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于是,在“康乾盛世“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道教,尤其是张家的正一道,便先于整个社会一步,从此跌向了彻底衰落的万丈深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