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木牛随札 -- 凌云雕龙

共:💬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三国木牛随札

 

  “(建兴)九年春二月,(诸葛)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此为孔明北伐,使用木牛运粮的纪录。

 

  一、概念

 

  先讲一个观念,栈道并非全属崎岖难行。

 

  汉中的褒斜道:“阔的有五米,窄的才不足三米。”而且栈道在斜坡之外,也有相当多的平坦路面,因为栈道本是由木板所构成之人工道路,纵使山高谷深,也可凿壁插木建路,避开坚石难破及绝崖无路的障碍。谭教授即怀疑木牛可能为组装式,在难行时,木牛分解通过,此由人力负粮;一但平坦可行,即合体成行。因为木牛的用意在运粮,除了省力之帮助外,人之负担有限,没有必要同时背牛与粮,也就是“人背木牛与粮”不能比“人负粮”还沉重。而且孔明北伐不从成都出发,却从汉中发师,早无四川盆地周围的蜀道限制,褒斜道的箕谷还是赵云所及,祁山附近可是一马平川的丘陵,没有栈道架设需要,唯一可能的渭水栈道及陈仓故道,说来话就长,但大致上,木牛所经之路,并不难走。

 

  钟会大军伐蜀时,没有木牛,使用正常运粮方式,造样解决通过川道的运粮问题。

 

  二、本末问题

 

  车辆转向与四轮车之观点并不重要,起码对木牛而言。

 

  目前连木牛是否为车辆,尚有疑问,或云四足为四轮,或云四足为四条杆杠,基础尚未定义下,太过细节的讨论,宛如建在无根的基础。关键很简单,以人为动力,除了车辆之外,目前尚未有更好运输方案。至于是单轮、双轮、四轮或是机械足云云,等确定木牛是否为车,再作讨论。

 

  其它有三个小节:

 

  (一)行军速度:

 

  按《战争论》所提及拿翁与普帝(均携带全部辎重)的战例,都是平均一天走三普里,而且每天用时大约在十到十二小时,印象没错的话,一普里大约等于十英里,也就是相当于一天走三十英里,也就是四十八公里左右。但是汉时一里约等于现代半公里,孔明木牛速度每天二十里,也就是一天走十公里,平均每小时走一公里,这种速度太慢。古代军法全军兼粮,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但木牛只有日行二十里。

 

  粮枺补给的速度似乎跟不太上士兵行军的速度,但是徒手与负重本来就速度不同,因此尚在合理范围。

 

  (二)负重问题:

 

  木牛可载重合今六百四十八市斤,可知一人无法徒手负担。但是若推为三人共同操作,算起来平均每人承受施力一百公斤,负担仍然太重,无法长途跋涉,因此木牛非得省力不可。若再加计驾驶员体重(以一人六十公斤计算,三人估为一百八十公斤),等于是一种可以负重五百公斤以上的木牛,换成是现代,使用人力而能载重五百公斤,若除滑轮、斜坡及杆杠外,曲指可数。

 

  在力时相斥的前提下,不是省力不省时,就是省时不省力,若抬头指定运粮重物,要求省力应大于省时,所以木牛应为省力器具。

 

  (三)长度单位

 

  尺及步皆为长度单位,一英尺(one foot)就是人走一步(one foot)的距离。另见陈志:“居宅离水七八十步。”《晋书》记王浚楼船为“方百二十步”,一步为衡量长度的单位,即人举足走两次的距离。而且木牛不一定为小轮,重车通当使用巨轮,即使是现代,当然可以解释成木牛行经四步的距离。

 

  所以“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也可往巨轮的方向着手,小木牛趋走四步始有飞牛之疑,但大木牛移动四步不过是慢行。

 

  三、关中车骑使用

 

  还有关中地形与蜀道用马问题,盖骑兵作战的方式最起码有三:

 

  第一个是下马作战,马匹纯粹交通使用;

 

  第二是骑射,又分双手弓射与单手弩射;

 

  第三是持长枪、长矛硬冲,或者用长刀、弯刀等砍劈。

 

  其中最差就是第三,因为人骑互拼,反而是骑兵劣势,最主要是人还要控马,步兵双脚比骑士的马灵活,而且步兵还可用陌刀斩马,骑士不但要自卫,还要护马,反而是步兵选择攻击目标多样。最可能是第二种,因为用马延伸射程,也正是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至于第一种像蒙面奴隶兵的掠夺,搭乘高大骆驼而来,每每下来作战。不过骑兵从来不是决战兵种,养一骑可养二十兵,但是一骑未必面对二十兵而必胜。

 

  一般而言,牛比马慢,因此木牛不用来战斗。

 

  既使春秋战国的车兵,厉害在兵,而不在车,因为车并不主要用来作战,而在指挥。驷车每车一乘,领导三队,每队二十五人;革车每车有炊樵等,共计二十五人──合计来看车兵则每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在前,殿后二十五人,共计百人。其中甲士三人中,一人御马,一人主射,一人指挥。光看单一车兵编制,计有二车、八马、三士及九十七人就可以知道,古代作战还是步兵的天下。国力通常计乘而定,例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换算车辆就是千车之国、万车之国,可见车辆数量之少。

 

  既然关中地狭势险,空间限制颇大,骑兵或车载常常不如预期。那木牛的使用更应发挥于运粮补给,若要使用作为秘密战斗兵器,似乎有点过分想象。

 

  四、余论

 

  至于超出文言文以外的东西,更着无庸议。

 

  指责木牛为内燃机很可笑,时间上三国还不到后来西方工业革命,怎会提前发明内燃机呢?再说木牛为自走机械兽也很奇怪,原文是“人不太劳”,不是“人全不劳”,至少有一定的人力使用,并没有完全舍弃人力不用,把“人不太劳”解释为驾驶员,用来配合木牛为自走机械兽,那不久蜀汉也应该发展无敌铁金钢了。或者以为木头材质有疑,不能用在齿轮或连杆,只是当时治金技术发达,汉朝早有成熟的青铜或钢铁,有铜有铁,何愁机械无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