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 -- 语迟

共:💬265 🌺43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七】巨人末日

  毛与刘摊牌了, “党内的走资派”一片片地倒下,而事情却并不是象大厦坍塌内样简单。它更象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刘少奇等不过是第一层。当这个洋葱剥到文革末期的时候,毛泽东终于遇到了他迟早会遇到的,一个毫无办法去逾越的障碍。毛碰到了洋葱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文革的反对派实质上的精神领袖——二十世纪全世界唯一的,真正的贵族。他是那么高贵,那么优雅,那么的俊朗、清秀、潇洒,那么坦荡无私,他另无数人为之倾倒。正是这个障碍——周恩来,他的存在从一开始几乎就宣告了文革的失败,宣告了文革不可能成功。周恩来就象是上天派来阻挡毛泽东的铜墙铁壁,他冰清玉洁的品德与水一样的婉转温柔使毛泽东无可奈何,完美的周恩来无懈可击。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反对周恩来,人民不会答应”,听起来就象在叹气。

  有些事情,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先总理周公恩来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任何诋毁反对周总理的言行都必然被人群唾弃。现在也是这样。而正是这么一个伟人,我也十分仰慕怀念的,也为之倾倒的伟人,却是文革最强大的敌人,是历史上唯一战胜了毛泽东的人。也许,打倒美国,打倒全世界的菁英贵族资本主义,都没有打倒一个周恩来那么难,因为人民不会答应。

  周恩来是美和高贵的化身,是优秀的化身,他的贵族气质使几乎其他所有所谓的贵族与菁英们显得微贱和委琐。有白人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所谓的贵族与菁英们往往就象白修德(Theodore White,美国名记者)那样,在周恩来面前手足无措,自惭形秽。

  《老子》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如果所有人的思想中都形成了美(高贵、才华、富裕等等)的概念与判断美的标准——就象现在很多人尊崇比尔·盖茨——这就是恶。以前谈了(见《第四节:绝圣弃智》),贫穷是因为富裕而产生的,同样,丑则是因为美而产生的。消灭贫穷与丑恶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则是消灭富裕与美丽。正是富裕、高贵与美丽等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与混乱,而周本身恰恰就是美与高贵的标准。文革要为大多数平凡者出头,周就是最大的障碍。几乎没有人象周一样美丽纯洁得如此彻底,他仿佛是一个吸风饮露的仙人。

  辩证法教父,毛泽东,品尝着辩证法的滋味,那一定很苦涩。人民爱戴崇敬的,天下无双的周恩来却是人民的对立面。毛没有任何办法使人们减少对周的好感。

  对历史感兴趣的敏锐的人们都会发现,毛与周在人群中的威望存在微妙的差别。毛在大众普通人中的威望很高,而周在上流社会中的威望很高。与中国领导层有过直接接触的西方人譬如基辛格等(当然是菁英贵族),总是对周的印象更深,更容易产生敬畏。他们从感情上就排斥农民气质浓郁的毛泽东,他们不可能理解毛泽东,他们往往倾向于把周描绘得更伟大一些。而中国的老百姓对毛泽东津津乐道,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周的优雅细腻的风度。他们几乎很少谈周,虽然他们对周没有丝毫的不敬。可以这么说,毛是大众的精神领袖,周则是上流社会的精神领袖,毛和周分别代表了两种对立的哲学思想。

  周是君子,周完美地达到了一个儒家标榜的君子应该具备的风度与内涵。然而,周却并不是圣人。君子可以做有些事,圣人则无所不能。统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仅仅是君子那是不够的。他必须了解体察大众而不仅仅是菁英们的思想,并以了解大众的思想为基础来决策。作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顶级菁英人物,也许,周总理同样存在与人民的隔膜,就象人民对他的感觉一样,比对毛的感觉淡漠。

  伪君子林彪死了以后,祸不单行,文革势不可转地推进到最深刻的阶段——林彪事件大大加深了文革的深刻程度,与周恩来的斗争不可避免了。伪君子容易打倒,而真君子决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真君子与世无争,他根本就不和你斗,不但如此,他还十分忠诚,你再怎么样他都顺着你。

  虚弱的毛泽东进退两难。已经根本没办法退了,怎么退?由毛来终止文革?能终止么?终止了以后会怎样?让整个中国给自己殉葬么?一旦由毛来终止文革,恢复上流社会,这群曾经大权在握对毛充满仇恨的菁英们重新掌握了权力,那会是怎样的不堪设想的局面?

  现实只剩下一个选择,向不可能战胜的,亲密战友,忠诚的下属周恩来宣战。尽管毛刻意地避免直接与周发生冲突,他尽力掩饰,“批孔”,指使江青们出面,自己在幕后,毛根本没有办法直接打倒周。如此来来往往,毛泽东就象一个拳击手在追打空气。此时的毛不过在等死,他渴望尽快死去。

  1975年10月,毛泽东说,“人无百年寿,常有千年忧,一天到晚想那些办不到的事,能办到的事也耽误了。”毛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文革也就如此了,无所谓了,但是还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办。

  周恩来已经病入膏肓,十年浩劫,巨头们死的死废的废,全党全军,再没有比邓小平更出色的人选来继承天下。毛要保护邓,他死后国家不能乱,不能再打仗,打的仗已经太多了。于是在1975年11月,毛再次撤消邓小平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

  可以对比一下康熙皇帝临终前做出的决策,干臣能吏,国家的支柱一概被降级、罢官、监禁或者强迫退休,驱逐出朝廷。避免他们卷入嫡争。拥对了皇帝难免居功自傲尾大不掉,拥错了皇帝更是麻烦,甚至有杀身之祸。如此迫使他们远离政争,不管谁登基,一纸诏书起用,这些人自然会对新帝心怀感激,难生二志。政局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即使不存在嫡争的问题,这些旧臣不去,自然会以老臣自居,新帝上台压力就会很大,自信不容易树立。康熙皇帝正是以降级、罢官、监禁等方式来为国家保留人才。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表面现象是骗人的,准备杀鳌拜了,则先是封官进爵。

  假如毛泽东在去世以前就把邓推上去,毛死后作为毛钦定的接班人难免代毛受过,被文革受害者千夫所指,这样邓有多大把握坐得稳?即便能坐稳,邓与上流社会的隔阂也难以消除,就不要指望同心协力做事了。于是先把邓打倒,再让民心军心把邓抬起来,邓上台再起用牛棚里的菁英们——自然感恩戴德,跑前跑后的卖力。其实邓公心里何尝又瞧得起他们。我以前一个贴写过这些,毛说,“华是老实人,可是老实也就等于没用”。毛把中间派的华扶上去,就是在给老邓铺路。如果扶江青张春桥之类上去,邓就活不成了。只要保证邓的安全,谁也不是老邓的对手。所以扶植华其实就是在扶植邓。老邓接班是毛安排好的。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邓小平1975年的时候已经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种气势无人可挡。

  这件事情准备完了,成事还是在天,就看老天是什么意思了。巨人累了,要休息了。毛泽东最后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就该死了。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了老家。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腥风血雨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