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美往前推 欧往后拉 北约触角伸向亚太 -- 白衫

共:💬13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美往前推 欧往后拉 北约触角伸向亚太

在今年4月27日~28日的北约索非亚非正式外长会议上,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对外界透露:北约正在考虑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与此同时,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澳大利亚外长唐纳以及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先后访问北约总部,讨论与北约的合作事宜。一系列迹象表明,北约在其"全球化"路途上正迈出关键步伐,开始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

向"全球性政治安全组织"转型

北约本是冷战期间美欧为了抗衡苏联而成立的军事集团,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没有了敌人和对手,也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但是,北约不仅没有像华约那样解散,反而招兵买马,不断扩员,竭力适应冷战结束后变化了的安全环境。

在职能方面,北约改变过去单纯军事组织的性质,更多突出政治论坛功能,尤其是发挥大西洋联盟内部政策磋商的职能。

在军事转型方面,由过去针对华约集团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前沿防御战略转变为对外遂行快速军事干预的进攻性战略。为此,北约大力精简军事指挥系统,组建了2.5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提升战略运输能力,时刻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执行维和、反恐、防扩散等任务。

在活动范围上,北约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先是实现泛欧化,收编前华约成员国及波罗的海三国,将整个欧洲纳入囊中;继而迈向全球化,进一步摆脱地区组织属性的束缚。

北约在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目前,北约的重心是在欧洲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其主要精力在于内部转型和扩员,进一步削弱、限制俄罗斯,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配合并巩固颜色革命的成果,争取瓦解独联体。

与此同时,北约也把目光投向周边,例如加强与地中海国家的合作,加强与海湾六国的合作。

作为更远一轮扩张,北约则涉足非洲与亚太,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力图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发挥影响,在国际事务中谋得一席之地。

从大西洋来到太平洋

近年来,北约开始对亚太安全表现出兴趣。2005年上半年,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酝酿与这些国家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这是历史上北约秘书长第一次访问这个地区。尽管夏侯雅伯在访问中保持低调,但依旧引发人们高度关注。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夏侯雅伯再度表达了推进与亚太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愿望。

无论是在地中海、波斯湾还是在非洲大陆,北约的扩张都选择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组织开展对话和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唯独在亚太,北约采取了选择性接触的办法,在众多的亚太国家中挑选出澳大利亚等4国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这固然与亚太地区至今没有形成普遍的地区安全结构有关,也另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和考虑。

首先,美国作为北约盟主,极力推动北约插手亚太,目的是使北约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在亚太的安全战略。这就使北约在亚太的扩张少了一些"维和"、"人道主义"色彩,多了一些集团军事对峙的冷战气息。澳、新、日、韩等国与美国有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中的核心国家,自然获得优先地位,成为北约的主要伙伴。

其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参与了北约领导的阿富汗维和行动,对北约走向全球给予了大力支持,美国主张北约与这些国家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是对其鞍前马后追随美国的回报。

第三,这些国家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与北约一致,同时,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可以向北约的行动提供宝贵的资金、人员支持。此外,各国由于长期与美开展军事合作,军事装备和指挥系统与北约兼容性强,便于双方协调行动。简单地说,北约是看中了它们的实力。

北约希望,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强强联合",可以给自己的扩张壮声势,使得自己对亚太地区的渗透得到有力支持。

美国往前推,欧洲往后拉

自去年以来,美国加大了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围堵中国的力度。作为其全球军力调整的一部分,美国向太平洋地区增派海空军部队,向逼近中国的基地增加军力部署;一再强化和提升与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举行针对中国的美、澳、日三边安全问题对话;拉拢印度;散布"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军费开支过大且不透明……

在这个背景下,北约出现在亚太地缘政治的地平线上,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真实动机,并忧虑其所发挥的政治安全影响。北约染指亚太,是否可以解读为美国对华军事遏制政策的一部分?在这个关键的战略判断上,要考虑美欧关系和中美关系这两个决定性因素。

美欧之间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存在明显分歧。欧洲国家在亚太没有军事野心,也没有承担所谓的"安全责任"。除了个别紧密追随美国的"新欧洲"国家外,绝大多数北约欧洲盟国不愿意卷入到亚太地区的军事冲突中来,也不愿意被人利用,使北约沦为超级大国的"工具箱"。同时,军事行动所费不菲,经济发展乏力的欧洲国家对增加军费开支普遍态度消极。军事行动中的伤亡也往往在欧洲国家内部引发强烈的反对声浪,给政府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在此次索非亚非正式外长会议上,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就公开对北约的亚太扩张提出质疑。可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北约的集体意志绝不简单地体现美国人的想法,恐怕还会是各种意见的折中和妥协。

美国目前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是所谓两面下注的政策。它固然有防备中国崛起、遏制中国的意图,同时也有与中国合作、谋求中国支持的需求。而且,在一定时间、一定问题上,有求于中国的一面还占上风。这就决定了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将不断发出矛盾信号,不断出现摇摆。受到这种政策的影响,其盟友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将自主决定对华政策,避免明确参加到美国围堵中国的举动中来,以免因美中关系改善而陷于被动。这就极大增加了美国借重北约拼凑遏华同盟的难度。

目前,北约与澳大利亚等国的具体合作形式还不明朗,一些关键性问题要等到今年11月北约的里加峰会才能见分晓。这些关键性问题包括:北约和这些"全球伙伴"相互间是否承担军事安全责任和安全义务?合作是否严格限制在反恐、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他们的合作是否是排他性的、秘密的、针对第三国的?

北约在这些敏感问题上的态度十分谨慎,努力避免给人留下要在亚太针对和遏制中国的印象。亚太4国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也较为低调,只有日本明确地流露出利用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制衡中国的意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扈大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