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 -- 语迟

共:💬265 🌺43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国家的敌人

  毛泽东逝世后一个月,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寂寞中骤然听到这个消息,邓小平夹着烟的手在颤抖。巨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这位饱经风雨的老人有些激动,邓小平知道,自己君临天下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古语云,“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邓小平上台,却先把最重大最急迫的事情——处理文革问题——放在一边,不着急,慢慢来。此时邓面对着三种势力——人民、军队、上流社会,邓小平分别针对性地做了安抚。安抚上流社会——冤假错案平反、恢复高考等;安抚人民——知青回城,农村包产到户,让日子好过一点;安抚军队——发动对越战争,顺便借此转移国内日渐激化的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政治矛盾,转移视线。到了1981年,以上三件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军队经历了战争,军心凝聚,尤其军队看到邓也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管他娘的说干就干,和老毛一样,是自己人,是真的统帅;上流社会官复原职,重新找到了感觉;而人民则有鸡蛋有肉吃了。三种势力都得到了邓的好处,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即便以后邓有什么得罪他们的地方,也不好说什么。

  在这样的基础上,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一举解决了文革问题。这个政治文件如此经典——历史上罕见的精彩文章,千古绝唱——以至于让所有人都觉得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却勉强可以接受。由此,久违的团结降临了,党和国家从1959年开始的分裂状态终于结束了。全党全国统一了思想,昔日的仇敌们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共商国是。

  在起草《决议》的过程中,几易其稿,稿子给邓拿过去,一看不行,打回去重写,如此五次三番(见《邓选》)。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毛的评价。这些笔杆子几乎都是文革中倒霉的人,对毛切齿愤恨,自然希望彻底打倒毛泽东,下笔是狠的,那是一种自然的感情流露。邓小平这个“头号毛派”能看得惯么?于是在老邓的打压下,笔杆子们不得不一次次修改对毛的愤恨,使语调逐渐变得温柔起来。另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毛邓这个位子上的人,他们是“无我”的,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感情与好恶,不能根据自己的感情好恶来取舍选择。《决议》要拿给全国全世界看,全世界都在等着这么一个文件,把毛彻底打倒或者彻底不打倒,都不能让所有人接受,还要继续制造分裂与混乱么?

  邓在上台初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即来自上流社会的要求彻底打倒毛泽东的压力,正是刚毅果决的邓小平代表人民,在政治上为毛主席争取了最大程度的肯定,正是邓小平——而不是后来内些以毛派自居而反邓的人——捍卫了毛泽东的伟大旗帜。不是邓小平,可以说当时没有人能够承受来自上流社会的压力。内些大权在握,还掌握着宣传机器的上流社会们的能量也是很大的,文革把人家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家跟你同归于尽的心都有,对于这种情绪必须妥协而进行安抚,国家毕竟还要指望这些贵族菁英们做事。

  政治文件与学术文件不同,政治文件在意的不是真相,而是实用,在意的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而真相则是学术文件的追求。我写这个贴就是学术上的东西,如果把这个贴转化成政治文件,那么与《决议》应该是一样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七三开”,毛主席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云云,这是政治的需要,是团结的需要。

  文革问题妥善处理完了以后——说实话,高,实在是高。什么是伟大的政治家,什么是水平,看看老邓处理文革就知道——摆在邓小平面前的还是内个老问题。中国向何处去?答案也很简单,要么和平,要么打仗——发生内乱而民不聊生。邓小平说,“现在要是中国乱起来,就决不只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问题。那时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说是‘全面内战’,到底不是大打,真正的内战并没有出现。现在就不同了。”

  中国政治亘古不变的追求说出来很简单很平常,那就是和平。和平如此珍贵,以至于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与个人的健康一样,当你拥有它的时候,你浑然不觉,但是当你一旦失去了健康,你就会发现健康才是人生最可贵的珍宝。

  使现代和平社会中的某些人群,特别是读过一些书认识几个字的人,使他们理解战乱的苦难与和平的珍贵很难,他们一般很蠢,他们会以为和平天经地义,是与生俱来的,是根本不需要去花费力气争取与维持的。虽然中外历代的史书都用了大量笔墨来刻画战乱带给人类的痛苦,但是和平中的这些人却很难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一下。他们不会设想假如自己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海水灌满肺部的感觉,他们也不会切身地体味明末清兵攻入扬州,疯狂逃难的人群过后,城市干道上一眼望去,竟然是满地襁褓!他们不会想象一下假如他们站在这样的大街上,会是怎样的心情。中国的改革事业推进到了现在,从不好的一面来看,确实造成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发生了不少人间惨剧,自杀率很高,很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子,但是这些如果作为国家和平的代价,却是可以承受的。相比战争和全国内乱,这些苦难几乎不算什么,人民宁愿要这些也不会愿意遭遇战乱。如果因为这些问题而挑战国家的稳定与和平,那是不可以的,那是最大的犯罪。所以自由民主的右派与主张倒退的左派完全是一丘之貉,他们在挑战和平,他们想毁掉我们的国家,把人民推向内战的深渊。

  中国史籍虽然浩如烟海,其实就写了这么一句话,所谓“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共产党毛主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平,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和平,从邓开始,中国的和平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悖论来支撑: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改革业已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各种阻力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毛泽东似的英雄气概。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历史总是按着它的固有逻辑运动的,有如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历史显得那么冷血无情,那么没有是非,惨绝人寰的战乱与太平盛世一概作为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不可避免地交替出现着。虽然,毛泽东还是渴望能给他的祖国和人民,甚至给整个世界,创造可以持续无限久远的和平局面,永远地告别战争。为此巨人不惜与上苍一决雌雄。辩证法揭示了这么一个真理,和平需要动荡来维持,所以对于文革,毛泽东说,“七八年再来一次”。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泽东的意思正在于让我们的民族时刻处在忧患之中而避免安逸放纵——这个安逸放纵,就是灭亡与战乱的开始。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毛以后的历届中央无不领会贯彻着毛的这一思想。譬如“三讲”、“保先”、基层锻炼什么的。就是要让广大党员时刻感到压力,教育他们并让他们觉得麻烦不舒服,以此来避免党的精神的涣散。从邓开始,中央把“文革”搞得很温和舒缓,七八年再来一次文革,可以搞成1年就来一次“保先”等。如此持续不断地整党。而且,毛以后的中央包括邓在内都决无能力发动类似文革的政治运动,文革是仅属于毛泽东的没有可能复制的专利。毛泽东是可遇不可求的盖世英才,说千年一遇都是不过分的。想象一下如佛陀、孔子老子那样的伟人,我们在有生之年一不留神遇到俩,可能么?时代不一样了,和平的环境造就不了毛泽东。天赋与复杂的经历是成就伟人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而总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幻想着再搞一次文革,回归毛泽东时代,他们口口声声毛主席万岁,却不自觉地将创造历史的巨人与自己等同,荒谬地认为自己或者某些人可以再现巨人伟业,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或者愚蠢的成见不惜意图将整个国家推向大乱,何其蠢也,何其毒也!邓公说过一句话是至理名言,“主要的任务是防左”,左对国家的威胁现在远远大于自由民主的右派,后者的愚蠢浅薄早就把自己打倒了,而左派利用毛主席的声望颇能获得很多不满社会的人的同情。

  关于邓的改革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谈,我这里也不想详细写了,大概就是孟子说的一句话,

  既不能令

  又不受命

  是绝物也

  毛泽东有命令的能力,他可以向西方直接宣战,而毛以后的中央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受命”,改变不了人家——毛已经做了失败的尝试——那就只有跟着人家变,与西方妥协而“徐图之”。否则,中国绝无生机。就象西安事变之后的共产党那样,在解放区停止阶级斗争,停止土改,红军接受改编,换上青天白日的帽徽,当时很多人也想不通的。

  这个问题下个节段详细再说一下,就是以前写过的一个贴,现成的,《从毛泽东到朱镕基》,改了改作为这个贴的第九节。还有一个结语这个贴就写完了。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