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 -- dreamflyer

共:💬267 🌺13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21

一处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 西湖月在天。

   ——王喆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应该对此诗还有印象,全真七子的出场诗。念一句出来一个人,念完之后,七个人便各就各位,准备打群架了。

   这首诗是全真七子的师父王喆(王重阳)的悟道诗,写得相当不错。我个人非常喜欢,尤其是“蓬头长日走如癫”,和“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 西湖月在天。”。前者写出了一种悲愤之情,仿佛有一腔的不平无发泄处;后者表现了顿悟后的旷达,意韵相当的潇洒。完全可以和北宋黄庭坚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相媲美。

   在《射雕英雄传》之中,全真七子的能耐很有限,但他们的师父王重阳却是个超一流的厉害人物。实际上,全真七子的能耐比《射雕》中的描写要大得多,尤其是邱处机,这是个和王重阳一样出色的十项全能型人物。他的诗、文、道、学、组织能力等都堪称一流。武功怎么样不清楚,但至少身体很不错,七十多岁还敢像红军一样去爬大雪山。

   王重阳和邱处机经过艰苦的努力,创建了道教之中一个影响巨大的新派别:全真道。后来,全真道的兴衰,直接影响了龙虎山张天师们在元朝的地位和生活。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召见了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请他吃了一顿饭,赐他一顶玉芙蓉冠,一件组金无缝衣和一颗银印。金、银、玉什么三样东西都齐了,皇帝的确是有钱人。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元世祖下令: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至元二十九年,张宗演卒于京师,其子张与隶袭领掌管江南道教之职。也就是说,江南道教,几乎成了张家的天下。元大德八年,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成宗加封“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这里先解释两个名词:“三山”和“符箓”。

  

   “三山”指的是龙虎山、茅山和同样是位于江西的阁皂山。住在龙虎山的是天师道,住在茅山上的是上清派,只有阁皂山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名气。其实,呆在阁皂山上的,就是当年鼎鼎有名,出过葛洪等大师级人物的灵宝派。

   上清派和灵宝派长期以来,都是龙虎宗在道教内部的竞争对手。从南北朝到唐朝,几乎压得张天师们气都喘不过来。但从宋朝开始,形势慢慢地朝有利于天师道的方向发展。到了元朝,东方彻底压倒西风,上清派和阁皂派干脆被张家“主领三山”了。这标志着天师道在道教的内部分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最后胜利!

  

   那么,什么是“符箓”呢?简单地说,“符箓”就是道士们做法事时,写在纸上(或其它媒介上)的一些神秘符号或文字。“符”偏重于符号,“箓”偏重于文辞。林正英演的僵尸片里,道士们如果拿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的不是字,而是一种谁也看不懂的符号。那您就要注意了:这是一种“符”。如果道士手忙脚乱地在黄纸上写了一行似懂非懂的文字,例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就是所谓的“箓”。

   早期的道教,有很多种派别,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活动是炼丹。“符箓”这种道具,一般认为是张道陵先开始用的,其它门派的也用,但并不是很热心。到了后来,炼丹炼出了大量提前升天的人。例如南唐烈祖李昪,日思夜想,希望得到仙丹吃后长生。后来还真有道士送了仙丹来。李昪先生很高兴,心说这下可以长命百岁了吧?结果仙丹一下肚子,立刻一命呜呼。死前他很懊悔,说自己服仙丹以求长生,哪知道却死得更快!

   有些皇帝比李昪先生聪明,例如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他养了一大堆道士专门给他炼丹,炼好了自己先不吃,找了些犯了死罪的人来试。后果是令人失望的,道武帝试验的唯一贡献,是在枪毙法、绞刑法、毒针注射法、电椅法之外,发明了一种新的死刑方法:服食仙丹法。

   还有些皇帝比李昪先生胆小,例如北齐文宣帝高洋先生。对于荒唐的天子来说,当神仙没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如在人间当个为所欲为的皇帝舒服些。他让道士们炼好了仙丹,心里却到底有些害怕。生怕服食下去后,一不小心,没有长命百岁,反而成功地尸解升天成仙了。所以,他犹豫了半天,最后找了个盒子装起来,说:“等临死前再吃不迟。”

   众所周知,高洋先生只活了短短31岁。这件事提醒我们:只要是药,就存在着保质期的问题,仙丹也不例外。

  

   从南北朝到北宋时期,吃仙丹中毒死去的大小人物,几乎可以把阎王殿挤破了。道教内部因此而死的也不再少数,可以想象,阴间的道士们,恐怕走到哪里,都会被冤鬼们群殴一顿。

   阳间的道士们见势头不对,赶紧改变工作重点,从炼丹换成了相对安全的符箓。一时间,各家各派都开始练习符箓咒语、斋醮法事,以求为人家祈福禳灾、除妖驱邪。这样就形成了道教所谓的“符箓诸派”,其中著名的有正一(天师)、上清、灵宝、神霄、清微等。大家公认,诸派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龙虎山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先生。他一道灵符,便请来关羽先生斩蛟。这件事在道教内部和民间,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但到了南宋气息奄奄的理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皇帝因为张天师禳灾有功,封张可大先生为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时候,龙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

  

   可惜那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当时蒙古军队已经开始展开功势了,天下乱成一团,连道士们都只关心自己的脑袋,谁还有闲心去管这些杂事?直到蒙古人大获全胜,天下初定的时候,道士们摸摸自己脖子上的家伙还在,这才开始讨论谁是老大的问题。

   已经晚了!张家押宝押得好,捷足先登,取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符箓三山的领导权,早就像生根一样,被张天师牢牢地握在手中。皇帝的旨意大过天。没奈何,上清派、灵宝派的道长们只好低头,乖乖地拜服在龙虎山门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元朝中叶以后,符箓诸派慢慢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道教之中一个巨大的派别:正一派(又叫正一道)。

   这种情形,就像现在各公司之间兼并合股,形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公司一般。当然,新公司成立,过去的招牌就不好再用了。从那个时候起,“天师道”这个名号,便慢慢淡出了历史。龙虎山总公司门口,挂出了新的招牌,上面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一派!

  

   正当新公司正一派开张大吉的时候,总部在北方的老牌政联公司全真道,此时却陷入经营不善,纠纷缠身的尴尬时期。

通宝推:Leono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