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 -- 语迟

共:💬265 🌺43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下】从毛泽东到朱镕基

  (三)

  朱镕基说,“只要老百姓说我是个清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再说一句朱镕基还做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总理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老百姓说他的好话,他所谓的“地雷阵”和“万丈深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指得就是必然要出现的汹汹舆情。为了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为了中国的复兴大业,他不得不开罪于千万百姓。

  国家和企业及家庭一样,想发展就要有基础,有积蓄,有钱,要有第一桶金。而新中国有么?欧洲日本靠贩毒抢劫地捞足捞够了,美国虽然没怎么抢掠,但是人家有狗屎运,地大物博又大发了两次战争财,于是长袖善舞多财善贾,钱多好办事,发展都是一帆风顺。新中国开始的时候有什么?只有满目的战争创痍和一穷二白。

  在这样一穷二白破烂不堪的经济基础上,毛泽东要装备现代化的军队,制造上万辆坦克装甲车辆,数千架喷气歼击机,要造原子弹,造核潜,要发射卫星,要培养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要修建几万公里的铁路,更要建立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从那里来的钱?毫无别的办法,只有全国上下玩命地苦干,一边苦干,一边还得最大可能地节衣缩食,这样把钱干出来省出来,用来建设很费钱的现代工业,用来培养更费钱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果我们还在古代,不需要去搞什么现代工业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就会象历代开朝不久以后那样,百姓日子很快就好起来,普通百姓都吃上肥肉白面。但是新中国不行,本来可以吃白面吃饱了,却只能换成玉米面,而且还吃不饱,这样节省下来的钱拿去建设工业,去造桥修铁路修公路。

  所以新中国的政治宣传极力把中国古代社会描绘得一团漆黑,让人民误以为他们吃的穿的远好于过去,而实际上呢?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在毛泽东时代过的是两千年以来最清贫最贫困的日子。因为要打仗,国民党40年代末收农业税居然预收到1986年,要农民提前把1986年的税都交了上来,国民党因此被誉为刮民党,而实际上,两千年以来刮农民刮农业刮得最狠的却是共产党毛泽东。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人物,让百姓过得那么贫苦,百姓却依然爱戴怀念他。

  我们能因此而责怪毛泽东吗?共产党这么干,并不是为了丰富一己私利,也不是象国民党那样为了支撑战争,而是为了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和国防,是为了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而不得不这么做。

  朱镕基现在受到这么多责备,尤其是有些老百姓骂他,下岗职工,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都可能要责怪朱镕基,这个问题的性质,与因为当年生活过于贫苦而指责毛泽东的性质完全一样。

  苦干同时节衣缩食的确建立起了毛时代的工业,但是仅仅依靠苦干和节省而创造的财富是十分有限的,这种办法不足以使中国获得象欧洲日本那样的足够的第一桶金,来迅速地使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这个第一桶金的问题与由此而产生的局促寒酸的困境一直到江朱改革见到成效,在中国已经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1992年南巡讲话正是老邓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而不惜孤注一掷。

  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仅仅以他个人的权威,就足以维持国家的团结稳定,这就是后来老邓说的“国家安危维系在一两个人的权威上”,“这是很不健康的”。一旦这个权威消失,毛泽东去世,国家的团结稳定立刻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使继任者几乎难以招架。“国家安危维系在一两个人的权威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延续的稳定结构,因此是不健康的。

  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稳定的唯一方法就是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国家尽快富裕起来,原因上文已经谈了。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关系到是否会天下大乱。想要国家稳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

  到南巡讲话以前,中国改革与中国经济几乎陷入了泥潭。这个道理我觉得不难理解。共产党想坐得稳,就必须给予老百姓实惠。人民对毛泽东时代的清苦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邓小平政府在收入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却不得不大幅度增加支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状况。原来白面换成玉米面的事情不敢再做下去了,要让老百姓吃白面,还要有肉吃。这样一来,发展工业的钱就少了。拿不出很多的钱去投资搞建设。所以从78年到92年,国家建设几乎是裹足不前。这种情况从军队就可以看出来。甚至连航天这样的尖端核心产业国家也没有钱拨给它。要让它自己去找饭吃。

  这之中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国家、人民、钱。人民创造财富,创造钱,毛泽东时代人民创造100块钱的财富,国家要拿走90块,只给人民留10块钱。邓小平时代是国家不敢再拿走90块钱了,只敢拿走也许20或者30块钱,把80块钱的大头留给人民,这样搞了十几年的时间,国家弄得精穷,干什么都捉襟见肘,人民手里却有了些积蓄。打比方说吧,毛泽东30年人民总共创造了1000块钱,国家就拿走了900块。邓小平十几年因为改革,人民创造的财富多了些,也创造了1000块钱。国家拿走了200块,这时人民兜里有了800块钱的积蓄。这800块钱是个大数目,但是这个钱在人民兜里,国家无法支配。于是国家开始打起这笔巨款的主意。

  朱镕基准确把握了问题的实质,江朱政府想率领中国突破发展资金缺乏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搜刮民财,二是向外去挣外汇。譬如人民币大幅贬值,譬如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就是向内搜刮民财的重要举措之一,老百姓住房子要自己拿钱买。土地是国家的,国家于是在房地产行业捞了一大票。其他还有一些行业也类似,譬如电信,当年装门电话居然敢要他妈的5000块钱。正是这样的雄厚积累,才使得各种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关于教育产业化,悲观者只注意到它把很多百姓搞得倾家荡产,人民对此怨声载道,却忽视了此项改革巨大的社会效益。现在中国每年本科毕业的工程师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这在教育体制改革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当年国家是又想高校大规模扩招又想不拿钱,这个钱让老百姓来掏。我上学那会,我93届的,高校改革前的最后一届,每个学年只有几百块钱学费书本费,每个月学校还倒贴给每人30多块钱什么“人民助学金”。这样培养一个本科生,国家要拿几万元出来。高校一改革,这个钱就由老百姓来掏了。所以高校肆意扩招,反正国家不掏钱,没有了限制。进大学门比我们那时候容易多了。这样几年下来,社会人群中的大学生比例大幅提高,大学建得也越来越漂亮,教学设备实验室等硬件建设迅速升级,直追发达国家。如果一直是国家拿钱来达到现在这样一个教育的局面,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多长时间才可以。医疗体制改革性质可能类似,现在中央宣布医疗改革失败。这个问题要在这个五年规划中解决。

  接着就是WTO的问题,中国政府真正变成富翁就是从加入WTO开始。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以上教育医疗的问题陈经已经说得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陈经的文章。

  (四)

  正如总理在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迈上了新的辉煌征程。

  中国必然会从1949年以前的卑微状况而跃升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必然会成为全世界最强大最富有最文明的国家,就象40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保持的那样。这是清醒的人们都坚信不疑的。当然,中国现在和未来也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还会存在危机,这些问题有很多是朱镕基的改革造成的,但是哪个时代又没有问题和危机呢?有问题有危机本来就是国家社会的常态。

  我认为评价朱镕基要站在国家民族而不是个人立场才能够看得清楚。说得严重一点,总理推行他极其艰难的改革甚至是冒了生命危险的。总理一心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丝毫不计个人得失毁誉,其高贵情操值得所有人敬畏。

  更为难得的是,他成功了,他的才华和刚毅改变了中国,使中国经济跃出泥潭而进入了广阔的空间,这一巨变必然也将改变整个世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