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上甘岭最详尽的纪录(一) -- 青色水

共:💬35 🌺2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上甘岭战役总结(下)

  (三)

关于上甘岭战役,长期以来,有着三个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其一,上甘岭与五圣山的关系,很多人认为上甘岭一失,五圣山就会不保。五圣山确实是当时志愿军中部战线的咽喉要点,一旦失守将会震撼全局。而上甘岭战役双方拼死争夺的两个高地仅仅是五圣山的前沿门户,要知道五圣山海拔1061.7米,几乎是这两个高地的一倍,而且山势极为陡峭险峻,据说,秦基伟登上五圣山观察地形,下山时因山路太陡,无法走下来,竟然是坐着顺山坡往下滑。要攻占这样难以通行的山峰,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是说,即使上甘岭的两高地全部失守,五圣山也不一定会失去。在上甘岭的鏖战,主要是从停战谈判实现就地停火的原则考虑,为朝鲜尽量多争取一些国土。冷静理智地想,为了这样3.7平方公里的山地,付出了1.56万人伤亡的代价,是否值得?

其二,关于什么时候判明美军的主攻方向。不少资料包括一些权威的史料,都认为从战役的第二天起,志愿军就已判明了美军的主攻方向。其实,15日志愿军总部给十五军的电报,是关于反击注字洞南山计划暂不进行的答复,只字未提上甘岭战斗,何以证实判明了主攻方向?上至志愿军总部、第三兵团,下到十五军,15日都没有兵力部署上的变动。对美军的作战意图、主攻方向都是经过三四天的战斗才逐步明确的。为此,秦基伟在战后的总结会上还对战役最初几天由于没有及时判明敌主攻方向,致使上甘岭地区的兵力、火力部署都较少,一开始就处于被动而进行自我检讨。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秦基伟对自己的要求之高,治军之严。十五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处变不惊,反应迅速果断。并顶住了美军第一天猛烈进攻,寸土未失,足以显示出十五军高超的军事素养。

其三,关于战役中十五军与十二军的关系,有的认为十二军仅仅是扫尾巴收摊子;有的则认为战役应一分为二,前23天是十五军,后20天是十二军。实际上,十二军投入4个团,占参战部队的44%;伤亡4200余,占战役总伤亡的27%;歼敌1.2万,占总歼敌数的48%。绝非是简单的扫尾巴。另外11月5日,志愿军总部的命令中明确将十二军五圣山指挥所划归秦基伟指挥,而且十二军参战时,十五军炮兵、观察所、后勤机关仍担负着保障作战的使命,应该说十二军是配属给十五军的,作为战役的二梯队投入作战的,一分为二的说法是过于草率了。十二军是一支比十五军历史更久远的部队,上甘岭战役前,十五军还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而十二军早就因累累战功名扬天下,此役配属给十五军,识大体明大局毫无怨言,使得十五军在指挥上毫无顾虑,显示了一支老部队的谦虚与成熟,而战役中同样不凡的表现,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画上了圆满句号。可惜被十五军的辉煌所掩盖,很多人并不知道十二军在上甘岭的出色战绩,令人惋惜,但其同样光荣的功绩是不应被忽视的。

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迫使美军将战略预备队美第二十五师和韩第九师调上来,进一步加剧了其后备兵力不足的缺陷,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从而加速了谈判的进程。

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因为此战中的指挥得当,职务也逐步升迁,最后出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88年在我军第二次实行军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参与战役后半阶段作战指挥的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后升任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各级战斗英雄共12383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十四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的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上甘岭为素材,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等。

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成立空降部队,空军司令刘亚楼从三支陆军挑选出的骁勇劲旅中,一下就选中了十五军,从此,十五军就成为中国唯一的空降军,这一殊荣就源自上甘岭的辉煌。

而金化攻势的作者范佛里特,因为上甘岭战役的惨败,于两个月后的1953年2月被解除职务,勒令退役。

作为朝鲜战争权威的战史,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组织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的战史教官编著的十卷本120万字《朝鲜战争》一书中,关于这场战役的描述却只有廖廖百余字,显然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中国的偏见,不愿正面进行评价。

而上甘岭的敌手,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韩国战争史》认为此役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伤亡之惨重,史无前例。并写到:“中共十五军防御意志坚定,因此,三角形山战斗始终没有进展,反而使敌人因打了漂亮仗而自豪。”

美国军方更是难忘此战,上甘岭战役也就因此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

上甘岭战役,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