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儿能人多,我问个事儿: -- 老五道口

共:💬11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不是能人,但当过泥瓦匠。

  硅酸盐水泥是与水产生反应才会硬结,普通水泥要二十多天才能达到足够强度,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干透了对强度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湿润。在天气干燥的时候为了防止干透就要经常往上浇水,这在行内叫保养。泡在水里更好,但要等初凝后才能泡在水里,否则就成了一滩了。当然如果天气湿润,水泥不会干透就可以不保养。

  我想美国的水泥也没那么特殊,如果天气干燥一样要保养的。

  在某些工程需要很快就能达到强度,这就要用一种速凝水泥或在水泥中加速凝剂,最快的和水后几分钟内就可硬结并有一定强度。隧道内壁加固就经常要用这种水泥,这种水泥凝结速度快到你如果先和好水再用就来不及了,要用专门的喷枪,水和水泥在喷头内混合直接喷在壁上,过一会就硬了。

  那普通工程能不能用速凝水泥呢?不好用,因为水泥和好后到施工的过程总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工程如果水泥凝结速度过快就很不方便。普通水泥和上水到初凝有一个小时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随便搅和,超过一个小时一般就不了动了,会影响最终强度。当然你如果自己家砌个小围墙或砌个锅台就没必要这么紧张,和好两三个小时只要水泥还能搅动就可以用,只是最终强度没那么高而已。你如果是做楼板或者大梁那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水泥用上。

  你可以看到大工程一次浇灌水泥会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是超过一个小时了吗?先浇在下面的水泥受点压是不要紧的,只要内部颗粒之间不错动就行了。

  水泥施工过程中和凝结期间(二十几天内)不能受冻结冰,否则也会影响强度。如果需要天气太冷时施工除了加温保温外就是加防冻剂和速凝剂,我以前当泥瓦匠时就用过食盐(防冻)和氯化钙(一般速凝),但这种添加剂不光对水泥强度有影响,也会腐蚀钢筋,现在可能用的是更好的。

  影响混凝土最终强度的因素除了水泥标号,砂石配比、类型(材质、形状、粒度)、清洁度外,再就是密实度。

  影响密实度的第一个因素是气泡,所以浇灌混凝土时要振动捣固以驱出气泡。

  第二个因素大多数未干过泥瓦匠的人都不知道:水。

  拌和混凝土时,如果水太少流动性不足,气泡排不出去。但水太多了也不行,因为参加反应的水量很少,大部分都是挥发掉了,水在混凝土中会占据一定空间,挥发后这些空间就成了小空洞。现在做大工程往往要用一种减水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增加和好的混凝土的流动性,那么保持同样的流动性水就可以用的少了。

  在一些人工拌和混凝土浇灌较大工程的工地上有时可以看到有人拿着一个象小喇叭一样的东西,装满混凝土立在地上再拿掉小喇叭,看里面的混凝土小塔会往下塌多少,那就是检查混凝土含水量的。另外还要用专门的模具浇灌几个混凝土方块,那是用来做受压试验,检查人工拌和的混凝土质量能否达到要求。如果是汽车拉来的商品混凝土就看不到这些,因为这些试验在混凝土拌和厂已经做了。

  当年我们工程队的工程师做含水试验倒挺认真,做试验方块就有点糊人了,不光是他自己拌和而不用工人拌和的混凝土,保养时还是直接泡在水里。这样受压试验肯定能过关,但工程质量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我自认为我参加过的工程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国内大厂的水泥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当年我们干的稍微重要点的工程都指定要用大厂的水泥,小厂就不一定了,甚至还有一些人会掺杂使假(买来水泥掺进不知什么粉末再卖出去)。

  国内一般工程用425号水泥,重要些的工程用500号的(525?),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用过800号的。号好象是指在最佳条件下做成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公斤数)。

  七十年代看过一篇报道,小日本有把混凝土构件放在真空容器中的硫磺熔液中浸泡,使混凝土空隙内充满硫磺,处理过的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多号。

  普通水泥在在最终凝结后体积会稍有缩小,这对工程质量影响不大。

  在凝结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对小体积构件没什么影响,对于特大块的混凝土构件热量散发不出去就会膨胀变形造成裂缝,犹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的重力大坝,体积非常巨大,凝结热造成的裂缝对各国工程界都是个难题(只要不是貫通缝就不会影响整体质量),只能采取一些方法来减少裂缝的发生。一般是浇灌时加冰(加冰会造成空洞,但对大体积大坝不影响质量),降低混凝土标号(也就是多掺些砂子,同样重力坝强度要求不高),也可采用低膨胀率的大坝专用水泥。

  曾经有人对三峡大坝产生裂缝提出疑问,经国家权威专家鉴定对大坝质量无影响,并说世界上找不出几个大坝没有裂缝的。

  我在铁路工程队工作时,经常可看到在用的混凝土铁路桥梁上有裂缝,维护部门只是在裂缝上贴一张牛皮纸以监测是否有发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