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 萨苏

共:💬100 🌺14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扔两块砖头

看到这篇文章又浮出来了,就顺手砸几块砖头吧。呵呵,我是在讨论讨论。

第一砖,明亡和儒教

把明亡的原因,简单的归于儒教或者儒家。很显然是有些偏颇的。与其说是儒教这种国教的错误,不如说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已经走到了末路。

中央集权,自秦朝发轫,历经近千年的时间。但是,前期大多朝代的中央集权,全力并不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而是有三司六部共同分担。换句当前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在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朝廷的领导下的由皇帝负责的内阁制。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实际上执行了主要的政务,也就是承担了现代社会中内阁的作用。而皇帝个人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皇权的象征意义上,即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一方面、体现在了受到制约的决定权上。

但是,明清时候,裁撤了文官集团的领导人物——宰相的位子,使得皇帝成了内阁的头子。这就打破了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制衡作用。本来,以宰相为首的内阁作为政务执行者,受到了皇权的监督和制约。而皇权的形势必须要通过内阁,使得内阁对于皇权也有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而一旦去处了宰相这个文官集团的内阁头子,变成了多头内阁的时候,跟皇权的制约作用也就不再存在了。换句话说,以前宰相率领着官僚集团是参赛的运动员,而皇帝是裁判员,现在呢,皇帝自己包揽了运动员和裁判员。这样是不出乱子就奇怪了。绝对的权力也就意味着绝对的腐败。这种中央集权里面,皇帝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了政绩的好坏。而很显然,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太合格,相比清朝的几位知名皇帝而言。

而之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并不在于参赛的官僚集团的整体道德都败坏了,(的确,这些官员们有很多的确是道德败坏的。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个程度上,正是因为好细腰的皇帝所导致的。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儒家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一点,我会在以后详细解释。)而是在于明朝所实行的这种皇权专制本身的缺陷。

而这种皇权专制的由来,还要从隋唐的地方政府权力过大,造成了尾大不掉,中央说话没有人听,更有甚者,直接就举兵造反,自己做皇帝了。而如何有效的抑制地方政府的权利,同时又保证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就是宋、明清这些朝代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宋代的做法是采取内阁制和官员轮换制,让地方官员有进阶可行的同时,不能在一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采取了大量的在官僚集团内部的制衡措施。这种做法虽然造成了种种的弊端,但是,就中央集权的皇权来说,所取得的效果还是很好地。

而明清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却是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个人的极大影响。朱元璋一开始实行的,是类似宋代的内阁制和官员轮换制的政治制度。但是,在与官僚集团的斗争中,朱元璋依靠个人的权威,在不断地打击官僚集团的同时,将权力进一步的集中。并借胡为庸和李善长这些具有较高的权威和资历的宰相们在政治风暴中被打击,而退出的时候,一举取消了宰相。而使得整个内阁成为了由六部尚书等组成的多头内阁。这种多头内阁的最大优点,就是不会再出现一个总揽政务的,具有高度威望的宰相。也就是说,在朝廷里面,再不会出现可能跟皇权直接对抗的个人的存在。以前的宰相废立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历史是何等的想象。)

中央集权,是一个国家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从一开始,处于中央集权权力顶端的皇权跟普通的老百姓的、各类知识分子和所谓的精英集团的利益,就处于一个既矛盾,又协调的局面。为了维护住皇权的绝对地位,历朝历代的皇族人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其他的集团利益蓬勃发展、皇权已经成为了其他利益集团的阻碍甚至对立面的时候,这种集权不可避免的要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是个人皇权集权化,将天下的权力收归皇帝一人,就像是我们的明清和英法的断头皇帝们一样;或者是将皇权形式化,将实际权力下放到掌握经济的阶层手中,就像英国的立宪和日本的天皇。

凡事,总是有出现,有发展,有高潮,然后有低谷,有衰亡。

中国的皇权政治,经过皇族人士和儒家持之不懈的努力,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而明亡,就是这种制度已经衰败的一个明证。只不过因为满清入主,以及后来的鸦片战争,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制度在中国的自然消亡过程。

关键词(Tags): #明朝#灭亡#儒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