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冀东伪人杂谈(上) -- 逸云三洲

共:💬25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冀东伪人杂谈(上)

03年首次知道通州事变,那时就对冀东伪军形成的背景有些兴趣,前些日子萨兄不是在侃麻哥嘛,小A就又想起这个茬了,上周末看多恩准将的书,竟然也提到通州事变,得,干脆顺势把积起一点零零星星,整理出来吧。不过主要不是谈通州事变本身了,那个事情的是是非非,在小A看来还是清楚得很的,真要有心分析分析、议论议论,日后另文到青史比较好,今天就先英雄吧。在英雄聊“伪人”?也跑题呢!幸好伪人们也不是生来就伪,或者前半世英雄、后半世从了伪业也不一定,再说了,一入伪门也不是深似海,拔腿出来上英雄榜的也有,咳,不解释吧,就是胡乱起个题目,好把相关的人和事,织起来一聊。

要说冀东“伪业”的根子,还是在《塘沽协定》,长城战役进行到后期,冀东各县尽失,平津门户洞开,那时在华北主持局面的是蒋契兄黄郛与何婆婆应钦,经黄郛亲自与日本驻北平使馆代办中山进行密谈,达成了妥协性的原则方案,即后来正式签定的《塘沽协定》。根据协定,日本关东军退往关外,冀东战区由中国方面接受,但必须划为非军事区,中国军队不得进入,这就给中国政府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因为当时冀东战区内盘踞着不少日本人扶持的汉奸军队,有人有枪不说,还在其所占地区设立了政务、财务机构,日本人的算盘还是很明显的,这些汉奸军队摆明了不会随关东军一起退走,中国政府如不能把被占地区从他们手里接受过来,接受冀东战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中国既然被限,不得派军队进入战区,又凭什么向这些汉奸军队接受呢?再者,冀东诺大一个地方,日本人限中国只得派接收员警九百人,即令收回各县,又如何维持治安、行使职权呢?

好在南京政府既然决定谈和,没法玩硬的,戏法还是会变的,于是密令时任河北省主席、五十一军军长的于学忠,以河北省特种警察部队的名义,在冀北成立一支新的部队,训练之后派入冀东。于学忠遂遵令从第五十一军中抽调部分军官,又从河北各县新征兵万余人,组成了河北省特警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每个总队的下面辖两个区队,每一区队的下面又辖三个大队;大致就是大队相当于营、区队相当于团、总队相当于旅,两个总队各约五千余人,加起来不到一个乙种师的兵力(缺个师部)。

这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的总队长,是于学忠的老部下张庆余、张砚田,都是少将阶级。于学忠这个部队,当时当然属于东北军系统,可细说起来却是半路出家的外来户,论血统本来倒是吴佩孚的直系,北伐军飙起,吴大帅的讨贼联军被贼军讨得稀里哗啦,吴大帅大概是嫌上青天容易,便带着卫队走了蜀道,于学忠呢,因为张大帅从前给于爸养过马,就带着他的第八军奔了山海关,以后与少帅相处融洽,时时以奉系当家花旦亮相,现遂有误会其为东北军主流大将的,其实还满不是那么回事。这张庆余、张砚田都是随老于投奉的直系旧将,在直系都已经干到将军阶级,东北易帜,于学忠部三个师被缩编为两个旅,两张当然也一起跟着缩水,张砚田任213旅642团的团长,张庆余则是217旅652团的团长。中原大战中,蒋介石曾派员向于部做工作,试图将这支部队收到自己名下,虽然于学忠主意很定,不肯背叛张学良,可蒋先生的银弹可是大大有名的,当量大的很,故213旅旅长马廷福就被买通了,多亏张砚田恋旧,向于学忠报了警,最终把已经拉上路的部队追了回来。

河北省特警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建立后,很长时间也没进得了战区,张庆余率第一总队驻武清县,张砚田率第二总队驻沧县。一直到1935年5月,才奉于学忠之命进入冀东,分驻通县、香河、宝坻、顺义、怀柔、三河、石门、抚宁一带。同年7月,接替于学忠主持河北省政府的商震,将河北特警部队改名为河北战区保安队,一、二总队序号依旧,人事不变,仍驻守原防地。两张既与老于关系久长,一、二总队的干部又多来自五十一军,在于学忠主政河北时期,张庆余、张砚田部可说就是五十一军体制外体系内的一支部队,在后续的商主席时期,也还是听中国政府招呼的,不过日本人日后硬要说这是一支国军部队,倒也是套不上的,国人有所谓两总队由五十一军两个团扩编而来的说法,也是误解,基本上这就是一支因应《塘沽协定》建立的新部队,是蒋介石、于学忠变戏法变出来的,初属地方保安部队,后来又成了伪军,都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啦,这一类改头换面的戏法,自然是玩了糊弄人的,弱国外交、哀兵对敌,不得已而玩之,成就感不多,倒是泪多了,但毕竟还属于糊弄鬼子之举,而同期玩的另一套戏法,虽然也是出于不得已,就有那么点糊弄自己的味道了,说起来这一招也是历久弥新了,属于古彩戏法的范畴,叫做招安。上面说了,当时冀东战区内盘踞着不少日本人扶持的汉奸军队,其大股有李际春军和石友三军。李际春军,又名丁强军,表面上挂着“救国军”的牌子,却是支地地道道的汉奸军队,这支部队是1932年12月在锦西募集建立的,其实际指挥官是一名关东军大尉,名叫冈田菊三郎。李际春军33年随关东军在长城一线作战,由伪满侵入滦东地区,先后占领了卢龙县城和唐山等地。该部号称有人枪万余,实际上只有四千余兵力,分成两股,由刘佐周、赵雷分别指挥。石友三大名鼎鼎就不用再介绍了,这个朝三暮四的军阀在反张失败之后,成了光杆司令,却一直想东山再起,日军攻击长城,石友三也开始蠢蠢欲动,便联络旧部,拉起队伍来为虎作伥,其实李际春军中也包含了不少石友三原十三路军的旧部,但李军毕竟不听命于石友三,石自己直接有一支部队,是在日本天津特务机关中野吴光中佐指导下活动的,有一千多人。

黄郛很清楚,上述汉奸军队在冀东的存在,是中国方面接收战区的巨大障碍。所以他在进入北平之初,就派殷同赴大连,与李际春会面,劝其反正,答应将其下属部队改编为两个保安团、拨付改编费三十万元由其本人分配,并由中国政府委之以高官。殷同这个人,日后也是华北伪政权的要角,不过那时还是朝廷命官,努力奔走,为国家招降纳叛,只是殷同可摆不了洪太尉的臭架子,李际春不是宋押司,日本奶正甜且香,没有急盼朝廷甘露的意思,好在他也不是黑旋风,殷同开出的招安礼单最后还是被笑纳了,殷同这才欣欣然转赴长春面晤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会商停战预备工作。

其实日本人早就在寻找合适手段继续控制战区,李际春等汉奸军队换一个名义,在冀东继续存在下去,完全是符合日本人愿望的,李际春之所以同意向政府“输诚”,除了看上官位金钱,又哪里有一点对本国政府民众的诚意呢?殷李会谈之后,李际春军在六月初竟然继续出兵,威胁天津,一直到七月初雷寿荣、殷同、薛之衍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喜多诚一在大连达成协议,李际春在日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才开始“归顺”中国政府,在唐山与华北当局商谈改编事宜,最后议定由李际春主持,将所辖部队编为两个总队,各两千人,第一总队驻滦县,总队长刘佐周;第二总队驻唐山,总队长赵雷;以后使用河北省特警(河北省战区保安队)第三、第四总队的番号。除了李际春部外,石友三部后也改编为保安预备队,共约1200人,队长韩则信,驻玉田。

公平地讲,黄郛玩的这一手招安,表面上确实解决了中国方面接受战区的难题,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这些汉奸部队不过是改换了一下名目,仍然被保留下来。这样的改头换面,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了。日后华北事态的进一步演变,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殷同去招安时,李际春那里并没从梁上跳一个黑大汉下来,咳看看以后的结果,我看该是洪太尉叫一声“招甚鸟安”才对呵。

不过李际春本人在于学忠那里也触了个不大不小的霉头,殷同答应他的三十万元钱,黄郛让河北省政府付,老于正瞧老李不顺眼,就以始终未参预洽商,不负担经济义务,换句话,谁答应谁给钱呐,把皮球给踢了回去。李际春两头捞不到钱,大为不满。好在日本人比较“慷慨”,喜多诚一电召其到大连,即时拨给日金一百万元。本来也是,谁的孩子谁管,李际春就是从黄于那里拿到钱,也是照样“正甜且香”,在看准日本人强势的情况下,也还是照样会执行日本人“全部留驻原地,阻止华军进展”的指令的。

补说一下李际春的背景吧,这个人是下野的北洋陆军中将,淮军出身,资格挺老的了,民国后多在冀察绥一带征战,22年10月由北京政府任为将军府际威将军。李际春既是老将,与奉张处也还有些面子的,某次内蒙那里有人为改编部队的事情,求到李际春处,这事本来绝对是小张的现管,可李际春说:我是前辈,怎么好去求张小将,这样吧,我去找张老将说一下。于是绕了一圈把事情给办了。这样风格,恰恰和同为小张“前辈”的于学忠相反,不怪两人不对付,也难怪东北军换帅后,际威将军的老面子,通货膨胀得厉害。好在李际春与日本人交往不浅,于是“正甜且香”,九一八事变后五十天,从天津租界指挥流氓便衣队向华界进攻、酿成天津事变的即是此人,失败后逃往奉天,被日本人委任为“关东军别动队总司令”。 李际春结交的日本人甚多,除了与土肥原贤二结为把兄弟外,还有个结拜兄弟叫山口文雄,这个人自然没有土肥原的场面了,李际春不能靠他“正甜且香”,有时候还得养他一把,但李际春从他家里收来的养女,以后可是比他自己要风光得多,这就是李香兰了,连名字都是跟李际春的。现在不但知道李香兰的人比知道李际春的多,李际春自己的亲侄子,名声也比他大,当然就是好名声了,这个人就是指挥大师李德伦。

待续……

关键词(Tags): #军事人物#国军人物#伪军人物元宝推荐:王外马甲,海天,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