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双石原作】《开国第一战》序言 生命中的一本书 -- MacArthur

共:💬203 🌺11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五章】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1)

[SIZE=2]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励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SIZE]

寇压东邻逼国门,

哀兵奋起逐嚣尘。

经邦济困两相顾,

擎起江山挽陆沉。

-- 笔者咏史绝句《七绝 出兵》

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在战略上达成了最大效果。

朝鲜人民军两面受敌首尾难顾的被动态势已经形成。

在阿尔蒙德率美第十军登陆的第二天,沃克将军即率釜山防御圈内的美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师、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十五师,韩军首都师、第一师、第三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等部开始向朝鲜人民军发起猛烈反攻。

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战略退却。

局势已不可逆转。

但登陆的美第十军在战役和战术行动的发展上,却并不顺利。

朝鲜人民军在汉城附近的部队兵员不足两万,都是新组建的后备兵团,装备和训练都很差,有些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但为了给洛东江前线的人民军主力迅速北撤赢得时间,他们在民族保卫相崔庸健次帅的指挥下,对登陆的美第十军部队进行了英勇的阻击。其顽强精神和牺牲勇气令美国士兵们大为震惊,也大大出乎麦克阿瑟的意料之外。他们惊异的发现,这些东方人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遇到的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跑到公路上举手投降;只要有几袋大米和几发子弹,一两个北朝鲜士兵就可以给整排整连的美军制造很大的麻烦。这些勇敢的斗士一有机会就打死他能看得见的任何美军官兵。陆战队和陆军常常为朝鲜人民军游击队给后方和侧翼造成的麻烦恶语相交,争吵不休。

9月25日 -- 战争爆发3个月的日子,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汉城已获“解放”的公报。可陆战队的军官和士兵却对那份公报厌恶不已,都说当然“在报上读起来比实地进行要容易得多。”虽然仁川距汉城不到30公里,美第十军8万之众在优势炮火和航空兵的支援下,爬行了13天,在这份扯乱淡的公报发表后的第四天,在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代价后,才真正得已完全占领。

对于美军来说,攻击汉城确实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也是好出风头的麦克阿瑟奇谋之后的败招。从美方的战争全局利益出发,仁川得手后,正确的做法应是置汉城于不顾,充分发挥其机动力强的优势,全力绕过汉城由西向东突击,迅速掐断朝鲜人民军北撤退路,力争在朝鲜南部解决问题,以避免日后触动三八线这个敏感问题。虽不敢说会将金日成全部解决,但至少会大大加重他们的危机。而麦克阿瑟却为了一时的风光,孜孜于汉城这个只有象征意义的目标,让具有高度机动力的陆战队在汉城的大街小巷上与北朝鲜人争砖逐瓦地较劲 -- 这与中国内战时蒋介石孜孜于延安一城之得失,如出一辄。无怪乎,愤懑的沃克将阿尔蒙德的美第十军尖刻地讥讽为麦克阿瑟的“公共关系部队”。

真够刻薄的了!

但仁川的效果对麦克阿瑟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又一次证明了他比白宫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蠢材们强过千百倍。

时任陆军副参谋长的马修 李奇微中将后来也对仁川登陆行动作出了不算过分的赞扬:

“这次作战行动从构思的大胆、制定特种作战计划的才干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锐势和艺术,在军事上都是很突出的。”

“不过,”这位麦克阿瑟后来的继任者接着说,“仁川登陆的胜利带来了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就是人们对于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定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结果,麦克阿瑟失去了得到坦率而有见识的批评的机会,而每一个指挥官本来是应该获得这种机会的,尤其是当他力图从700英里之外‘指挥战争’时。”

这不,骄矜之状形于色的五星上将要抖抖威风摆摆谱了 -- 他要和李承晚总统一起,乘轿车返回大韩民国的首都。

可是现在汉江上的桥都已被炸毁。

“乘直升机行不行?”有人询问麦克阿瑟的司令部。

“不行,如果没有桥,就现架一座。”

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正在为汉城外围的战斗忙得焦头烂额,接到这个出风头瞎摆谱的命令真是怒火中烧,但也只好骂骂咧咧地把大部分陆战队员撤出战斗,来为招摇过市的司令官架桥。

在吹吹打打的“还都”仪式上,老泪纵横的李承晚紧紧握住麦克阿瑟的手说:

“我们敬佩你,我们把你看作我们民族的救星来热爱你。”

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冒的杜鲁门总统也着实地夸奖了他一番:

“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也无法同你的最终的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作战行动相比拟...我向你们大家致敬,并代表我们在国内的所有人对你们大家说:‘干得好,干得漂亮!’”

这个时候,谁也不吝惜赞美的词汇,纷纷争先恐后的往五星上将那张老脸上涂脂抹粉。

颂歌盈耳神仙乐!

兴头上的麦克阿瑟更是觉得意犹未尽。

再露一手?

9月23日,从洛东江反攻的美国骑兵第一师与从仁川登陆后向东南突击的美国步兵第七师在水原会合,完成对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合围。

9月29日,沃克中将的第八集团军与阿尔蒙德少将的美第十军进抵三八线。

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白宫面前。

李承晚才不管什么三八线呢,他要的是全朝鲜。

当他挺胸昂首地从国会大厦里热闹的“还都”仪式上走出来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志得意满的良好感觉,尽管连他自己也觉得这种感觉中多多少少有那么点狐假虎威的意思。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这种感觉保持到底,这种感觉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头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得意中,他召来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参谋长丁一权中将。

“三八线上有什么标记吗?”他问道。

“没有,所有的碑界和标记均被拿掉了。”丁一权答道。

“你觉得我们还该把这些玩艺儿当回事吗?”

“这条线只是划在地图上的一条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李承晚要听的就是这句话。

他咄咄相问:“为什么不让你的部队越过这条不存在的线?”

“只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才有这个权力。”

“死脑筋,”李承晚骂道,“你是联合国军的陆军参谋长还是大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当然是大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既然如此,你不认为你应该服从大韩民国总统的命令吗?我可以授予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韩国军队的权力,也可以收回这个权力。今天我就收回这个权力。”

诚惶诚恐的陆军参谋长立正答道:“是的,总统先生,如果你给我命令,我立即就执行!”

身处深秋却如沐春风的总统潇洒地信笔一挥,一纸手令落在了陆军参谋长的手中:

我是国家最高统帅,要按我的命令北进。

捧着尚方剑的丁一权将军乘轻型飞机赶到前线时,韩军第三师第二十三团已有一个营靠近并准备越过三八线。

他找到了正准备跟进的团长金淙舜上校。

“立即给我叫通这个营长!”

金淙舜通过电台找到了这个营长。

陆军参谋长决定给这个冒失的营长开个玩笑:

“你知道你这样干是违反了军规吗?”

营长吓得声音直打哆嗦:

“知...道,知道,不过三...三八线不...不是不再管用了吗?”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已违犯了军法,准备上军事法庭吧!”

营长反而豁出来了,声音也不再哆嗦:

“请给我们下命令继续前进吧,别丧失这个大好时机,我们都想做第一个进入北方的人!”

“好小子,真有种!”陆军参谋长一边想一边接着问:“你看见北傀军①了吗?”

“看见了,他们正忙着逃跑和焚烧粮仓呢。”

“一个连够用了吗?”

“这会儿一个排足矣!”

“现在没有联合国军,没有麦克阿瑟和沃克,也没有李总统,也没有我这个陆军参谋长,只有你这个勇敢的营长!懂吗?”

“明白!”

陆军参谋长搁下了话筒。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新中国的领导人立即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抉择。

仁川登陆的当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朴一禹次帅奉金日成之命到达安东,向第十三兵团领导人邓华、洪学智等通报情况并恳请中国出兵援朝。朴一禹长期在中国工作,曾在八路军中任职,与邓华等熟识。

正在惭愧中的金日成派他先给中国吹吹风,作个铺垫。

毛泽东已预感到了一个历史关头的来临。

仁川登陆后的第三天,他致信代管东北边防军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要东北边防军作好出发准备,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同时急调正在湖北的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赶赴东北西丰、辽源、磐石、海龙一带集结,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准备用作第十三兵团预备队。

第五十军是1948年10月由曾泽生将军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及第四野战军加强的战斗骨干改编而成的,六十军是滇军部队,抗战时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上佳表演,起义整训后又参加了南下解放四川的战斗,也是一支劲旅。

曾泽生、徐文烈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与此同时,周恩来命令在京待命的柴成文率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第十三兵团侦察处长崔醒农、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何凌登、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参谋长汤景仲、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黎非等人以武官名义入朝了解情况,堪察地形,进行战场准备。

9月20日,在毛泽东的赞同下,周恩来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请他向金日成转告他的建议,坚持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总方针,力争保持三八线以北地区,使持久作战成为可能。

当时,中国领导人的基本方针是:对外应先向敌人发出警告,争取让他知难而退。如果敌人打到三八线时提出和谈,就不应放过这一机会;对内则请各大区负责人再议一议,掌握好出兵的时机。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求见的印度驻华大使潘尼伽阐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一旦战争起来,我们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别无他途可循的。”

与东西方人士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潘尼伽大使似乎不经意的提起,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麦克阿瑟曾对美联社记者托宾亲口说过:“给我500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他们。”

曾在日寇重兵围剿中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的聂荣臻轻轻一笑:

“我们把原子弹都看成是纸老虎,何况几百架飞机?!”

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国庆一周年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最后一句是周恩来在定稿时加进讲话稿的。

其意不言自明。

可就在同一天,韩国军队越过了三八线。

第二天,朝鲜外相朴宪永携金日成的亲笔信飞到北京,面呈毛泽东、周恩来,正式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

同日深夜,金日成在平壤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希望中国尽快派出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反对美国侵略。

事急矣!

正在兴头上的麦克阿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三八线止步。

早在美国刚出兵的7月间,他就毫无掩饰地对来访的柯林斯将军和范登堡将军说:

“我要歼灭北韩军队,而不是把他们赶回去。我也许要占领整个朝鲜。”

而现在,胜利女神已经向我们投怀送抱,凭什么还要刹住脚步?

国务卿迪安 艾奇逊也和与麦克阿瑟看法一致。

他认为,要是让指挥官们在抵达前线的当口脱离接触并转守为攻,在军事上是一项绝对荒谬的举措。

不能让他们“挺进到一条正式疆界就停止不前。”

李承晚更是欣喜若狂,韩国部队已经首先越过了三八线。

自从美国军队介入朝鲜以后,白宫就始终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国务卿艾奇逊等鹰派极力主张突破三八线的约束,在朝鲜全境采取军事行动,让李承晚的“大韩民国”完成朝鲜统一;乔治 凯南等鸽派则认为远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排除了任何一方完成统一的可能,而且“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与苏联和共产党中国发生冲突”。凯南早在8月21日就上书劝谏,“我们并无必要一定得看到一个反苏的朝鲜永久地扩展到全朝鲜。”因为,美国“并无能力使朝鲜永远置身于苏联轨道之外。”

应该说凯南等人是真正为美国利益着想且富有真知灼见的。

可惜凯南此时已离开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职位,变成了顾得上才问,顾不上就不问的“顾问”。

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9月11日,美国总统哈里 杜鲁门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11号文件,而这个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认定只要苏联和中国没有干预时,就应授权麦克阿瑟将军事行动扩展到北朝鲜,完成统一朝鲜的使命。

美利坚合众国为此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直到20多年后,一个名叫理查德 尼克松的美国人把握着橄榄枝的手伸过太平洋,才为这种漫长的支付打上了句号。

出于政客的圆滑心理,白宫一直含含糊糊地不对朝鲜统一问题作出明确决定。

现在事到临头,杜鲁门仍然想耍滑头。

9月27日,杜鲁门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布正式命令:

你的军事目的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达此目的,授权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包括两栖登陆和空降或地面行动...

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的后面,却带有诸多条件状语从句:

...只要在采取这此些行动的时候没有大量的苏联或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北朝鲜,没有要进入北朝鲜的声明,也没有恫吓要对我们在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进行抗击的话。

也就是说,白宫把这个本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抉择,交给了政治判断方面一贯表现弱智而又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

不知麦克阿瑟是压根就没看出这是政客们的小算计呢,还是看出来了却仍然不以为然。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一意孤行地让他手下的“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冲进了北朝鲜。

不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还是有一点明确的指示:

“出于政策上的需要,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在沿满洲边境的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

对于联合国,杜鲁门决定避开它,现在苏联人回到了安理会,一张否决票可能会使“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合法性丧失殆尽。他实际上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做法:在消灭北朝鲜军队统一朝鲜之前,避免使三八线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9月29日,那个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兴趣的国防部长乔治 马歇尔发来一封很重要的电报:

我们希望你认识到:你在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还是战略上都不受限制。...人们显然不愿意出现必须对越过三八线进行投票的局面。相反,人们希望看到你在军事上已证明有必要这样做。

飘飘然的麦克阿瑟一定从这封信中读出了君临万物的感觉。

就凭这一点,他日后成为白宫的替罪羊也是其本性使然 -- 今天不倒霉,明天也要倒霉。

这也是一种冷峻而公正的历史选择。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 韦格尔在其著作《美国陆军史》中,曾对此作过一番不无冷静客观的评述:

尽管麦克阿瑟在远东和朝鲜享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做出把战争扩大到三八线以北的决定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这项决定是由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统,以军事上打败北朝鲜军队为理由共同决定的。这时联合国大会加入了进来,这是受到一种思想的诱惑,即认为如果麦克阿瑟进入北朝鲜,战争的根源就会消除,南北朝鲜就能统一。

的确,真要秋后认真算账,美利坚合众国的头头脑脑全都没跑!

问题是,替罪羊只能有一只。

就有那么怪,就有人死乞白咧自觉自愿地要当这只替罪羊。

飘飘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飘飘然地行事。

10月1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广播讲话,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谍”,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

金日成当然不会予以理会。

麦克阿瑟也没有指望他理会。

10月2日,麦克阿瑟下达“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第二号作战命令”,命令沃克中将指挥第八集团军从陆地推进,占领平壤;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两支部队在平壤 -- 元山蜂腰部会合,切断朝鲜人民军退路,继续北进。

麦克阿瑟称此为“绝妙一击”!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 沃克中将犟头犟脑地对“绝妙一击”提出了质疑。

“把劲头正足的新锐之师第十军从仁川撤出,重新装船,在海上兜个大圈子到元山登陆。而让在釜山被打磨得精疲力竭的第八集团军担任陆地主攻,是何道理?第十军在海上兜圈子的时候,正在迅速前进的韩国军队大概已经占领了元山,很可能将费心劳神的两栖登陆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玩笑。更严重的是,此举将分散联合国军的兵力,从而让北朝鲜人获得喘息之机。为什么不让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合兵一处,全速向前推进呢?”

麦克阿瑟根本不屑一顾。

他不能容忍沃克染指第十军的指挥权。

——这在正需要集中兵力和争取时间的当口,实在是很荒谬的举措。多少年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 布雷德利将军为此懊悔不已,认为这可以算得上是美国军事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错之一。要知道,假如此计出自陆军参谋学院的一名少校的话,那位少校一定会在哄笑声中被赶出课堂。

后来的事实发展确如沃克之所料,第十军在海上兜完圈子到达元山,又排了半个月的水雷,当他们好容易爬上岸时,岸上的韩国军队已经在这里泡了20多天了。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