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粤语唐话】(一)唐仙高中奇遇的联想 -- 唵啊吽

共:💬58 🌺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挺有趣的,但有一点疑问。

有关粤语声调,我看哞兄所说和我前面帖子所提及的我记忆里的不太一样,特地遛狗查了一下,发现网上搜索结果里涉及粤乐的,确实提到九声五十二韵,看到很多讲解粤语里的方言“台山话”的九声例子。粤语里的方言,声调其实也有不同的,广州话,也只是粤语的一个指代,实施上细分起来,即便在广州,郊区和市内语音声调都有差别了。而我另搜索到1993年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Jyutping)里所提到的和我记忆里是一致的,这个粤拼是由香港语言学学会于1993年制定的粤语罗马化拼音转写方案,也是现在香港的各大中小学学习粤拼的正选。声调主要指1. 陰平/高入 2. 陰上 3. 陰去/中入 4. 陽平 5. 陽上 6. 陽去/低入。

我没有搜索到有关粤语里国内官方的资料,而且香港回归后,我也不确定现在粤语拼音方案以何为准?同样的,声调呢?六声还是九声?以广州话为准的粤语还是以香港话为准的粤语?

不好意思,因为对此话题有兴趣,所以多唠叨两句。

另,哞兄文中说:

当我拿着宋词词牌来填词时,我不禁会想象,宋朝时这些词牌是否真有曲呢?

晚唐,五代的曲子,到宋代称为宋词,或者“小唱”,宋词在宋代其实可以说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倚声而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宋词体裁里的"令",又名小令或令曲,这个名称就是来自唐朝的酒令。而唐朝的酒令,往往是利用流行的小曲即兴填词而成。这个令,也因而得名。还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柳词”,说的也就是柳永柳三变的词的受欢迎咏唱程度。关西大汉打铁绰板大江东去,想必哞兄更是对这话耳熟能详了。宋词的创作方式,也是旧谱填词和自创新曲两种,姜夔的词我是喜欢的,而姜夔更是以通音律,屡屡作自度曲创新词牌出名,所以,我不太明白哞兄此句感慨从何而来?

宋词的曲谱记载的,比如《乐府浑成集》,《白石道人歌曲》,词牌本身就包含和限制规定了歌的曲调,宋词的产生就是看曲填写而来的。至于一些词调的失传,令到文人为形式而形式填词,是南宋后期的事情,但这也不能抹煞宋词有曲的事实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