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魏延偷袭关中“新”军事计划的可行性 -- 不是马甲

共:💬1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实话看这篇文章就猜到是晓林大都督的手笔

老辣的逻辑环环相扣,对三国历史的如臂使指,非公不能为也。 -- 燕京兄是大话三国蜀国大都督,一个月前蜀魏子午亭大战的蜀军统帅,恶斗过魏军大将千里快哉风,辩论题目是周瑜取蜀吧。那一次燕京兄才华,风度都令双方折服。

关于这个论题,我也曾经思考过,其中有几个心得希望和您交流一下。

第一,我认为诸葛亮没有杀魏延的计划和想法,而且一直重用他,只不过是根据诸葛对魏延能力的理解,而不是魏延的自我感觉来进行重用罢了。从当时各方的反映看,魏延的确有自视过高,傲慢骄横的毛病,诸葛亮不去迎合他这些毛病,才能让魏延很好的作一名优秀的将领 -- 凉州太守前部督南郑侯,蜀军中军功封爵皆无出其右,这时的魏延是一个很成功的形象。诸葛亮一死,魏延马上眼睛长上头顶,自我感觉恶性良好大爆棚,没有了约束的魏延杨仪是何下场大家都看到了。客观上,诸葛亮正是魏延成功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不是他的绊脚石。

第二,在战术上魏延袭击潼关计划(袭击长安大家都认为不可行,魏延自己也没有坚持,就不讨论了)是否可行,诸葛亮更有发言权,还是魏延更有发言权?假如我是决断者,我会认为魏延更有发言权。因为魏延是长期在一线的将领,他对于前线地理,对手,部队的了解,对于战斗的控制都要远远胜过执掌全面战略的诸葛亮,这很简单,“深知此事要躬行”,诸葛亮毕竟不是妖道,在任何问题上,总是专家更有发言权,汉中前线,无疑魏延比诸葛亮更Professional. 战术层面上的争论,相信对魏延有利。

第三,魏延这个计划依然有着致命的缺陷。魏延攻占潼关,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只要足够小心加上一点儿运气,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他守卫潼关就不容易了。因为蜀军是客军,反客为主是要有一些必要条件的。关键的问题是对方处在动荡瓦解的状态才能有奇袭的效果,韩信的成功,陈仓奇谋占一半,项羽倒行逆施,三秦部下尽坑不得民心也要占一半。诸葛亮北伐的悲剧色彩,其实就是司马徽那句话:“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魏国一直比较稳定,没有民怨如沸的现象,并无可乘之机,诸葛亮的北伐艰难也在这里,战术层面的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了。

这种情况下的战役对比,和韩信对比比较勉强,我认为应该对比499年南齐名将陈显达的北伐,他的计划和魏延如出一辙,隐蔽行军,突然出袭南齐失陷领土最北面的马圈城,切断北魏军南北联络的大动脉。当时的确给北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但是北魏的情况和三国魏差不多,刚刚经过孝文帝改革,民心军心并不叛离 -- 虽然齐是汉人政权,论道理比拓跋魏更应该受到欢迎。结果最初的混乱以后,魏军很快把孤军深入的齐军包围,依靠兵力优势和齐军相持,齐军粮尽,又多是步兵,后退时大量伤亡,陈显庆化妆才逃出重围。

所以,诸葛亮否定魏延的计划,并非其战术上不可行,而是战略上成功希望极小,可以说,诸葛亮的计划,如果蜀军不犯低级错误,比如街亭,蜀军胜,魏延的计划呢,如果魏军不犯低级错误,比如西方魏军全体投降,魏军胜。魏延的问题是他只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专家,在战略方面,他始终没有突破,所以,他为将可以,为帅,似乎还不够格。

一家之言,请方家指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