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佛学初步之一什么是佛 -- 淡淡微风

共:💬146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问答十一

善哉, 施礼多谢之。

另答兄所问:

首先,我们知道, 要依经不依论, 而这段话是《净土十疑论》意释《大智度论》. 这中间都"论"了两次了, 离佛陀本怀恐怕有些距离了吧.依经不依论当特指经论不附发生矛盾时,学佛者如何取舍。因此如果经论相附自然没有关系。下面我就会就所涉经论再加以研究。而且不论经论,都只是第二义,就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工具箱,用过即放,才不过不失真如自性。

其次,“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出自楞严经 前半句用白话文再说一遍:自己没有得度(的情况下),先去度(他)人的,就是菩萨发心。兄所查证之 我特地查了南怀瑾、宣化上人等人的楞严白话解, "自未得度"都被解释成"自己还没有得度.",此处经文和现代汉语区别不大,我从无异义,问答十可能表诉不当,使兄误会了。

此上半句中,就是菩萨发心的定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从这里可以得到涵义非常丰富的几个意思。

1。自己没有得度(的情况下),先去度(他)人的,就是菩萨发心。 却不是“菩萨本人”。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是菩萨,必定已度,不会是在自己没有得度(的情况下)。

2。。自己没有得度(的情况下),先去度(他)人的,就是菩萨发心。经文所说菩萨发心,当是特指慈悲心,并非指上文所说的得无生忍者。故相当于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具有慈悲心”

3。这个需要和下半句一起加以考虑。下半句说: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我们知道,如来(佛的另一名字)是上四界中果位最高的完全觉悟者,是所有学佛者一心向往的最后归处。而菩萨到了七地菩萨虽可以随类变身,而心仍不得自在;进入八地,才能遂心如愿,任运自在,名心自在位。那么前后句连起来一看,“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谁优谁劣就相当清楚。

4。自性本来圆满具足,不假他人。但是开悟有前后之分,属于悟了的前人帮尚未悟的后人。佛陀自己就是在菩提树下悟成正觉的。在这个过程中佛陀得到了佛界的护持,但佛陀是自己悟道的。

在自己没悟时,就去度别人,就好象自己是盲人,却想给别人带路,不是很荒谬吗?

5。《大智度论》原话:

卷第九十三“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余”:“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 此处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同我所讨论的意思是相同的。

6。卷第三十九“往生品第四之中”:“释曰:是菩萨从初已来,性畏恶道,所作功德愿不坠堕,乃至阿鞞跋致地者;以未到中间畏堕恶道,故作愿。菩萨作是念:‘若我堕三恶道者,自不能度,何能度人?’” ”菩萨从初已来“此处当特指因缘新发心菩萨,因不想所作功德坠堕云云,乃至阿鞞跋致地者;以未到中间畏堕恶道,故作愿。可见菩萨比较谨慎从事,考虑周到。这段话和兄所指出来的另外两段刀兄引用《维摩经》的那段话着实搞笑, 原文是这样的: "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此语本是维摩经中引用外道梵志的想法, 如何能作圣解?

最后, 刀兄引用的《大智度论》又不是其原话[1],而是智顗的话. 见智顗《净土十疑论》:“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 这句"斩钉截铁"的"无有是处"不是《大智度论》的用词啊! 是不合适引用的, 在此多谢衲子兄。但我想如果不用此三段话,也能解释明白的话, 那么我就不用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