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以色列到底怎么了?(上) -- 晨枫

共:💬110 🌺10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以色列到底怎么了?(下)

但是叙利亚拒绝参加,在约旦建立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游击队被侯赛因国王赶了出来,在黎巴嫩重新安营扎寨。在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支持下,巴勒斯坦游击队以南黎巴嫩为基地,继续袭扰以色列,终于导致以色列在82年入侵黎巴嫩,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的神话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的。以色列并没有完全把叙利亚军队赶出贝卡谷地,占领贝鲁特也给依赖机动作战、速战速决的以色列军队带来极大的包袱。在国际调停下,美国等国出动维和部队进驻贝鲁特,巴勒斯坦游击队撤向突尼斯,以色列撤出黎巴嫩,但没有完全撤出和以色列接壤的南黎巴嫩,并在南黎巴嫩扶植了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维持缓冲地带。巴勒斯坦人从武装斗争转向全民暴动(Intifada)。

在西方和以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巴解领袖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挪威奥斯陆签下了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对方的生存权,以色列部分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在以色列撤出地区建立自治政府。奥斯陆协议还规定日后谈判的内容,核心在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以巴永久边界。已经骑墙多年的约旦,也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

在黎巴嫩内战和以色列入侵后,穆斯林什叶派的真主党兴起,经过多年内战,真主党武装击败南黎巴嫩军,并且用死缠烂打的游击队战术,最终迫使以色列军队完全退出南黎巴嫩,创造了用武装斗争迫使以色列撤军的先例。与此同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内部发生分裂,拉宾遇刺,阿拉法特的温和主张遭到哈马斯用对以色列军民目标自杀攻击的抵制,沙龙力图以暴制暴,在军事打击哈马斯目标的同时,在政治上围困僵而不死的阿拉法特,意图压垮对寻求和平三心二意的原有架构,在混乱中取代已亲以色列的新架构,结果是和以色列不共戴天的哈马斯的大选中意外上台,和以色列还算友好的阿巴斯被边缘化,哈马斯武装和法塔赫武装有爆发内战的危险。以色列对奥斯陆进程失去信心,决定单方面后撤,制定和巴勒斯坦的永久边界。这当口,沙龙暴病失能,奥尔迈特接任,哈马斯和真主党先后捕获以色列士兵,引发了当前的危机。

以色列的大打出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外。面对死硬的哈马斯和真主党,以色列没有太大的办法。军事上的精确打击和特种部队出击如果能成功的话,根本不会等到今天,而对平民目标的狂轰滥炸出了泄愤外,只能加深民族之间的仇恨。然而,对于奥尔迈特来说,他没有很多选择。以色列建国50多年,总理基本上都是“第一代老革命家”,开国元勋本-古里安就不用说了,艾希科尔、梅厄夫人、佩雷斯、沙米尔、贝京、拉宾、沙龙,都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或秘密战线上打出来的,就是内坦亚胡和巴拉克,也是特种部队打出来的,前者三兄弟都在总参特种部队(Sayaret Matkal)干,哥哥约尼在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的战斗中牺牲,巴拉克更是从小兵干到总参谋长,军功等身。然而奥尔迈特的兵只当了几天,就转业干记者。虽然在沙龙强渡大苦湖时,奥尔迈特是随军记者,但这和打仗毕竟不同。在人人舞枪弄棒的以色列,奥尔迈特的威望不是单靠法理上继承沙龙的空缺那么简单的。

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单方面撤军,在国内有极大的争议。铁杆鹰派沙龙都看出来了,继续占领加沙和西岸不仅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加沙和西岸从来没有在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划归以色列),也要应付无休止的巴勒斯坦全民暴动,除非能把巴勒斯坦人从这片土地上清除出去,而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在军事上撤出、隔离是唯一现实的选择。但加沙和西岸都是圣经中犹太地的一部分,在感情上难以割舍,在战略地位上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缓冲地带。已经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犹太定居点居民更是反对撤离。奥尔迈特作为沙龙的忠实助手,对单方面撤离加沙和西岸的重要性一清二楚,但沙龙尚且不能摆平国内反对的声浪,奥尔迈特的挑战更大,所以在哈马斯和真主党的挑战面前,他绝对不能对内对外显现出一丝一毫的软弱,必须比强硬派更强硬,才能建立政治信用。这是以色列当前过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在以色列撤出南黎巴嫩的这几年,真主党武装在南黎巴嫩囤积军火,并时不时地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给国土狭小、人口密集的以色列带来极大的困扰。真主党的火箭炮射程越来越远,打了就跑,以色列空军和炮兵的报复常常反应不及,这次正好借机超越对等还击的限制,全面摧毁真主党目标,特种部队已经渗入,开始和真主党武装交火,全面入侵也是迫在眉睫。

在国际上,伊朗和叙利亚一直是美国虎视眈眈的目标,真主党与叙利亚及伊朗的关系是动手的好借口,以色列攻击叙利亚和伊朗目标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更不能排除以色列扩大冲突有美国因素在背后。一旦叙利亚和伊朗卷入冲突,美国可以名正言顺地卷入,一了布什的心愿。这也是布什对被朝鲜发射导弹的反应温和的一个原因,美国没有精力在中东和东北亚同时开启战端。

问题是,回顾中东战争的历史,以色列的军事选择在过去都已经用过了,结果摆在那里。入侵黎巴嫩,打进去肯定没问题,真主党武装也肯定被大大削弱,但以色列最后还是要撤出来,真主党还会卷土重来,这之后怎么办?在军事上击败叙利亚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占领叙利亚的问题更多。伊朗有点远,空中打击可以借道约旦和伊拉克,后者恐怕不原意也没有多大办法,但连美国都对空中打击能不能致富伊朗没有把握,以色列有更大的绝招?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随着军事胜利而恶化,敌人从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变成水银泻地的游击队和自杀攻击者,和平的希望更渺茫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的安全取决于一个古老而野蛮的办法:种族清洗,建立无人的隔离区,但文明进步至今,这个选择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回到现实,奥尔迈特可能下令地面部队入侵黎巴嫩,但被捕获的士兵的安全返回看来是不抱希望,真主党和哈马斯也会卷土重来。这种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应对,最多只能为以色列赢得短暂的宁静,下一轮怨怨相报只能越演越烈,而以色列最终将成为美国的负担,那时候怎么办呢?

以色列的生存权曾经是一个道义上无可争议的话题,但在以色列单方面强调自己的生存权,而罔顾邻居和“原住民”的生存权时,以色列的道义优势就被罩上浓厚的阴影。犹太人的苦难在众多文艺作品中得到体现,好莱坞对此功不可没,《辛德勒名单》、《钢琴家》和汗牛充栋的资料片,对犹太人的苦难作了忠实的记载,但是犹太人的事情似乎到二战就结束了,可有见过今天犹太人的事情的电影?或者巴勒斯坦人的事情的电影,哪怕是描述恐怖分子是如何成长的?

当然,“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次以色列将面对一个新情况:再也没有美苏冷战的背景。历次中东战争都在美苏冷战的角力的阴影之下,支持阿拉伯一方的苏联总是在关键时候,通过国际压力,迫使以色列住手。以色列国内也一直有“那个时候,要是苏联不迫使我们助手,就会……”的臆想。苏联没有了,俄罗斯的影响也是烂船之钉的水平,中国不会强力干预,只有“老欧洲”可能会小小地出一点头,但和过去的苏联式强力干预大大不同。以色列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没有国际约束,军事解决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更多的血可以冷静人们的头脑,圣地之争或者双赢,或者双输,没有单方面胜利的可能。

====================

真麻烦,还要分两个贴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