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谈博客(一)(语气较激烈) -- Urey

共:💬9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闲谈博客(一)(语气较激烈)

博客,为什么

对英国人说,写博客是一种绅士行为;对美国人说,写博客是一种探索行为;对法国人说,写博客是一种浪漫行为;对德国人说,写博客是一种理性行为;对日本人/中国人说,别人都写了,你为什么不写?

上面纯粹是开玩笑了。目前博客的风潮方兴未艾。个人写博客的动机都不一样,根据这些动机,也可以大致地对博客分一分类。

生活分享型的,这种博客,记录的就是作者的日常生活和见闻感受。也就是一般日记的内容,不同的是作者将其搬到了网络上,愿意与别人分享。更有的,通过互相阅读博客,与未必相识但兴趣相投的其他博客作者,发展成为网上神交的朋友。倒也称得上是“有朋自博客识,不亦悦乎”。生活分享型的博客作者,在博客中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心态,一般采取的都是匿名。

新闻报道型的,这种博客,是生活分享型博客的一个变种。作者想要和别人分享的,也的确是自己的见闻感受,但他们恰恰又碰巧遇上了“大事件”的发生。本来普通的分享,自觉不自觉地就变成了一种新闻报道。比如九一一事件目睹者的博客,东南亚海啸亲历者的博客,甚至是某些著名IT公司的职员的博客。新闻报道型的博客,往往都是生活分享型博客来客串的。正因为省略编辑环节而带来的时效性和个人视角写作在客观上造成的多角度、微观视野,使得传统报纸媒体倍感挑战。这让我想起了亚瑟·克拉克的小说《异日之光》(The light of the other day)中的“虫洞镜头”(WormCam)。

作品集录型的,这种博客,与生活分享型博客不同,这种博客并不以日记体来记录作者的即时的日常生活和见闻感受。而是作者所作的各种文章的集录,可以是对时事或历史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可以是科普文章,也可以是网上辩论中的帖子。总之,如果说生活分享型博客像一本日记(游记),那么作品集录型博客就象是一本自选文集。一般来说,这种博客的作者,在博客出现以前,大多是网络论坛上活跃的原创写手。

炒作谩骂型的,这种博客与上面以文体来区分的博客不同,是以内容来区分的。也就是说,炒作谩骂型的博客,在形式上可以是生活分享型的,或者新闻报道型的。但是与上面的博客不同,这种博客的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就是炒作,就是要来增加作者自身知名度的。现在影响很大的名人博客,就是一种。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凡是名人博客,没有一个脱得了炒作的关系,不同的只是在于炒作成份的多少罢了。很简单,不是炒作你亮名字出来干吗,唯恐别不知道你是谁。你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毫无名气倒也罢了,那样亮不亮名字都一样;但是既然你的名字在现实世界中有一定的名气,那为什么还要带到网上来呢?单纯是生活分享的话,你完全可以选择匿名,博客的所谓草根精神,本来就在于平等。这些人非要把在现实世界中的名气,通过署真名的方式,带到博客上来,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不是为了扩大影响,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知名度,不是为了炒作,又是为了什么呢?

另一种炒作谩骂型的博客,则是由非名人写的,要么是用身体写作等种种搏出位、打擦边球的写作方式来吸引眼球,要么干脆就是用谩骂的方式来吸引眼球。总之,其写博客的目的还是炒作,幻想一夜成名。应该说,在博客以外,在网上写作、泡论坛的网友中,有些人逐渐建立起一定的名气,比如痞子蔡、雪村,也有人以恶搞等相对有些出位的方式来自娱自乐,结果不经意间也出了名,比如胡戈。但是他们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出名,往往只是娱人娱己。然而一些后来者,本末倒置,纯粹以出名为目的;同时急于成名,不甘寂寞,也不肯吃苦,再加上本身也没什么本事,于是就企图走捷径,企图用种种方式来搏出位,搏出名。经常在新浪的博客上,见到有人四处在别人的博客后面留言为自己的博客打广告,觉得他们其实是很可怜,跟芙蓉JJ一样可怜。

其实博客是什么,博客可以是你的日记本,可以是你以前发表在网上的作品的结集。博客就是个人网站和个人论坛相结合的变种。所谓web1.0时代的个人网站需要站长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甚至还需要电脑绘画、音频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写博客需要什么?只要会中文输入就行了,也不需要你为租用服务器花钱。博客本来只是一个很小的很普通的东西,所以博客才是草根的。然而现在,一方面一些熬过了web1.0时代的互联网门户们需要炒作新的概念,另一方面,许多人半是被欺半是自欺地参加进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只是浮躁、泡沫和焦灼。而泡沫的程度,可以由炒作谩骂型博客的数量和活跃程度来衡量。

待续

关键词(Tags): #博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