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与父亲的对话 -- 嘎嘎

共:💬48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继续回答。

“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是当形容词用都不知道,书香到底有多香,这个有底吗,嘎嘎?哎,说句不中听的,你父亲中学语文教师恐怕忒爱他的事业了,尽管只拿17块/月,老婆孩子都养不起,让自己孩子5、6岁就开始放牛了……自己仍一心放在学生上面,培养了别人,疏忽了自己的孩子的语文熏陶。你不是说了父亲的祖上就办教育了吗,培养许多高中毕业生的,对乡村来说,也算桃李满天下了,有什么不对的?

对了,你父亲、叔叔念中学的时间给叉开了,跟当初的说法不同了。那个时候他们对文革意见不同而分道扬镳的如何自圆其说啊?嘎嘎。

师范的问题,你以为那是“大学”。
请看我连标题都是:《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你多心了,无话找话。

你整了一堆工会的资料上来?
请ZT贴出来。(楼上面《你那“在苏南有可能”,“皖南就是骗人”的论断,叫武断》的文字中,只字未提“工会”两个字!),让我们都看看那些资料。

我的例子是:那时“一工一农”家庭小日子不错,见《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现在弄成了:

十八亩段村现在看来远远落后于我老家,就算当年很辉煌吧,可安徽整个农村陷于困顿是毫无疑问的了,你这个个例的可靠性严重打折。

行啊,这是你的事,一般而言这叫转移视线,辨输了的常这样。(我声明,我没有说过:“你嘎嘎辩输”了。我是泛指)十八亩段村作一个例子,是哪方面的例子,请你明确说一下。

文革前夕正儿八景的师范毕业生,一转身,变成了63年就当上了中学教师,年份记错了。好,记错了可以理解。那么在你“改正”之前,别人说的话之依据没有改变,你现在据此来批判别人的话,这叫什么,你知道吗?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是63年毕业的,拿钱才17块。你父亲的家里又是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也不知道这17块是什么玩意儿?我认为,基本上每个从这里出去就开始挣钱的学生,在进这里时就知道这是个怎么样的学校,毕业前就知道

出校门后,大概会干什么,拿多少钱,因为上届同学的例子明摆著,除了特例(首届毕业等)。越描越黑了,呵呵。

ZT这个问题,请继续回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