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阴阳错——黄巢之乱 -- 江上苇

共:💬29 🌺2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向长安进军!

五、向长安进军(一)

879年,水土不服的黄巢军在岭南发生大疫,士卒死者十之三四,将士都不愿意继续呆下去,纷纷提议北返图谋大事。

后梁太祖的二哥,就是这时候丢在岭南的。

于是黄巢发布檄文,自称义军百万都统兼韶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历数唐王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污残暴、考选不公、埋没人才等弊病——老黄还在为当年落第愤愤不平呢!

檄文还禁止刺史添置私产,县令贪赃者灭族。

并声言将引军北上,入潼关,克长安。

改朝换代,这确实算是桩大事了。

这次大动乱的最高潮即将到来。

这年十月,黄巢军造大木筏数千艘,自桂州出发,乘暴水,穿越灵渠,由漓江进入湘江,经永州、衡州,抵达潭州城下。

守潭州城的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李系,来头不小,是中唐名将李晟的曾孙,不过他可没有祖宗的本事,“有口才而实无勇略”,带着精兵五万人和大批民团,竟然躲在城里不敢出战。

躲也没有用,黄巢急攻潭州,李系连一天都没守住,不过他虽守城无方,但逃命有术,成功溜走,躲进了朗州。黄巢尽杀守城官兵,将尸体扔进湘江,浮尸蔽江而下。尚让则率军乘胜进逼江陵城,号称五十万众。

此时,江陵城中兵力不到万人。

那么,自请南下讨伐黄巢,正坐镇江陵城的前宰相王铎在干什么呢?

这里咱们不妨引一段李宗吾的厚黑:“唐朝黄巢造反,朝廷命某公督师征剿。夫人在家,收拾行李,向他大营而来。他听了愁眉不展,向幕僚说道:‘夫人闻将南来,黄巢又将北上,为之奈何?’幕僚道:‘为公计,不如投降黄巢的好。’”

这就是王相爷在江陵城里干的好事儿。

不过投降黄巢当笑话讲可以,真要盘算起来,还是北上迎接夫人安全些。

于是王相爷把江陵城丢给原草军降将刘汉宏,称自己要去和襄阳守将刘巨容会合,北上逃走了。

刘汉宏动动脑子,觉得自己原本是“贼”,突然改行当忠臣有点突兀,会吓着人,断不能搞这样的恶作剧。

至于繁华的江陵城么,反正左右是个抢,让黄巢抢还不如老子自己抢,于是老实不客气地“大掠江陵,焚荡殆尽”,然后带着部队北逃,转回老本行,继续当强盗去了。

这个刘汉宏还能逍遥一段,再受一次招安。直到在越州观察使任上撞上董昌、钱镠这两个活阎王,好运气才算到头。

江陵城里的老百姓逃窜山谷避祸,适逢大雪天,不少人冻饿而死,僵尸遍野。

这是江陵城自南梁元帝焚书以来一次空前绝后的浩劫,但这样的毁灭,在这样的一个大动乱的时代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汉魏以来,一直俨然为大江中游第一重镇的江陵,从此失去了其历史地位。

“战城南,死郭北,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垂首轻扯衣,问君胡不起?乌鸢知人死,啄肠飞上枯树枝。白骨萦蔓草,血浸沙为黄,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战城南》

王铎逃得太仓皇了一点——事实上,黄巢的部队,还得过十来天才能抵达江陵城。

黄巢军占领已经是一片废墟的江陵城后并未停顿,继续北上攻打江汉重镇襄阳。

从当时的交通线来看,自江陵至襄阳,然后北出河南,距离是最近的。

这时,襄阳守将刘巨容,正和另一员唐将曹全晟合兵屯守荆门。

这一路唐军实力不算强,但刘巨容是跟随康承训讨平庞勋的旧将,有相当的作战经验,曹全晟也很勇敢善战。

二将部署部伍,严阵以待。

临战前一天,唐军阵地上似乎出了状况,有五百多匹沙陀战马蹶着蹄子得得地跑到黄巢战阵中,还有几个沙陀人在后面哭天抢地的追马,黄巢军哪能让他们得逞,冲了些人出去抢马,傻了眼的沙陀人只得撒丫子溜了。

看起来,这似乎是个意外。

黄巢挺纳闷:尚让,你派兄弟过去捣乱怎么连我都瞒?

尚让也是一头雾水:老大,我看像是个责任事故,或者是对方的弼马温想投诚。

不过草军的将士们才不管为什么呢,那叫一个高兴啊,可不是嘛,五百匹好马,能卖不少钱呢!

于是大家伙猜猜拳,几百个大小头目就把马分掉了,从两条腿变成六条腿,一个个神气活现。

活该他刘巨容曹全晟,连几匹马都看不好,还打什么仗?

大家嘻嘻哈哈挤眉弄眼: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是,想想都不应该,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当晚,分到马的头目们把自己的新坐骑喂得饱饱的,勤快的还给马洗个澡,兴奋得简直睡不着觉。

唯一麻烦的是,这都是些外国进口马,听不太懂中国话,不大听招呼。好在喂草也吃,让睡也睡,骑它也不反抗,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两军合阵。

黄巢布阵还没完,对面唐军阵中就响起一片稀里糊涂的外国话。黄巢看看左右,发现大家伙都在发愣,没一个明白……黄巢只好摇摇头,唉——都是没文化闹的。

我们知道,大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考外语的,所以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推测:就算是黄巢先生本人,当时也没听懂人家在叫唤什么……

如果换了沙陀人李克用在旁边观战,他会乐得像只猫一样跳起来。当然,目前他因为杀了歧视他父子俩的政府官员,被好几路唐军追杀,只得逃到沙漠里,和少数民族酋长们用针头、树叶什么的当靶子,比试射箭玩,暂时还赶不上凑这场热闹。

草军头头们正在疑心对面是不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念咒画符跳大神什么的呢,突然发现,自己阵中不少英雄好汉已经开始策马冲锋了。

这帮家伙真勇敢!

不过到底怎么回事儿,只有骑在马上的英雄们自己心里才有数:发动机莫名其妙地点火了,方向盘也不听使唤,最糟糕的是刹车失灵……还有一点也够要命的,大家都是业余骑手,不少人昨天才第一次摸到缰绳,目前能伏在马上不被颠下来,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不过在士兵们看来,今天头头们确实是相当勇敢,有了马骑就是不一样啊——虽然骑马的姿势实在难看。大家纷纷跟进。

于是草军乱糟糟地开始全军冲锋。

唐军似乎埋伏了些人在对面的树林子里,不过看见大军冲锋,都吓得拔腿就逃,只有个别胆大的回头射两箭……

还等什么,追!

等黄巢发现前面的唐军突然不逃了,借助既设阵地开始顽强防守,像座山一样镇定的时候,他知道对手的分量了。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这个时候叫“不好”,已经来不及了。

伏兵像山崩一样压下来,乱糟糟的草军指挥完全失灵,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

步兵已经四散溃逃。

骑在马上的大小头目们,还在外国话的催促下继续向唐军密集的地方“冲锋”,这时候傻瓜都能听明白沙陀人叫唤的是什么了:“马儿啊,快回来吧!”

乐颠颠的马儿跑回来了,带着一大群不会骑马的笨蛋俘虏。据唐军事后清点俘虏报称,著名的草军头目有十二个之多。

很怀疑刘巨容、曹全晟的创意是来自于大唐名将李光弼欺负史思明的那出“美马计”。

不过唐军到底兵力有限,难以彻底包围消灭黄巢的大军,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

黄巢趁唐军消灭包围圈中的草军残部之机,率余部逃离战场。

刘、曹两将乘胜追击,直抵江陵城下,史书说是“俘斩其什七八”,似乎有点夸张,但这一战重创了黄巢军是没有疑问的。

部下劝刘巨容穷追黄巢,可以一举消灭之,但刘巨容叹口气,你们这帮愣小子,只知道立功,没看见康承训的教训么?“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还是留着他们吧。

曹全晟率所部渡江追击,朝廷却帮倒忙,在这节骨眼上莫名其妙地以段彦谟替换他。

于是,这一支部队也停止了追击。

黄巢好不容易喘口气,重新收集溃散的将士,军势复振。

他放弃空城江陵,由水路攻打重镇鄂州,破其外郭。

880年的上半年,黄巢重走十年前庞勋的老路,顺江东下,转掠今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十五州府,沿途收编王仙芝溃散的旧部,兵力增强到二十万人。

朝廷鉴于江南财赋之地受到威胁,任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调集各镇兵力七万多人讨伐黄巢。高骈派手下大将张璘等渡过长江,击降草军别部帅王重霸,并屡败黄巢军,黄巢被迫退守饶州,其大将常宏率部众数万人投降唐军。

张璘攻打饶州,黄巢败退信州,唐军轻易取得饶州城。

这年夏天,驻屯信州的黄巢军又遭到瘟疫,许多将士病死,唐军乘机猛攻,黄巢以重金贿赂张璘求其缓攻,并向高骈乞降。

高骈贪功,向朝廷说黄巢不日可平,把前来支援的各镇军队打发回去,并答应替黄巢请求节度使的节钺。

黄巢一待各镇援兵退回淮北,立刻和高骈翻脸。高骈发觉自己上当,大怒,命张璘出战,早有准备的黄巢在信州城下大败唐军,张璘战死。

从此,黄巢北渡长江的大门已经打开。

七月,黄巢率军自采石渡江,克和州、滁州,围天长、六合,主力进抵高骈的大本营扬州城下,高骈不敢出战。倒是原黄巢降将毕师铎还有点勇气,劝高骈伺机出击,勿使黄巢安然渡过淮河,为患中原。高骈因自己主力部队丧失殆尽,诸镇援兵又已退回,力量不足,于是诈称风瘫,拒绝出击,只是严令诸将死守自保而已。

黄巢本打算彻底击败高骈再行北上,故在天长休整四十余天,见没有战机,遂帅全军北上,在泗上击败唐将曹全晟的六千人马,报了荆门之仇,随后于九月间渡过淮河,进入皖北豫东一带。

此时,黄巢又改称号为“天补大将军”(一作“率土大将军”),向各地唐军发出通告,申明自己将入长安问罪,与众人无干,让他们各守本境,不要听从朝廷调遣,惹事生非。

各藩镇大多对朝廷没什么好感,这时更是隔岸观火,作壁上观了。

黄巢军渡淮后,由于在南方掳掠的财物很多,资金相当雄厚,所以一路上并不怎么掳掠,军纪还算好,有时候还散些钱财给老百姓,只是裹挟些青壮年男子扩充军队。

这一不扰民的措施相当得人心,老百姓非常满意。

失去了天下人心,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朝,此刻已如风中之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