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懒虫读老子,大家一起来读老子吧! -- 大懒虫1号

共:💬261 🌺2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欣赏】二章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么已经理解丑为何物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么已经理解不善为何物了。

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成立,长和短相对而言,高和下相互包含,音和声相互和调,前和后相互跟随,这是永远如此的。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导民众,让万物自己兴起而不加以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功业而不自居功劳,正因为他不居功自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评析]

知道了美,就知道了丑;知道了善,就知道了恶。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都有其相反相成的两面性。

老子的意思似乎在说,只要坚持了一面,就自然而然地能到达另一面。这个有如朝着一个方向走,总有一天能够走到和这个方向相反的那个方向,显然,前提是地球是圆的。又好比香的东西闻久了也就不香了,甚至有可能闻着闻着就觉得臭了,而臭的东西闻久了也就不那么臭了,甚至能闻出香味来。又好比好看的人看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不好看的人看久了也不觉得有多难看。呵呵,细思量,还真有点道理。

在“有”和“无”这对关系中,老子并不是特别地坚持哪一端,他只是认为如果是圣人的话就会持“无”的态度,并且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慢慢地变成“有”了。都说老子坚持提倡无为,其实在第二章老子就很明显地不排除对有的兴趣。他的意思是从无到有地去做大事业。“无”到一定程度就“有”了,不仅是一般的有,而是一种不会消失的永在的有。“无”和“有”之间是一种转化。

庸俗地理解一下的话,我们不能排除老子是用“有”作为诱饵来鼓励大家无为。不过仔细想想,没有必要,不然的话,如果他提倡有为,有为到一定程度就是无为了,那样,他的观点就不那么有意思了。显然,从有到无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在常态人的观念中,有必然趋向于无。常态的人生处于一个有为的追求过程中,但是对于前方都是一种茫茫然,个体人生都不可避免地因为死亡而划上永恒的句号,变成一种虚无。

而老子,显然已经处在一个比较超然的境界中了,因为,他看到了:“无”能够生“有”。

[在第一章里面,有和无已经同时出现,没有看出老子究竟倾向于有还是无,在第一章里有和无是共存的两种状态两种方式,而第二章里,有和无就有了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