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重庆大旱。 -- 我不知道

共:💬76 🌺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拍卖帝禹山河图等作品,自费考察空中南水北调(1)

http://www.kxsj.com/bbs/Announce/Announce2.asp?BoardID=102&ID=72697

拍卖帝禹山河图等作品,自费考察空中南水北调

今年9月初,笔者将踏上自费考察空中南水北调之路,走214国道,转318国道,经玛多县看黄河源,穿巴颜喀拉山口实地观察空中南水北调的可能性,途径横断山脉、路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体验水汽通道。显然,目前笔者所能够使用的费用,距离全面科学地进行空中南水北调可行性立项研究,相距甚远。为此,笔者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支持,通过拍卖帝禹山河图等绘画作品的方式,筹集相关科研经费。有必要指出的是,帝禹山河图等山海经艺术绘画作品,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参阅《深研山海经,精绘山河图》、《帝禹山河图在绘画吉尼斯的几个第一》、《从清明上河图到帝禹山河图》等文章)。

与此同时,由于笔者已在海内外出版二十余部专著,涉及领域非常宽,对社会已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发现并提出了有望超越达尔文进化论的“基因自主设计论(智因自主设计论)”,以及足以挑战物理学决定论的“万有智力论”;因此,笔者参与创意和考证的帝禹山河图等山海经艺术绘画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和有魅力的升值空间。2005年8月重构补注

为筹集空中南水北调科研立项资金

向国内外公开拍卖千古巨画《帝禹山河图》

一、空中南水北调的科学原理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由于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我国除东三省以外的广大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在上述区域里的许多城市严重缺水,许多农村甚至连人畜饮水也非常困难。事实上,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主要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和科研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大量正面和负面的经验,并逐步认识到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治理水污染、发展节水型工商业、退耕还林还牧、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以及寻找开发新的水资源,乃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正确途径。

目前,开发新的水资源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一是寻找开发利用新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地下水资源储量有限,而且深层地下水属于一次性资源(具有战略价值,不应用于一般目的),因此这种方法是极其有限的。二是开发使用能够把空中水汽转化为有效降水的技术,比较常见的有人工降雨增雨技术;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但是它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则取决于到达北方地区的空中水汽资源总量的多少。三是进行陆路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即从水资源充裕地区经陆路人工渠道调水到水资源贫乏地区,已经提出的方案主要有南水北调(把长江的水经由东线、中线、西线调到黄河流域),其中东线和中线方案只能部分缓解华北缺水问题,西线方案虽然能够部分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浩大而困难重重。此外还有东水西调设想(将渤海咸水调到西部地区的低凹地,经自然蒸发改善当地水汽环境)、北水南调设想(将东三省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等等。由于陆路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存在着调水成本高、维修管理费用高、水分配复杂、系统脆弱、国防难度大、影响自然水汽通道等等一系列问题,它们虽然在技术上能够实现,在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下也能够硬性实施,但它们决不是一种好的方案,因为它们存在着事与愿违的危险,并可能转变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沉重负担。

第四种途径被笔者称为空中南水北调,所谓“空中”是指自然水汽的人工引导,所谓“南水北调”泛指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而不仅仅指南方的水向北调。实际上,这是一种气象水利工程,也可以称为大气环流导向工程,乃是将人类古老的“呼风唤雨”愿望变成科学的现实的“引风送雨”工程技术。众所周知,决定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有太阳幅射、地球公转和自转、地球引力、空气和水汽的自然性质,以及海陆的分布、陆地的地形和地性(涉及到地表岩石、土壤、地貌、植被等等物质的成分、结构、颜色、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气象学上称为下垫面),此外还有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既然自然的地形和地性可以决定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那麽如果人工改变某个地方的地形或地性,也同样有可能增加某个地区的降水量。事实上,退耕还林还牧措施,其实质就是通过改变地性(植被)来达到改善当地水汽环境的作用。对于空中南水北调方案来说,其科学依据则是通过人工改变某个地方的地形,也可以实现增加某个地区降水量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地形也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具体到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来说,其主要原因正在于青藏高原和秦岭阻挡了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水汽的输送,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太行山阻挡了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阴山山脉阻挡了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输送。值得注意的是,青藏高原并不是铁板一块,其间存在着众多峡谷,它们为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水汽的北上提供了天然通道;例如,经由雅鲁藏布大峡谷输送的水汽构成了雅鲁藏布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经由横断山脉大峡谷输送的水汽构成了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怒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高大山脉通常都是气候与降水的分界线,例如秦岭是我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汉水与渭水的分水岭,巴颜客拉山则是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分水岭。尽管如此,高大山脉中的风口、峡谷仍然承担着水汽通道的重要作用,水资源充裕地区的水汽仍然有一部分可以穿越这些地方输送、渗透到水资源贫乏的地区;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海拔越低的空气中(这里的温度要高一些),水汽含量也就越丰富的缘故。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高大山脉峡谷中修建的水库大坝或多或少都会阻挡并减少水汽向上游地区的输送量,反之在高大山脉的适当地点人工开辟新的风口或峡谷则可以形成新的水汽通道。例如,人工加大巴颜客拉山某些山口、峡谷的宽度和深度,完全有可能引导更多的来自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水汽穿越巴颜客拉山抵达黄河上游地区;这些水汽一部分会形成自然降雨,一部分可以经由人工降雨增雨技术形成降水,其余部分则有助于改善黄河上游地区以及北方广大地区的水汽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蒸发量、补充高山积雪、提高降水机会等等),应当说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空中南水北调方案是把地形视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并认为地形资源与水资源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事实上,横断山脉大峡谷乃是中国水资源的命脉,在北极与赤道的温差作用下,来自印度洋(经由孟加拉湾喇叭口)、南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断从这里输送到长江上游地区,部分输送到黄河上游地区,并形成降水;其余的水汽则在西风(其主要动力是地球自转)的吹动下又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并增加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因此,采用工程手段提高横断山脉的水汽通道功能、在巴颜客拉山开辟新的人工水汽通道,完全有可能较大增加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特别是北方的水资源总量。当然,其他山脉也同样存在着可以开发利用的地形资源,例如天山山脉,通过适当的工程手段可以把更多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转化为能够利用的水资源。应当说明的是地形资源不仅是开辟水汽通道,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加某些山脉的高度(使其达到雪线以上),或者改变某些山脉的外表结构(其原理与水汽凝结在某些树叶上或电线上类似)而获得更多的水资源。

二、空中南水北调方案需要科研立项资金

由于空中南水北调是一种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它具有一劳永逸的性质,不需要任何维修管理费用,也不怕空中打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小,没有移民问题,因此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设想,完全有可能据此而形成一系列非常好的可供实施的工程技术方案。与此同时,空中南水北调也是一种高科技创新,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许多方面甚至也没有现成的数据可供分析,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对空中南水北调持怀疑态度,应当说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目前对空中南水北调的研究,仅有很少的人在进行,而且基本上均属于个人行为。笔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意到地形(包括水库大坝、城市高层建筑等人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80年代注意到高山峡谷的水汽通道作用,90年代正式提出大气环流人工导向技术和空中南水北调的具体方案,并逐渐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笔者的有关论文和文章已在一些报刊公开发表。但是,由于空中南水北调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高难度全新课题,这种个人的研究毕竟是极其有限的,或者说是不可能胜任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空中南水北调方案的研究,已经到了需要正式科研立项的时候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对空中南水北调所作的研究工作,还不足以说服政府及其官员同意进行正式的科研立项并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而不进行科研立项并获得相应的科研经费,则又不可能对空中南水北调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只能是通过民间途径筹集科研立项资金,以推动空中南水北调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