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口结构的思考:与资源环境考量一样重要的是社会和谐 -- 东东山

共:💬4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独生子女政策背后的人口困境

“他们是一对90岁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惟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活着,活在一个有人的世界中。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俩人搀扶着,如履薄冰办一点一点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在一起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走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这是杨晓升笔下一对90高龄的老夫妻下楼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进一步延续,正在越来越多地上演。因为忠孝不能两全,越有本事的孩子走得越远,越来越多的人撇下自己年老的父母,在遥远的地方终日为自己的事业忙碌。

  这样的家庭被称为“空巢”家庭。根据1995年对北京、上海、苏州、广州和香港等地的调查表明,这样的“空巢”家庭比例高达36.3%,站老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可否认,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人口的控制做出了贡献。但书中写道:“我国的家庭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家庭规模在缩小,三口之家,单亲家庭增多,甚至一口之家者也不在少数;家庭结构在变,别说四世同堂,就是三代人同居的家庭也很少了;由于上述两种改变导致了第三种改变,就是家庭功能的改变,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家庭养老照料功能外延给社会。但据统计,我国住在各种养老设施中的老人不足100万,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在各地的养老设施中,最好的入住率也只有30%。”

  然而,即使老人回归家庭,即使他们的独生子女也还孝顺,“四二一”(四个老人、以对独生子女夫妇和一个孩子)模式的家庭,那上有四老下有一少(或者两少)的中年夫妻,该如何能够承受起如此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又该如何尽孝呢?他们是做孝子,还是牺牲前途呢?“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如果独生子女夫妇的下一代还是独生子女,那么三代同堂时就可能出现一对年轻人赡养12位老人的局面,家庭负担繁重的可以压死人。”

  

  全国政协委员的呼吁

  

  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问题引起了两位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视,他们分别是天津市儿童医院的黄敬孚、北京的何竹康。他们从2000年起,就开始向大会提交关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

  黄敬孚委员2000年提交给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提案是《关于建议考虑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将独生子女政策改为“二胎”政策的提案》,认为已经实行了五分之一世纪的独生子女政策如果继续延续下去,将会产生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人口素质不平衡、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严重等问题。黄敬孚建议,从社情民意、扩大内需、养老、就业等角度,“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长期‘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在一二年内将独生子女政策改为‘二胎政策’。”

  在同一次政协会上,何竹康委员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将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鼓励一胎,允许二胎,杜绝三胎”。

  2002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黄敬孚委员再次提交了《建议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黄敬孚在提案中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人口控制保持了低增长,但独生子女政策实行时间过长,已经快速接近1/4个世纪,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老人已经超过了人口的10%;长时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将减少国力,降低综合国力;男女比例失调的年度太长;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教育成长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医学无法保证每一个独生子健康成长,年长儿童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的死亡给独生子女的父母带来不可弥补、无法形容的损害……黄敬孚建议“尽快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的独生子女政策改为双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