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黑猩猩”派测试 -- landlord

共:💬65 🌺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防呆是最大的Cost Down

刚才古狗了一下,可惜是繁体字--地主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表面上的成本我們都看得到,把零件的費用加起來,加上人工的費用,利息等等項目,就是我們看到的成本數字。就像冰山一樣,能看到的部份只有10%,其餘的90%隱藏在海平面下,公司經營的成本其實有90%隱藏在各角落,是無法用表列出來的。一些業界的前輩說,由於股市評估一家公司會不會漲,是用營收消息決定的,但是這一筆營收底下是用多少成本換來的,沒有人管。換個角度講,公司就像是一個破洞的水桶,一直在漏錢(漏水),老闆只要讓注入水桶的水大於漏出的水,就可以賺錢。那麼為什麼不把水桶的洞補起來?因為洞太多,看不到短期直接的成效。

最早看到防呆口號是在DIY個人電腦的時候,早期的組裝並沒有任何防呆,因此都要靠經驗,Try Error。現在各種顏色的接頭,防止插錯方向的卡榫等等都已經很平常了。我們都知道要防呆,但是在企業內部,隨便找一個研發工程師,問他做了多少防呆措施在設計中,很驚訝的有80%表示不知道要做,而且也不知道做了能發揮什麼效用。有60%表示,做了防呆措施之後,可能會增加額外的軟硬體成本。75%的人員表示,等到被系統測試貨品管抓到的再來做也不遲。上游的研發對於後頭的成本不在意,製作出來的產品自然就會有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存在;而且如果防呆不是基本的研發要求,問題都要靠後段的流程檢驗來抓出來,試問一件事情要重複來回幾次才能OK?時間不用錢嗎?人力也不用錢嗎?該用大腦的人怎麼不用大腦呢?

目前的企業,都用了太多人力在一整個流程上,卻忽略了應該要讓人力精簡,透過最前面的優質人力來思考簡化後端的工作,因此節省後端的時間以及費用。一個顧問公司的朋友提到,有好幾次安排研發單位到生產單位查看,研發單位都嘲笑生產單位說,為什麼用一些Stupid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聰明簡單的方式。每次生產單位都會說:用什麼方式都沒有研發單位多用一點大腦把產品作好一點有效。最近幾次遇到日本的朋友,談到日本有很多的企業開始把海外的工廠搬回日本,雖然人力成本比較高,但是可以用少一點人,卻把品質提高,評估起來反而更有效益,不至於為了管理海外的工廠,請很多人,但仍要位品質問題付出代價。賣東西最怕退貨,很多成功的前輩都說,賣出東西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要讓東西賣出去不會退,才真的是工夫。研發人員沒有去思考如何讓後面的少擦一點屁股,甚至不要擦,只是享受著創造的樂趣,不耐煩於細節的微調與穩定的措施,於是後面的人有100%的機率犯錯,這樣子來來回回之後,其實產品仍然做不好。

其實防呆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自我要求,只是讓同仁知道因為這幾次的失誤損失多少並不會有感覺,反而會讓大家去想工作量與工作品質的比例問題,或者溝通衝突問題等等。應該換另外一個角度,從領導開始做起,透過經營階層鼓勵精簡型的防呆措施,讓同仁養成習慣,才有辦法讓整個體質轉變。確實有很多企業的研發做了防呆,但是卻又表示為了防呆花費很多額外的成本。一位業界資深的研發人員對這種現象提出了解釋,他的經驗是:如果防呆造成了額外的成本,那就表示你的設計太複雜,根本不可靠!這時候要從根本做起,而不是思考膏藥要貼哪裡,一個人全身貼滿膏藥,你不覺得這個人應該是病入膏肓了嗎?

當前的Cost down總是在思考如何把生產基地換到人力更便宜的地方,如何把零件材料的價格壓更低,如何在設計的時候偷東偷西。確實這些都是技術與Know How,畢竟這是多年來讓臺灣可以成為如此健全的科技基地的原因。但是當生產基地與研發中心分開兩地之後,因為溝通不及時了,才發現防呆的重要性。研發減少犯一個錯,品管可以少三天的工作,生產單位也可以節省十幾個人力,這些無形的成本,才真正是企業漏洞之所在。多了一點防呆,公司就會空出很多人力,這些釋放的人力,可以用來做新的案子,也可以逐漸釋放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而不是放著人多覺得安心。讓該用頭腦的人善用智慧,讓不需要用頭腦的人不需要用頭腦,這就是防呆的目的。

关键词(Tags): #防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