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记忆】炮兵中校苏宁的故事 -- northeast

共:💬12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记忆】炮兵中校苏宁的故事

人的记忆真有意思,有的事情记不住,有的却多少年过去了,却仍记忆犹新。

十几年前,曾经在一本杂志中看过一篇关于炮兵中校苏宁烈士的报告文学,曾经深为其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想重新阅读,再也没有找到(包括在网上也没有找到),仅仅凭着记忆把那些感动我的细节写出来吧。

说实话,中共宣传的英雄人物不少,但是大家(包括我)好象对他们有点“审美疲劳”了,总感觉离我们远了点,但是看过那篇报告文学,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报告文学中讲了不少苏宁狠抓业务的事,本人对炮兵业务不懂(现在也一样),加之记忆力的原因,报告文学中的很多细节记不住了,只记得苏宁中校作为参谋长在业务考核的时候与手下的参谋一起参加考试。而在苏宁之前的领导都不这样做,“负责”一点也不过就是到考场“监考”去了,理由也很充分:领导这么忙,哪有时间背书?苏宁则是一直与普通参谋一起刻苦钻研业务的。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感觉是:领导带头学习业务,部下还敢偷懒吗?

苏宁作为领导(而且自己已经结婚生子),给手下的年轻军官介绍对象是很正常的事,在这方面苏宁有一个“尴尬”的记录:没有介绍成功一对。手下有人调侃道:“为什么参谋长没介绍成功一对?是因为参谋长本人太帅了!人家女方一看参谋长这么大年纪的人还这么帅,对比其他年轻的就感觉太失望了……” 调侃归调侃,也确实说明一些问题,苏宁牺牲时已经39岁(我查了一下网络的资料,39岁似乎是虚岁),已经人到中年,可身体素质不比团里的大多数年轻人差,别的同年龄段军官的“将军肚”已经起来了,而苏宁的正步走(包括持枪的时候)、单双杠动作给新兵作示范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认为正步走、单双杠动作只是小儿科,那么苏宁在牺牲前两年(37岁时)在全团武装越野跑比赛中,作为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参加者,在上千人中名次靠前(前50名?前100名?记不太清楚了),其实苏宁的名次即使是倒数的,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有异议的,那么大年纪,能跑下来就已经很少见了。

苏宁这样的模范人物,人们恐怕往往把其想象为非常难相处:原则性强而灵活性不足。可实际上,苏宁绝非死板的主。有一个例子,军队一汽车队(运输队?)的领导与苏宁闲聊的时候诉苦:现在当兵的都考虑复员以后的出路,在汽车队可以在当兵的同时学一门手艺,所以汽车队成了热门单位,很多与领导有“关系”的兵都被安排进来了,他这个领导管理他们有点费劲,汽车队在各单位中成了“后进单位”……苏宁说:这事好办,那些领导当初也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才介绍人过来的,也不全是考虑私利,而且那些领导本身也是有觉悟的,他介绍过来的人表现太差他自己也没面子。你可以经常望那些领导家里跑,经常汇报工作,顺便说说那些与之有关系的人的表现,表现好的他也觉得有光彩,表现不好的领导自己就会去“教育”人家了,不比你出面效果好吗?……最后的结果是:汽车队从“后进单位”变成了“先进单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像苏宁最后为救战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机会大概只有一次,但是学习苏宁平时的作为,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