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陈经老兄的偷换概念 -- 大众河蟹

共:💬91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政府是参与经济还是掌管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为什么这么说?还是回头看“垄断”的存在。

政府永远不可能是个合格的经济个体,就是因为它具有垄断权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尤其不可能是合格的经济个体,因为国有产权决定了它的垄断权力过大。东欧少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走得是“生产资料计划化,生活资料生产化”的道路。如果陈经兄所说的社会项目主要是国土整治,或者一些网友提过的“重化工业国家掌控”这样的思路,那么我觉得可以把现在的中国实践和当年的东欧实践之间画上一个约等号,或者起码也是近似号。

之所以不是等号,是因为中国经济中的市场份额很大了,大局上起到的调节作用是很真实的。东欧那个时候只能跑到西方国家去抄价格,我们现在可以直接看到的数据就实时有效的多。这不仅仅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借了全球化的东风。

但是“生产资料价格几乎都市场化”肯定是一个误解,最大宗的生产资料――土地价格就没有,短期内看来也不可能市场化。不但如此,在电信金融等的垄断行业,政府还主动制造进入壁垒,把最市场化的一个生产资料元素“资金”给非市场化了。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生产资料价格全面真正的市场化,那只能意味着一个结果,就是生产资料产权私有化,从而……政治问题了。

小平同志可以说这个话,现在的核心可以说这个话,陈经兄和您估计也都支持这个话,这个意思就是置政府于计划或者市场之上,那个好用那个。从理论上说,这个话有问题,因为如果市场经济是真实的,那么就无法被当作手段使用,要不那手就“看得见“了!但在实践上,我说了,陈经兄的话是有实践机会的,参将兄的没有。这个没办法,经济过程是不能重复的,上面这么定了,我们这里无非也就是瞎白活。

但是我……我当然不可能比领导中国的那些人和他们的智囊更有眼光更有头脑。我仅仅是本能不信任(广义地不信任)政府那个铁肩担天下的必要性。有些事情必须由政府做,比如画框子搭架子,要不老百姓做吵翻天了也没出来意见。有些事情,比如抹抹泥灰垒垒砖头,好像我们自己就能对付啊!谁有资格说他种田比农民种得好呢?

不过,这到底还是一个信念问题。

P.S 用一个例子说明我对“国土整治”的看法。

我以前在国内酒店里干活。那个时候酒店考虑上网,因为我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这个差使就落到了我头上。当时接触了三家ISP大客户部:电信,联通,广电。技术条件都差不多,1000M以太网接入城域,光纤免费直接铺到酒店弱电井道,然后谈费用。电信说:这个……我们可以先这样,多少流量以内免费,多少流量外按BYTE收费,有问题可以再讨论。联通说:收费?电信什么价格我们打八折。广电更离谱:费用肯定要收的,收多少我们也不知道,你们报个价格看看?

我当时挺乐,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办?!老总一听倒犹豫了:不要太急,看看有没有更好条件。一拖就是三个多月。后来联通那哥们扛不住了,跑来跟我说:要不要,你们给个话吧!老实说,谁做都是赔本生意,一路线路铺到你家多少成本啊!无非是每家上面都有硬指标,年底之前要铺多少公里线路要有多少大客户。也就是现在说搞网络建设了突然拨款用力花,等明年指标完成估计再等这种好事说不定多久。

评论:国土整治的投入巨大,效果明显,个人是无法取代政府来完全承揽这样的事情的。个人也不可能全做,因为指令性计划往往不会考虑近期的成本效益。所以,这种投入的代价非常高昂。我并不想单纯宣扬市场取代政府,青藏铁路或者原子弹的成本效益实际上无法计算。不在政府的高度上,不能理解这种投入。但是国土整治不需要政府完全包揽,基础设施也是有人会做的,因为这里不仅有长期利益,也有短期利益。高速公路恰恰是一个好例子,长三角珠三角的城际交通,如果肯放开会没人做?不肯放开的原因和电信一样,不是成本太高,恰恰是因为利益太大。这就是与民争利。

不断划拉钱进政府,不断扩大这类的社会项目,利弊互现。利不用我说,列三条弊:一,成本高,比如重复投资低效投资。二,挤压民间资本,妨碍健康竞争。三,政府坐大,以经纪人身份参与市场活动,以管理人身份控制市场运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