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民工荒的“三文鱼”现象析辩 -- 东东山

共:💬23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靠什么缩短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过渡期——这一篇重点

在岗位技能培训。

靠什么缩短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过渡期

2006年07月13日 09:55:4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罗天柱 作者文集

吉林省首家农民工业余学校近日在长春成立,农民工可到这里免费学习。根据课程设置,重点开展岗位技能、安全生产、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此外还有两项引人注目的培训内容,一项是思想道德教育,另一项是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据《新文化报》)读罢这条消息,笔者联想起几天前思考的一个问题:靠什么缩短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过渡期?

毫无疑问,农民工这个概念,像下岗职工等概念一样,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特有名词,随着转轨的逐步完成,这些名词将成为历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农民工一词将被新市民所代替。事实上,现在有些地方农民工已经被看作新市民了。从现实情况看,所谓的农民工,就是人在城市而户口在农村,打工在城市而住宅在农村。如果人在城市由临时变长期,打工在城市从游动变稳定,那么,就不应该再把他们和市民区别开来。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从农民工到新市民有一个不可逾越的过渡期。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该做的是,尽量缩短这个过渡期。

靠什么缩短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过渡期呢?当然,首先要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如果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户口问题仍然是隔在农民和市民之间的鸿沟;如果就学管理体制不到位,农民工的孩子接受不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用工制度改革不到位,农民工只能一直是说用就用、说辞就辞的临时工;如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项改革不到位,农民工生老病死无所依,那么,农民工势必永远是农民工。可见,制度改革是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全部因素,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吉林省创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因其对于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必将对缩短从农民工到新市民过渡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不是简单地对农民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岗前技能培训是重要的,但也是最起码的。再高一点要求,还需对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帮助农民工吸收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成果,使他们逐步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文化过渡。而吉林省创办的首家农民工业余学校在这方面有一套设想和计划,这是其它一般性培训农民工的组织尚未涉及的。

对农民工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容易被中介组织、用工企业和农民工自身所重视,因为这是最迫切的现实需要。而对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其吸收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成果,往往被中介组织、用工企业和农民工自身所忽视。这就要求社会有关方面,譬如工会等承担起这项责任。吉林省首家农民工业余学校就是由省总工会组织创办的,他们在这方面承担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值得称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