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五、改制 3(上) -- 1001n

共:💬21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五、改制 3(上)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一:改制 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1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1 续完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三、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2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三、篇外之三 两位汉奸 2 续完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四、改制 2

  时间比较久了,但我还是在填。。也跟大家通报一声:按预计,算上这篇,整个《完颜亮的一生》应该还有大概31篇。其中,【上】主要讲金的背景和他的上台,【中】主要讲他的改革,【下】主要讲他的收场。所以,虽然说去日无多,但架不住来日方长,大家和我就都别太着急了,呵呵。。

其实也一直在借完颜亮讲别的事情,所以怎么看怎么跑题。呵呵,好在跑题是1001n的一大特长,大家也习惯了吧:)

---------------------传说中华丽的分割线-------------------------

五、改制 3

  在行台尚书省离开汴京之前十三年,也就是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当时的皇帝金太宗下诏伐宋。

  对征战多年的金兵来说,打仗并不稀奇,稀奇的却是这道诏令——就在字里行间,他们看到了一些人事变动;说成大白话就是:他们看到有些人升任了新的官职。

  而这些职务,对于当时的金兵来说,根本就是闻所未闻的——它们既不是大宋、也不是大辽、更不是之前什么朝代的职务;从文字上看,它们没有沿用本民族的习惯称呼,而是明显渗入了汉文化的语境。具体来说,这一批全新创立的职务,分别是:

    1、谙班勃极烈      完颜杲 兼任 “都元帅”;

    2、移赉勃极烈      完颜宗翰 兼任 “左副元帅”;

    3、先锋经略使      完颜希尹 兼任 “元帅右监军”;

    4、左金吾上将军     耶律余睹 兼任 “元帅右都监”;

  又过了八个月,

    5、南京路都统监军(注) 完颜宗望 就任 “右副元帅”[注];

  [ 注:完颜宗望就任右副元帅之前,其职务不详。他原为南京路都统,由于副手完颜阇母是其叔父,特向太宗要求升叔父为都统、降自己为监军并获批准。后未再见相关叙述,直至升任右副元帅。 ]

  再过十个月,

    6、六部都统       完颜昌  就任 “元帅左监军”;

    7、南京路都统      完颜阇母 就任 “元帅左都监”。

  至此,如灿烂北斗般的七个新军职,已经陆续在大金的政治天际上升起;伴随着这个闪耀的星座,全新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都元帅府,也由此渐渐成型。

  金人不是没打过仗,过去由这个那个勃极烈领军作战,实践证明也是行得通的嘛。既然现成的指挥体系也挺好使,那么,设立都元帅府并增加一批新职位,究竟对大金的军事指挥有何实实在在的益处呢?

  现在,恐怕要提请大家注意一下时间问题了——这个都元帅府设立的时间,正是大金天会三年,也就是1125年;而这一年,同时也是大辽的保大五年。而这个保大五年,却正是“保大”系列年号、乃至整个大辽的最后一年。

  泛泛来看,这种行将胜利之时整编军队体制的做法,并非仅仅女真如此。回想五十七年前,人民解放军也进行了全军整编,或许不完全是巧合吧。

  还是回到正题上来——事实上,金太宗灭辽以后,整个金国的态势空前生猛,民族自信心也是空前膨胀。毕竟,大辽是他们从前的顶头上司;而现在,连他们的头头天祚帝都被活捉了——回想三百二十八年以前,唐朝的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及第,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癫狂;事至如今,又有谁能挡住春风得意的大金锋芒呢?

  在这个状态下,过去曾经被女真民族尊崇为正朔的大宋,也必然成为矛头所向的下一个目标。或许是无巧不成书,大宋在这前后偏又屡出外交昏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潜在的敌人提供动兵借口,也不知是不是天意了……

  我们刚才说过,都元帅府是在灭辽的那一年秋天成立的。面对新占领的大量辽地,大金同样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可是,怎么消化吸收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拿来主义”——对于立国刚刚十年却已经高速膨胀、极度缺乏国家治理经验的大金来说,刚刚被他们灭掉的、已经立国一百多年的大辽,当然正是治国方面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大辽当年也碰上过这样的问题。辽本身是契丹族国家,但是同样也管制着不少非契丹族的地域;最典型的,莫过于当年沙陀族儿皇帝石敬瑭奉献的“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基本是今天北京附近的一带的地方;这里的人民,以汉人、渤海人等为主,与大辽自身契丹地区的民族构成有着巨大的差异,文明程度、习俗惯例等等也自然明显不同。如果以统治契丹地域的方式统治汉人及其它民族地域,极容易“水土不服”,导致巨大的麻烦。因此,大辽创立了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制度,以分别应付不同地区的管理。

  具体来说,北面官管理位于大辽北方原来的契丹地区,而南面官则管理大辽南方新获得的地区,特别是汉人地区。这种“分官而制”的手段,不仅价廉物美,而且有效、好使,也就流传了下来。

  后来,大辽虽然暂还未亡,但是原属于大辽的燕云地区已经被大金夺取。为了管理这些地方,完颜杲在完颜宗干的辅助下,于天辅七年(1123年)在广宁设立了枢密院,作为燕云地区的管理机构。关于“枢密院”的源流,我们在后文中,会相对详细介绍的。

  顺便说一句,这一次的办法还是“某人治某”,也就是“辽人治辽”——枢密院的一把手“行枢密院事”,正是由大辽降金的大臣左企弓。

  然后,枢密院由广宁(今河北昌黎)迁到平州(今河北卢龙),再迁到燕京(今北京),最终因地得名为“燕京枢密院”。

  本来,这只是一个便宜行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管理地方,按说跟政治斗争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但是,事实的演变,恰恰证明了这个看法实在是过于简单了——现在,让我们继续看看,都元帅府又是怎么在这个问题上插了一杠子的吧。

  根据上面的介绍,从都元帅府的构成来看,一把手毫无疑问是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但是,他是坐镇首都的皇储,挂这么个职务,其实也只是个虚名而已;也因此,都元帅府的实权,乃至整个大金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实际上完全被身在南方前线的二位副手垄断了。

  如我们上面所介绍的,这二位副手,分别就是都元帅府内排名第二的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排名第三的右副元帅完颜宗望。在军事分工上,这两位副元帅各统重兵,所在的元帅府分驻西线和东线,象一把钢钳一样,虎视眈眈地逼视着大宋。

  而那个燕京枢密院,正好在东路的完颜宗望的势力范围内。虽然从理论上讲,燕京枢密院现在的一把手刘彦宗(就是以前我们介绍过的那位大辽降臣了),应该是这块地方的最高首长;但是,实际情况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追溯过往,以前从大辽手里生生抢过这一块地盘的,正是完颜宗望的部队;因此,这位右副元帅对燕京枢密院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当然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但是,右副元帅打下了江山,莫非左副元帅就没有打下江山么?

  当然不是。

  那么,右副元帅是人,左副元帅就不是人啦?

  ……当然也不是……

  于是,西路军的势力范围内,也彼此彼此地成立了云中(今山西大同)枢密院。

  于是,东边的燕京枢密院,西边的云中枢密院,从此构成了大金南方的两根支柱。

  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我们说过,枢密院所在的地方是军队打下来的,又都在军队的势力范围内,这其实还没有把问题的本质说透——按编制讲,枢密院正是元帅府的下属机构;就此一条,已经决定了元帅府和枢密院的关系。

  以现在的语言来说,东、西路军的元帅府,不折不扣就是两个军政府!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五、改制 3(下)

关键词(Tags): #金朝#金代#完颜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