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 萨苏

共:💬100 🌺14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单说一下明清社会为什么会没有走上工商业大发展的道路

关键的因素在于 工业,采用大量机器生产的工业虽然可以提高劳动生长率,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机器对于手工业的排挤,大量的手工业者会破产失业,衣食无着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是工业生产的原料需求如棉花,麻,羊毛等会严重挤占自耕农和粮食生产的空间--英国人发生的叫做羊吃人,同样带来大量的破产农民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商业方面,宋代是很鼓励商业发展的,可是带来的后果是晚期年通货膨胀率高达6000%,贫富分化悬殊。同时明代中叶引进的美洲作物更大大提高了人口密度,减少了人均资源,使社会更加脆弱。 故此对于明朝的统治者来说,实行重农(其中又首重粮食生产)抑制工商业的政策以及相对应的部分儒家意识形态(儒家内部也是分学派的,王阳明和李纨的学说和朱子学就大不一样),虽然看起来僵化,但抑制贫富分化是既符合人道主义又对自己统治有利。如果一味鼓励工商业发展,恐怕不等迎来工业化后期对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化肥和农药等都是20世纪的事情了)就会导致社会总崩溃。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西欧度过了这一关? 关键点在于 中世纪的西欧人口密度本就较中国为低,又被黑死病消灭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后来又发现了美洲和澳大利亚,可以将破产农民,手工业者送往新世界,同时可以从新世界带回一些生活物资减缓社会矛盾。 饶是如此,即使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面临“羊吃人”,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贫富悬殊等等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得不用国家机器强行修理破产的流浪汉,强行将流浪者作为罪犯向北美和澳大利亚送。再有就是欧洲是多个实力相当的王国不停争霸,争霸战一方面消耗了过剩人口,一方面统治者对军费的需求只能容忍工商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具体到明亡,则要注意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连广州这样的地区都会在5,6月份下雪,北方的气候可想而知,人口密度早已突破上限,北方农业连年歉收,政府财政破产,流寇不风起云涌,明不亡才怪了,把责任推倒儒家思想上和在政府任职的儒者,是在是太“冤枉”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