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倒因为果的理想主义:评“2006最好的经济分析文章” -- 陈经

共:💬71 🌺12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倒因为果的理想主义:评“2006最好的经济分析文章”

倒因为果的理想主义:评“2006最好的经济分析文章”

2005年12月,新浪财经专栏作家袁剑写了一个“全球化的大国迷路”。可能是在2006年7月,有人把这个文章标题改为“2006最好的经济分析文章”,在中文论坛上流传得非常广,叫好的人无数。

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是其中的一段:

“全球化时代,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办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加大经济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本国人民福利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而另外一种相反的办法则是,以剥夺本国劳动阶层的各种劳动保障,人为压低他们的工资,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为代价,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后一种办法被形象地称之为竞次(race to the bottom),即打到底线的竞争。顾名思义,在竞次的游戏中,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谁投入了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教育,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更能够苛待本国的劳动阶层,更能够容忍本国环境的破坏,一句话,是比谁更有能力向人类文明的底线退化。以竞次手段所获得的所谓竞争力,其内里是一个民族向道德野蛮状态的复归。 ”

袁剑提出,中国政府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竞次”。因此,虽然经济数据不错,但是走错路了。“所有这些的确都为中国创造一个完美国际形象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所有这一切都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本土企业的衰弱和人民的贫困为代价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袁剑相当的悲观。“当本土最大的消费需求无法转变为本土产业的合理利润的时候,产业的竞争力的升级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换言之,他们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并被固定在世界经济体系价值链的低端而无法向上游移动半步。”,这说的是本土企业没法产业升级,被锁定在低利润产业里。

“然而,这并不是这种格局最为严重的后果。更加严重的后果在于,这些为中国提供了最多就业机会的本土制造业(也包括其它产业),由于生存艰难、利润微薄而无法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从而使他们陷入贫困陷阱。这是中国宏观经济经常表现为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需不足就必须扩大外需,增加外需就必须和其它穷国竞争,这种竞争又导致不断压低工资以及其它成本,而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导致内需的萎靡。这显然是一个难以自拔的需求陷阱。”这说的是中国人没法由穷变富。一些人会从这里继续往下推,暗示经济危机,甚至直接说成崩溃论。袁剑可能没到这一步,但显然对中国的未来前景非常没信心。

这样的逻辑链条,我是相当熟悉的,应该说对一般人相当有说服力。但它仍然是一种简单逻辑,企图几句话就说清楚十分复杂的中国经济,说着说着就推出一些荒唐的结果。特别的弱点是不能见真章,一到预测上就完全失败。

就近两年的发展来说,新农村建设,免农业税,民工荒,民工工资显著上涨,居民消费双位数字增长。“导致不断压低工资以及其它成本,而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导致内需的萎靡”,这个预测解释不通这两年的经济数据。对这些与文章主旨不符合的变化,作者就不提了,一些核心数据是几年前的老数据,在中国变化这么快的时代,早过时了。顺便提一句,不仅是这篇综合性的文章,袁剑很多文章翻来复去引用这些老数据,似乎不太注意形势的发展。

作者的逻辑问题,在于“倒因为果”,以偏概全,理想主义。中国的民情,是贫穷,以前更穷,这个是因,其结果是“竞次”。作者“倒因为果”,说因为“竞次”,所以贫穷。这两年的情况,因为经济发展以及中央政府有意的政策引导,民众贫穷状况有所好转,所以工资太低的活没人愿意干了,“竞次”理论破产了。

作者以偏概全,把“竞次”当作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我并不认为中国政府有多仁慈,压低成本是提高竞争力的招数之一。但想靠这一招鲜吃遍天,也太小看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我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是“效率”。引进技朮、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组织方式调整,都是为了这个核心竞争力,相比这些关键因素而言,压低工资只能算是一个效果增强型的招数。正因为如此,其它国家想要与中国的世界工厂竞争,绝对不是压低工资就行的。“增加外需就必须和其它穷国竞争,这种竞争又导致不断压低工资以及其它成本”,这是作者的臆想。和穷国竞争早不在我们话下了,它们就算人工不要钱也不是对手,全球化生产,工资成本只占10%左右的考虑。前些年中国主要还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各地区都招商引资,找工作的农民太多,工资就涨不上去。这两年民工荒了,工资一下就涨上去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照样让别人受不了。

作者理想主义地把发展理论分成好坏两种,“科技教育福利”可持续发展比“成本环境消耗”竞次要好。这等于是废话,相当于说“好”的比“坏”的要好。问题在于,“科技教育福利”可持续发展更多程度上是一种状态,而不光是一种发展策略。一个贫穷的国家忽然就干起了“科技教育福利”可持续发展,是理想主义的臆想,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事。我们只能观察到,发达国家是处于这种状态中。世界上绝大多数穷国是僵尸状态,根本不知如何工业化。“竞次”听上去挺惨,可这一步也得工业化进程开始一段时间后才有资格去低价抢产业。国家条件不行,连竞次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需要条件更多的“科技教育福利”的美好社会了。

也就是这几年国家状况改善了很多,本钱厚了,能搞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了,才大把人出来讨论发展策略问题。这是好事,条件好了当然得向上发展,向好的发展模式转变。问题是不能倒因为果,脱离实际直接就回推到多年前去,弄出很多荒唐的东西。说以前不该开放,应该关门自搞,中国市场大,自主企业就一个个起来了。说以前不该干这些脏活累活,应该自主干飞机汽车这些利润丰厚的产业。这都是以空对空理想主义玩理论。真在以前的时候,这类思维的人盘算的是更加理想主义的自由民主之类的,飞机汽车根本不敢想,一共没几个钱全胡弄吃喝了,哪敢想这些事。

作者因为“倒因为果,以偏概全,理想主义”的错误思维倾向,无法看清中国的发展阶段,大方向上完全错误,于是作出了相当悲观的预测,觉得中国会越来越穷,产业无法升级。实际情况正相反,中国经过艰苦努力,越来越富,所以有能力进行产业升级,更加容易变富,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在进行这个重大而充满希望的转型。这个多说无益,近年来有利的统计数据多得很,只要不是当鸵鸟死抱老数据,认识总会扭过来的。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