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生哲理故事: 分粥 -- 琴书侣

共:💬11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后一种分配方法只能保证分粥的人拿到最少的那份

管理学小故事之一--从分粥说起

有两个人要分一锅粥,但没有称量工具,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呢?

有人会讲,一个人分,另一个人先选不就完了。的确,对分粥的人而

言,如果两份粥不一样多,他无疑将拿到那份少的;另一个人不参与

分粥,却拥有了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不错,可如果是多个

人分呢?先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七个平等而平凡的人,他们没有害人之心,却不免自私自利。他们

每天要分一锅粥作为食物,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

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

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

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最好。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

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

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

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

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

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

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可见,如果方法效率不高,

就要吃凉粥,就要影响当初制定方法时所想达到的那个目的。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方法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

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

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个故事被当作“管理学经典故事之一”广为流传,基本上都对方法

五抱着赞赏的态度,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也是无懈可击,真是这样么?

让我们先回头看看两个人的情况。

对两个人而言,似乎很平等,效率看起来也不坏。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两个人在分配中的处境。分粥的那个人要努力工作,只是为了不让自

己吃亏。分的好会得到比较公平的待遇,没有奖赏;分得不好却有惩

罚,拿到比较少的那份。久而久之,谁又愿意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有人说,轮流不就完了?这不就是皇帝(或乞丐)轮流做,今年到我

家,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分配地位上的不平等。

不过这种分配地位上的不平等在两个人进行分配时的影响并不大,可

到了七个人就不同了。分粥的人和首先选粥的人拥有别人没有的权力,

他们可以通过分配成一份极多的和六份平均但极少的,然后两人之间

再进行分配,从而获得多于平均的收益。当然,如果为了获得多数的

支持,也可以分成三份多的四份少的。同时,轮流分配、轮流先选也

不解决问题,从方法一到方法二的情形就是这样,形成人人遵循的

“潜规则”,由固定的少数人受益变成轮流的少数人受益。

分配中地位不平等导致了分配上的不平等,那么,该如何分粥一锅粥

呢?如果再考虑到分配追求的并不是平均而是满意,看看下面的办法

怎么样。

把粥慢慢的倒入碗里,七个人同时看着。当有人说停的时候,这个人

拿走所倒出的那一碗。之后再倒,再有人说停的时候,再拿走一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