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行漫记――汉张骞的伟大之旅 -- 秦大路

共:💬48 🌺1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一章 公元前138年的长安 PART1

第一章 公元前138年的长安

1.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汉武帝刘彻刚刚即位三年。当时武帝年纪尚轻,只有18岁。这段时间里,还很难说刘彻是个年轻有为的皇帝。由于很多国家事务都被窦太后直接过问,武帝还没有真正掌握皇帝的权力。如果窦太后(这里使用简称,应为太皇太后)非常长寿,长寿到刘彻进入中年她还不退出政治舞台,那么刘彻或许最终会被磨砺成一个汉朝版的万历皇帝。

这一时期,是汉帝国的黄金时期,文帝和景帝时期的多年经营已经使天下国泰民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带来的数十年和平持续着,虽然边境有时也有争端,但两国间尚未发生有规模的战争。汉帝国内在的上升动力,已经悄然发动。只是帝国将走向何方,走的会有多远,谁也不知。

公元前138年的长安,外表看起来十分平静,但此时帝国已露出“青山遮不住”的迹象。年轻的武帝正和他的帝国一起,带着一种蓬勃向上,无法掩藏也无法抑止的底气,推动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向前行进着。这股底气,足以使一个国家脱胎换骨,当然,控制不好的话,也会让一个国家走火入魔,步入危险的境地。

长安城一如既往的气象万千,繁华难掩。这里有浩大壮美的皇家宫殿,有气势不凡的北阙大宅,也有热闹非凡的九市商衢。我们现在看来,长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可是在当时,长安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如果把古代时间和现代时间通过一个合适的尺度的进行折算的话,长安的崛起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深圳速度。

街市上的繁花景况在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从安门到横门,从北阙到西市,到处人流车马,往来不绝。大街上走着鲜衣怒马、顾盼自雄的年轻人,他们野心勃勃,脸上写满自信,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注定要和年轻的皇帝一道,去把握这个帝国的脉搏。

这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中,有一个人,来自秦岭南麓的汉中,名字叫张骞。

2

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离家去闯天下,到大都市去寻找机会,有些甚至远渡重洋去异国他乡打拼一番。男儿志在四方,当年的张骞,也许也有着同样的抱负。张骞离开汉中城固的家后只身来到长安城寻求“个人发展”,也许心中装了几十个梦想,例如,升官发财,找一个漂亮的妻子,买一处大宅子,交一帮朋友等等。

或许张骞并非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到长安来,就像几年前飘到北京的我一样,只是为了讨生活,希望混得更有出息一点,比家乡的弟兄更光鲜体面一点。虽然说,甜不甜,家乡水,但如果他乡有锦衣玉食,自然会觉得“此处好,不须归”了。

张骞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来头的人呢?比如说他是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呢?我们从史书里已经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不过呢,汉中是汉高祖刘邦当年霸业兴祚之地,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张骞的祖上原本就是刘邦麾下的文官或战将,在刘邦北上进军秦朝都城咸阳的时候,张骞的祖上被留了下来,成为汉中的地方留守干部。这么说来,张骞倒像是在“大院”里长大的,童年时期有过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张骞的家境应该比较富裕,有一定的地位,这使他到长安后获得了一种叫作“郎”的官职。早在公元前142年5月,景帝曾下诏规定,家中资财达到四万钱的就可以做官。当时天下有大量的富家子涌到长安去做官,张骞也许正赶上了这一波。

做为一个郎官,他的职位并不显要。郎实际上是一种无具体职务、无官署、无员额的官名,不在正规编制之内。郎原本是殿廷侍从的意思,其任务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皇帝顾问及差遣。在皇宫殿内为郎,则可与皇帝接近,一些郎官能起到相当的政治作用,甚至可以作为高级官员(即长吏)的候补。用我们今天的话将,为数众多的郎官大都相当于是中组部后备干部,他们中的某些人迟早会登上政治舞台,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安城内郎官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做为京城后补官员的张骞也许在长安城内混一辈子也混不出个名堂来。

既然这个历史大舞台已经展开,我们的主人公人物就该有一个闪亮的登场。尼克松说过,一个伟大人物,必须是诞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并出现在一个重大事件里。不如此无以成就他的伟大事业。张骞或许只是中人之资,但伟大时代和伟大国度是催生伟大事业的地方,只要他把握得好,也将在这些伟大事业中分得一杯羹。当然我们事后知道,他不但分了,还分到了很大一部分。

3、

张骞长的什么样子?

根据史书的有限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那么我完全有理由认为张骞是个典型的秦人,长的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为人宽宏而有诚信,胆魄过人且具备冒险精神。生在尚武的年代,他浑身上下必然充满了秦人豪放勇武之气。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做为外交家,我多少愿意把他的相貌想象的吸引人一些。这多少带了我的主观臆测。

由于是郎官,以及从他后来带兵打仗的经历来看,张骞不大可能是纯粹的文人出身,刀剑弓马等基本功应该还是比较娴熟的。当然张骞也晓文识字,不会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因为张骞在后来出使西域时写下了详细的笔记,太史公和班固在他的西行笔记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这些传记,后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及中亚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

如此说来,张骞的形象就基本定格下来了。他完全具备了做为超级偶像的所有条件:英武豪放,性格坚韧,忠诚敬业,略通文墨,交游广阔。

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导演选了一位帅哥型的演员来扮演他,令人倍感失望。试想,一位玉面帅哥怎么可能走过关山万里、大漠黄沙的漫漫征途呢?因而,我宁愿把张骞描绘成一位如后世词话中所描述的那种“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外表粗线条,又不乏内秀。

史书里没有记载张骞的生年,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公元前138年时,他大约只有二十多岁。

史书中没有说明他这几年在长安是否成了家,更没有提到他这几年是否有子嗣。或许他是长安城里最快乐的单身汉,白天混迹于低层官场的圈子,公干之余流连于长安九市的酒楼中,广交豪杰,日日过着狂歌纵酒,裘马快意的生活。

如果不是朝廷放榜招纳使官,张骞的这种无忧无虑,滋润逍遥的日子或许会过上数十年。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