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 -- dreamflyer

共:💬267 🌺13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16

一面青铜镜,重景苍玉山。

   恍然夜船发,移迹洞天间。

   宝殿香云合,无人万象闲。

   西山红日下,烟雨若潜潜。

   ——张继先

  

   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公元一一二七年),红羊之年。金兵大举入寇,已经卸下皇权的宋徽宗,这才想起张继先天师当年所说的“赤马红羊之厄”,连忙下诏书至龙虎山,召张继先先生火速入京。

   张继先先生奉诏北上,昼夜兼程赶到了江苏省的泗州。在一个无人的夜晚,他独自灯下静坐,命笔写下了本章开头的那一首颂诗。然后,端坐椅中而悄然而逝,享年仅三十六岁。在他死后不久,从北方传来了惊人的消息:京师失陷!

   众人掐指一算:奇了!失陷的那天,不正是张继先天师尸解飞升的日子吗?

  

   历史上,从来没有所谓的世外高人、神仙道士可以拯救一个垂危的王朝的。从这一点来说,张继先先生死得真是恰到好处。既保留了他自己的名节,也给天师道留下了一条后路。如果他真的像《水浒传》说的那样,会腾云驾雾;或者恰好有一匹像关公的赤兔马一般威猛的坐骑,日行千里,一鼓作气跑到了岌岌可危的汴梁城下,那事情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自然的,一旦张继先先生赶到了京城,皇帝一定会请他上城做法。如果他所有的神通都仅仅是“传说中”的,那么,下场将和郭京没有两样:沦为一个千古遭人唾骂的祸国妖道。和郭京不同的是,那小子是一个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张天师是拖家带口的家长。龙虎山上,还有上千号人张着嘴巴,等着吃饭。另外,天师道千百年来的光荣家世,总不能到他张继先的手上,就狼狈地终结了吧?

  

   但,如果张继先天师一身呼风唤雨、遣将降妖的法力都是真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人人都想做神仙,却都没有想到,神仙们也有神仙的难处。就像过去做盗贼一样,本来以为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自由职业,入行后才发现,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江湖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便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会掉了脑袋。当神仙也是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行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得违反“天意”!例如,“天意”要北宋完蛋,你张天师如果横着硬要插一手,——对不起!您已经违反了“天意”了,小心废了你全身的功力,外加打落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

   ——千百年来,人间发生了无数惨绝人寰的灾难,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神佛愿意慷慨出手,这种“天意“,或者说“劫数”、“原罪”、“宿命”等等说法,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借口吧?

  

   所以张继先天师当时的情况极为尴尬,只好写了一首朦胧诗,然后一死了事。当人处在这种极端两难的境地之时,一死了之,大概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吧?下次有人问你:当老妈和老婆掉同时落水 ,只能救一个,您该救谁?最好的答案是:我自个跳下去淹死算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神仙是这么容易就死了么?

  

   从张果老开始,神仙们就有这种装死的传统。最典型的例子是《聊斋志异》中的那位巩仙。他先是在王府中卖弄了很久的神迹,偶尔也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例如,利用“袖里乾坤”的法术,成功地帮助他的一个朋友实现了婚外恋的理想,并且还生了一个私生子。

  有一天,这个巩仙脸色很不好地对王爷说:“俺要死了!”大家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有在意,还是请他来下棋。但一局棋未终,巩仙往后一倒,瞬间就断了气!王爷一开始不信,不仅请来了医生,连法医都叫来了。经过大家的专业判断:的确是死了,埋吧!

   如果故事到这就完了,那我们只能说,心肌梗塞这毛病,连神仙也拿它没有办法。真正的结尾是这样的:王府中的一个官员,到四川去出差,在成都市上,迎面和这位巩仙撞个正着!巩仙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他拿了一本书出来,对那位官员说:那天走得太急,忘了把这本书还给王爷。今天正好遇见您,麻烦帮我还了。THANK YOU!

   那人回去一说,王爷连忙叫人去刨巩仙的坟墓:果然只有一口空棺材!到了这个时候,以前抬棺材的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以前抬起来怎么这么轻松呀!

  

   张继先先生年纪轻轻,短短36岁就死了。当时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哪个牛头马面敢如此大胆,这么早就来勾张天师?果然,两年之后,有人在杭州亲眼看见张继先天师,混在人群中,在一家人的生日素宴上,大口大口地吃得正欢!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不少目击证人,在四川、广东、福建一带,多次见到张继先天师的身影。每个目击证人的故事都各不相同:有的是和天师闲谈了几句;有的不仅谈了两句,还坐下来一起喝了杯三级茉莉花茶;有的蒙张天师给了几句人生忠告,只是不懂什么意思;有的什么都没捞着,张天师干脆就是撒腿就跑……众所周知,神仙快闪的功夫是一流的,真的要是想跑的话,就是刘翔来了也挡不住!

  

   历史上真实的张继先,是一个非常杰出的道士。历代张天师中,要说在道教内的影响,张继先可能仅次于祖师爷张道陵。他融会道、儒、禅,然后自成一家。除继承其家传符箓道法之外,亦兼修内外丹。他本人是正一天师道的掌门人,却顺便参与了神霄派的创立与发展,被奉为“主法祖师”。对道家最著名的功法“五雷法”,张继先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有多种著作遗世。

   他很注重“心法”,曾经在书中强调:“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那么,具体怎样做才能修炼本心呢?张继先主张向和尚学习,“斋戒以神明其德”。同时,张继先认为,修道之人,不应该那么浮躁,应该“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

   正因为如此,虽然他和林灵素同样深受宋徽宗的赏识,却屡诏屡隐,为人低调,行事和林灵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深得后世有识之士的敬重。

  

   张继先虽然涉猎的知识领域很广,但对自己龙虎山的祖传学问,还是相当的自豪:“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祸。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照他这么一说,张家的本事之大,天上人间地府,到那里都吃得开,几乎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但比较尴尬的是,张继先天师嘴上说龙虎山张家多么伟大,却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对此加以促进。他犯了一个巨大的过失:没有娶妻生子!

   古人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点在张家显得尤其重要。第一代张天师道陵先生说得很清楚,每代都必须要有一个张家的儿子继承天师之职,没有的就意味着失职!当然,前几代的天师,也曾经有过没有儿子的情况。但别人毕竟都结了婚,换句话说,都认真地去努力尝试过。最后没有成功,那是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问题是,你张继先婚都懒得去接,试都没有去试,那简直就是态度问题了!

  

   没有办法,张家只好又一次变通。这一次,大家找到了张继先的叔父张时修。他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好意思:“继先是俺的侄儿,怎么现在反倒是俺继承他的位子呀?说出去多不好听。”

   大伙劝他:“法统所在,没有办法。您就勉为其难吧!您如果不当,这天师的传承一断,大家都没有饭吃了。”

  

   张时修先生没有办法,只好继承了他侄儿的天师大位。也许是身逢乱世,也许是心中老是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他一辈子恬然静退,不事张扬。朝廷那几年恰好也忙,皇帝东奔西跑,狼狈不已,生怕被人捉了去。所以,这位张时修先生,最终很遗憾地没有得到任何“先生”之类的封号。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