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汉宣帝刘询登基始末 -- 青色水

共:💬43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七、两大恩人(上)

  皇曾孙就这么着给丙吉拼死保住了小命,又否极泰来,遇到特赦从牢里给放出来了。他从征和二年坐罪入狱,到这会儿后元二年出狱,已经五岁了。丙吉想把皇曾孙托付给公家抚养,就带着孩子去找京兆尹。可人家一听是戾太子的孙子,谁敢收呀?丙吉没办法只好自个儿养着他。兴许是住在牢里的时候条件太差,皇曾孙长得不好,三天两头地闹病,好几次差点小命不保,急得丙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总算大难不死,他就给这孩子起了个名儿叫“病己”,希望这孩子以后健健康康的不再生病遭灾(也有的说法,这个名字是汉武帝见到这个曾孙,怜悯他又瘦又弱,一付病容,所以给他起了这么个包含着良好祝愿的名字)。“病己”的意思就是病好了,“己”是停止的意思,孩子的名字跟他姨表祖父霍去病的名字意思一样(霍去病跟戾太子刘据是表兄弟,就是皇曾孙刘病己的姨表祖父)。丙吉打听到了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皇曾孙的舅祖父)和母亲贞君(皇曾孙的舅曾祖母)住在乡下,就用车把皇曾孙送到舅祖家抚养。史恭见到这个外孙,史老太太贞君见到外曾孙,看到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可怜样子,心里又悲痛又怜惜,就把他养着。后来宣帝即位以后,把史恭的三个儿子史高、史曾、史玄和他的长孙(史高的儿子)史丹都封了侯。

  皇曾孙刚从牢里放出来住到舅祖父家没几个月,后元二年二月二十四(阴历)丁卯日,汉武帝病死了。他临终的时候下诏将皇曾孙交给掖庭令看管,又命令宗正将他的名字载入皇室的牒谱(也就是皇家的家谱),让他正式认祖归宗。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当过戾太子的家臣,因为受了太子的牵连而坐罪受了腐刑。所谓腐刑,就是宫刑,因为处了宫刑的人怕风畏冷,必须象养蚕一样关在密不透风的温暖房室里,所以又称为下蚕室。受了这种刑罚之后的男人就变成了跟宦官一样的人,司马迁就是受了这种刑而成为废人。因为掖庭是宫中掌管宫人事务的机构,因此按规定只能由宦官担任,所以张贺就被任命为掖庭令。他念着往日太子待他的恩德,对太子的孙子自然格外珍爱,自己掏腰包供皇曾孙读书。他让皇曾孙跟着东海人澓中翁(人名,姓澓名中翁)学习《诗经》。

  皇曾孙天分很高,也很好学,然而他也喜欢象游侠那样行事,斗鸡、跑马,一样也少不了他的份。这个时候的皇曾孙,未见得比那个被霍光废掉的昌邑王刘贺强到哪里去。不过他倒是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的疾苦,也阅历了不少象辨别百姓当中的奸邪之辈、察查吏治之道的得失之类的社会经验。皇曾孙虽然被武帝下令召回宫中抚养,但他却更喜欢跑到宫外去远游。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长安郊外的杜县、雩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雩两县之间的下杜城(后来他死后也埋在这一带地方,陵号叫做“杜陵”)。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大概象欧美白种人一样毛发比较发达,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雄性性激素比较发达的一种表现),住在长安城南的尚冠里(长安城中里社的名称,“里”和“社”是秦汉时代的居民社会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坊”)的时候,卧过的地方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过的店子立刻变得生意火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显然这是他登基以后才出现的说法,替他编故事的人有心要把他描绘成一位能给生意人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皇曾孙就这么在民间厮混着,转眼到了该娶亲的年龄,张贺就想把女儿嫁给他,亲上加亲。他就去找他的兄弟右将军张安世商量。张安世和兄弟张贺都是汉朝著名的酷吏张汤的儿子,他是个正派人,袭承了父亲张汤的爵位。这一年汉昭帝二十岁,刚刚行了加冠礼(表示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张安世对他很忠心,他不想让汉昭帝为了他们家跟戾太子家结亲的缘故对他起疑心。当然,久经世故的他,更不肯把宝押在一个前途未卜的皇曾孙身上。因此他听到哥哥称赞皇曾孙如何如何好,又流露出许婚的意思,认为有少主在上,不应该过分地夸奖皇曾孙,就对兄长发火说:“皇曾孙是卫太子的后人,侥幸以庶人的身份得到衣食和官府的照应,这些已经足够了。以后不要再提什么把女儿许配给他的事了。”死活不肯同意。张贺没有办法,只好另给皇曾孙物色妻子。这个时候正好掖庭的官员中有位暴室的啬夫叫许广汉的,有一个女儿许平君到了出嫁的年龄,张贺就去找许家提亲。

  这个许广汉是昌邑人,年轻时曾在昌邑王手下当郎官。昌邑王是汉武帝和李夫人生的儿子刘髆及其子刘贺的封号,但估计许广汉侍候的是老昌邑王刘髆,而不是他儿子刘贺,因为刘贺继承父亲的王位的时候已经是汉武帝的末年,这时许广汉已经调到宫中来了。有一次许广汉侍候汉武帝上甘泉宫去,误取了其他郎官的马鞍装在自己的马背上,被发现了,于是有司弹劾他是从驾行盗,罪当处死。汉武帝下诏改判他宫刑。许广汉受了宫刑,就入宫做了宦者丞,相当于后代的总管太监一类的宦官小头目,这也是宦官才能担任的官职,就象张贺担任的掖庭令,司马迁担任的中书令。后来昭帝的时候上官桀谋反,朝廷预先准备了几千条几尺长的绳索用来捆绑抓获的谋反者,秘密地装在一口缄封得很严密的大箱子里,藏在殿中的庐舍之内。许广汉奉命去取绳索,却没有找到装绳索的箱子,反而是其他人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箱子和所有的绳索。这其中颇多蹊跷,不能排除是同僚嫁祸的可能。于是许广汉以失职坐罪罚为“鬼薪”,也就是一种罚做三年苦役的徒刑。后来他被送到掖庭中主管染织的官署“暴室”做一名“啬夫”(也就是佐史)。

  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这年十四五岁,本来许给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做媳妇。没想到快过门的时候,准新郎欧侯氏的公子却死了。许广汉的妻子在女儿出嫁前曾找人给她看相算卦,看相的说这个小姑娘将来一定尊贵无比,因此许母心里暗暗欢喜。

  张贺听说许广汉有这么一位年龄合适的女儿,就办了一桌酒菜请许啬夫来喝酒。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张贺就对许广汉说:“皇曾孙在皇室成员中是和皇上关系最近的亲属(皇曾孙是汉武帝的嫡长房长曾孙,虽然不是太子的嫡孙,却是唯一留下的传人。汉昭帝刘弗陵只是汉武帝儿子中间庶出的末房。昭帝没有儿子),即使不如别人,也还能凑合着做个关内侯。您不妨把女儿嫁给他作妻子。”许广汉在掖庭当差,跟受掖庭看管的皇曾孙和管着掖庭的张贺都是老熟人,他想着皇曾孙为人还不错,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二天,许广汉把喜讯告诉了夫人,老太太一听就火了,骂丈夫说:“我曾请人给女儿卜卦,卜卦的人说女儿将来会大富大贵。皇曾孙是罪人的后代,如果把女儿许配给他,我们还能有什么指望?女儿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你不跟我商量就把她许配给别人,叫我怎么能答应呢?”因为是老上司张贺做的媒,许广汉坚持要履行承诺,就把女儿嫁给了皇曾孙。然而许老太太可能很快就从大失所望变成了大喜过望。第二年许平君就给皇曾孙生了一个儿子,皇曾孙给他取名叫刘奭(shì,音“事”),就是后来的汉元帝。许老太太的外孙出生没几个月,汉昭帝就死了,不久女婿又做了皇帝,他们一家也就果真应验了相士的预言,攀龙附凤了。

  汉宣帝即位以后,将许平君封为婕妤。霍光想把还没有出嫁的小女儿霍成君嫁给他做皇后,百官们便也纷纷跟着上书请宣帝册立皇后,想讨好手握重权的霍光。宣帝因为一来是霍光一手扶上皇位的,霍光对他有恩;二来霍光是汉武帝三位托孤大臣中这会儿唯一剩下的一位,在朝廷上一言九鼎,势力太大,自己刚即位不久,在朝廷里没有根基,也不便得罪他。但他和许平君夫妇恩爱,很想把她扶作皇后,就绕着弯子下了道诏书说自己贫贱时在民间得到过一把宝剑,现在做了天子虽然换了新的佩剑(皇帝登基时要接受的礼器中有一件就是佩剑),可还想念着它,所以请大臣们帮忙把这把旧宝剑给他找回来。大臣们都纳闷:正商量着册立皇后的事,怎么就扯到宝剑身上了呢?可他们个个都是机灵鬼,脑子一转就明白皇上的意思了。霍光虽然权大,但到底是臣子,江山还是皇上的;再说他年纪已经大了,活不了几年,皇上却风华正茂,因此宁可得罪霍光,不能得罪皇上。他们就转了舵,争先恐后地上奏说许婕妤贤良淑惠,应该册立为皇后。宣帝顺水推舟答应了臣子们的奏请,顺顺当当地把许平君立为皇后。这个典故,就叫做“故剑情深”。

  霍光没想到汉宣帝年纪轻轻的居然这么有手段,当众弄得自己下不了台,心里就怪上宣帝了。宣帝想把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封为侯,霍光认为他是个受了宫刑的废人,封侯有失朝廷的体面,死活不肯同意,宣帝只好作罢。过了一年多,等霍光稍稍消了气,还是把许广汉封为昌成君。

  掖庭令张贺把皇曾孙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供他读书,还给他娶了个贤惠漂亮的媳妇,皇曾孙心里别提多感激他。后来宣帝即位的时候张贺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在他死之前很久也死了,没有儿子给他守孝。宣帝就把他兄弟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过继给他做儿子,又想让他家世袭一个“恩德侯”的爵位,还想拨给他二百户人家看守坟墓。张安世以为是皇帝看重自己所以才给了这么丰厚的赏赐,连忙推辞爵位,又请求皇上减少看坟百姓到三十户,谁知宣帝抢白他说:“这赏赐是我自个儿赏给已故掖庭令的,不是赏给将军您的。”张安世想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大公无私,却没想到碰了这么一鼻子灰,尴尬得再也不敢吱声。末了宣帝给了张贺三十户人家守坟,还亲自安排他们定居的里社,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少年时游历过的斗鸡翁舍的南面、张贺坟墓的西边。张贺留下唯一的一个孙子只有七岁,宣帝先把他拜为散骑中郎将,又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给他三百户的食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