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潘仁美是否真的奸诈无比 -- 萨苏

共:💬30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潘仁美是否真的奸诈无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京剧潘仁美脸谱,用白色打底,表示其奸诈

民间有许多风俗和历史可以拉上关系,比如姓岳的和姓秦的不能结亲,因为秦桧陷害岳飞,姓潘的和姓杨的也不能结亲,因为潘仁美陷害过杨家将,所谓“忠奸不两立”。

秦桧陷害岳飞的“莫须有”是翻不了案的,潘杨两家的事情大可商榷。有不少历史方面的学者提出来,说潘仁美在历史上并不是奸臣,所以“潘仁美陷害杨家将”是一个冤案。这两家不通婚应该是误会,倒是潘家和武家通婚应该注意些,至少,介绍对象之前双方应该看看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

说潘仁美是北宋忠臣并不假。潘仁美,即北宋大将潘美,是宋太宗的左膀右臂,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曾经统领大军攻灭南汉。单谈老潘这件功劳,因为它有着双重的积极意义。首先此战是北宋统一之战的一部分,此外当时的南汉国君刘鋹纯粹是一个变态,有制度化阉割高考状元的特殊癖好,所以无论从主权还是从人权角度,潘美都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一生为大宋征战,最后病逝于淳化二年,并无沟通契丹和被寇准夜审的经历。

不过,潘美和杨家将的关系有问题倒也不是纯粹的谣言。“杨无敌”杨继业的死就和他有推却不了的责任。杨继业(杨业),即杨家将中的老祖杨老令公死于宋太宗雍熙三年的伐辽之战,他当时的职务是西路军副总指挥,在总指挥潘美麾下作战。

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杨业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遭到王的耻笑)。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杨业之子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但是,这里面明显有着偏袒的地方,因为潘美才是西路军的主帅,如果没有他的默许或者支持,王侁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成立。特别是王侁率军离开陈家谷口而潘美制止不了,更明显是为他开脱,因为潘美是积年的老将,若是连部队的基本控制都做不到,无法想象他可以有以前辉煌的战绩。怎么看王侁大人怎么象给潘美找的替罪羊。

不过平心而论,这潘美的问题大约只是指挥失误,大一点儿是“见死不救”,说他陷害杨业,甚至沟通敌国,倒是真的没有证据。把潘美放到杨业的对立面,一来是民间对于处分潘美“轻拿轻放”的不满,二来是苏辙学士写了文章为杨家打抱不平,抨击潘美,流传开来影响很大(其实老苏家也够呛,后来那个闻名于世的大奸臣高俅,就是苏东坡的书僮阿!)

还有其他证据说明潘杨一向存在矛盾。

这段公案不审也罢,总的来说潘美屁股不算干净,在下认为老潘也无须翻案。

然而,评书中讲潘仁美,总是强调他的奸诈,比如装死,比如在审判中巧言令色,拒不招供,陷害起杨家将来更是花样百出,这就有些和真正的潘美不一样了。

日前看宋代史料,在曹彬的部分,有两个故事涉及潘美,很有意思。

曹彬和潘美是老搭档,出征的时候经常共同统军,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两人出征期间。

宋军攻南唐,曹彬为帅,潘美为副,南唐后主李煜是个风流才子,打仗可就不在行,招架不住投降了。投降以后李煜到曹彬的战船上来拜见,曹好言安慰,令他回宫收拾,第二天来军中一起回朝。李煜走后在一旁的潘美沉不住气了,说老曹你糊涂啊,怎么能就这样让他回去呢?至少要派个人盯着吧。好容易抓了个活的,他要是回去自杀了怎么办?曹彬说我才不糊涂呢,刚才这小子上船的时候,过跳板都脸色发白,要两个人扶着才能上来,就这耗子胆他会自杀?你看好吧。果然,李后主第二天乖乖的就来了,潘美大为佩服。

第二个故事是进攻北汉的作战中。当时太祖赵匡胤攻太原不下回师,命令曹潘两人率军继续攻击(当时杨业正在北汉军中守太原,潘杨的恩怨大概从这时候就开始了)。打了一阵子曹彬下令撤退。潘美糊涂了,说老曹啊,你又犯晕了,我看这形势不错么,我军气势如虹,只要继续猛攻,太原就破城了,你怎么要跑?曹彬说谁犯晕阿,打下来我们俩的脑袋就悬了。潘美不解,曹彬解释说,皇上自己都打不下来的地方,咱们俩居然打下来了,他能不疑惧我们么?现在汉军实力已经损失很大,明年和皇上一起来吧,一定唾手可得。潘美拜伏。

这两个故事里,潘美都是那种脑筋比较死的配角。史载潘美“好乘怒杀人”,说他类似程咬金比较形象,说他是阴谋家就有些不着边际了,当为民间艺人的加工。

最后说一下“西宫潘娘娘”,《杨家将》里面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潘仁美的女儿潘贵妃,正是由于她在宫中大吹枕头风,才让奸臣潘仁美能够横行无忌。实际上潘仁美并没有女儿嫁给宋太宗的,只他的孙女嫁给了后来的真宗,但这个后来被追封的“章怀皇后”二十二岁就死了,根本不可能有演义中的弄权事情。宋太宗对潘美宽宏与他是否是外戚无关,而是因为他这之前战功赫赫,宋朝有宽待功臣的传统。真正在后宫有作为的倒是上面提到的大将曹彬家族,他的孙女嫁给了仁宗,有杀伐决断之能,就是后来权倾一时的曹皇后,有立英宗和垂帘听政的事迹。支持司马光砸缸复旧的高太后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曹彬和杨业之死也有些关系。曹彬是宋太宗手下第一大将,征南唐高阳有《大将曹彬》专门写这位名将,那一战中他是东路军主帅。杨业参加的北伐之战是北宋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所做的一次最有力的出击,准备充分,势在必得。宋军采取伐树先去除枝叶的作战计划,先以潘美的西路军出应州朔州,田重进的中路军出飞狐口,破碎辽军战线,动摇其阵,而后以主力东路军直取燕京。这个计划颇有些皇太极伐明的味道,而且前期潘,田两军进展顺利,潘杨所部收复了云,应,寰,朔四州,田重进大败辽军,擒辽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頵,马军指挥使何万通等,取同州,蔚州。可惜这时候东路军却没有配合好,当时东路军各将见东中两路战功累累,按捺不住向统帅曹彬请战。没想到这位料事如神的名将此时却犯了低级错误,被手下一哄头脑发热,连粮草都没有带够就出击了,走到半道没了粮食只好折回,天气炎热,如此折腾往复,军士病死的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辽军的猛烈反击面前吃了大败仗,是为岐沟关之败。这样一来,东路和中陆军也只好退兵。杨继业就是在退兵中战败身死的。

若无曹彬之败,焉有杨业之死?

曹彬潘美,不失为忠臣名将,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称号,恐不可免矣。

[完]

关键词(Tags): #潘美#杨业#曹彬#陈家谷口元宝推荐:无斋主人,桃李不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