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书生气的7亿适度人口论 -- 东东山

共:💬17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载】(水寒)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16亿?(2)

(接上)

三、中国真的只能承载16亿人口吗?

两百年前,要是没有印第安人的玉米、土豆、红薯,全球人口不可能增加到现在的60亿,中国人口仍然还象以前四千多年一样只有几千万。新中国成立之际,美国艾奇逊艾奇逊暗示,中国政府解决不了自己的粮食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才有出路。1949年之后中国的经历没有实现悲观主义者的预言。是什么使中国人民避免陷入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呢?人口爆炸导致知识爆炸和传播的加速。过去两个世纪在世界范围发生的“知识爆炸”,科学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新科学、新技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农业进步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人民网13亿人人口日宣传文章说:“而地球接受太阳光的面积是有限的,经光合作用而被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也是有限的。据资料显示,全球绿色植物的净生产能力每年为1000亿~3000亿吨,其中只有1%的植物能被人食用,同时食用植物的不仅仅只有人类,还有许多植食性动物。因此,这样的情况表明,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而不可能容纳无限多的人口”。这只是静止地看待问题。食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氮、磷、钾等元素是循环使用(地球有过量的这些元素),并没有溢出地球,相对人类的需求来说,太阳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要是土地上光长草,当然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但人类从游牧社会到原始农业,再到现代农业(肥料、种子、种植技术的更新),不就是使太阳的光合作用更加有效吗?不就是增加可被人食用植物的比例吗?并且成就显著。游牧社会时期,需要数百里才能承载上万人口;农业社会只要数十里就行;工业社会需要土地更少。科技的发展使有限的地方能有更多人生活,中国目前只是城市化还不够罢了。建国初期,广州市番禺区成功地实行了单造改双造,挣稿(双季间作)改翻耕(双季连作)的耕作制度改革,使单产从原来的240多斤(明清时期产量更低)提高到400斤左右水平,实现了第一次飞跃。春玉米亩产2000斤,黄瓜嫁南瓜亩产两万斤(可以作饲料转化为肉类)。看看当时需要多少劳力和土地才能养活同样的人,现在及今后将有许多人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工业生产。要没有三十年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塑料地膜和塑料大棚的推广,现在大量农民还得束缚在土地上而不能进城工作。

以目前的农业技术,全球绿色植物的净生产能力每年为1000亿~3000亿吨,其中只有1%的植物能被人食用,就能养活80亿。现在遗传学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可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可利用植物比例,意味着可以养活另外80亿人口。据SRI(强化栽培法)的发明人劳兰来专家测算,水稻产量潜力可达每亩2000公斤;还有专家按2.5%光能利用率计算,每亩水稻的产量潜力是:早稻1000公斤,晚稻1200公斤,中稻1500公斤。但目前世界平均现实产量仍只有193公斤。现在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近年将到达1000公斤。据《长沙晚报》2月11日报道:袁隆平院士用数据告诉记者,超级杂交稻以亩增产150公斤、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未来每年将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http://news.rednet.com.cn/Articles/2005/02/663940.HTM)。人民日报《我国育成水稻等5大作物新品种100多个》(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3137405.html):“我国已突破了中长期粮食增产的技术瓶颈,初步建立起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5大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育成新品种100多个。这一重大成果,将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有力保障我国中长期的粮食安全”。

《瞭望东方周刊》《到底谁能断言中国耕地的警戒极限?》一文已经指出:仅仅因为塑料地膜和大棚的推广,就已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普及,目前中国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南北大地的塑料大棚内,绿油油的农作物显出一派生机。

在中国西部,大量的高寒阴湿地区,每年能生长农作物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漫长的冬季里,西北及西藏、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土地上,连草都不能生存。但大棚推广开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塑料大棚使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海、西藏等地,有史以来没有生长过农作物的许多地方,不但长出了农作物,还高产稳产。如黄瓜亩产4000公斤,辣椒亩产1800公斤。所有的土地上,只要建上大棚(不但消除季节影响,并且还节水),一年四季可以不停地产出农产品。青海、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依靠塑料大棚,如今不但不用调入蔬菜,反而成为蔬菜调出地,成为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称中国农民撼动世界市场。在中国的大片沿海地区,传统的粮食种植地正在逐渐让位给果园和蔬菜大棚。飞机降落上海机场之前从舷窗眺望,乘客往往误认为脚下就是辽阔的大海,实际上那是绵延数里的塑料蔬菜大棚。新鲜水灵的中国椰菜正在取代美国加州的产品,出现在东京人的午餐饭盒里。上世纪80年代,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是美国,而目前中国的苹果产量已经是美国当年的4倍。中国只占全球7%的耕地,但在保证粮食自给的情况下,中国的瓜菜产量现在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是印度的6倍,美国的12倍。产量能上去,说明耕地面积不是主要问题;但产量上去了而产值却上不去,说明我们农民素质低下和价格不合理。这里就隐含着一个巨大的农业潜力:我们目前已经在产量上超出了世界水平,只要在质量上有所突破,我们的农业产值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几倍、十几倍地增加。限制我们农业的不是面积而是农民素质。

所谓战争就是资料之争,以前人口少,抢人口为奴隶;后面抢土地。今后所谓资源之争,主要是能源和水资源之争。只要这两种资源不缺乏,就意味着科技还有巨大的潜力。从理论上看,太阳每天提供地球大量能源,地球怎么可能缺能源?地球上水面积比陆地面积还多,怎么会缺水?要是能源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好办,比如说将高山变为平地,西藏水入新疆将变为可能(以前考虑大西线调水还有地质上的顾忌,要是能源便宜的话,可供选择的方案可多了),西藏水调去塔里木沙漠后就不会很快流到大海中,只会在塔里木就地蒸发,形成水气。这些水气会在塔里林盆地边缘的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形成降雨,降雨再次流入盆地,再次蒸发,如此周而复始,由于持续有西藏水的引入,总水量就会一直增加,直到当地总水量极大非富,水价变会得非常低。西北将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华文明传统宝地陕西、河南、山西等将重现昔日辉煌。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