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连载) -- 沉睡的天空

共:💬334 🌺140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十三章 关中的朝廷

三国随章侃 第十三章 关中的朝廷

(演义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在第九章说到,董卓被杀后,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官僚的新政权只维系了不到三个月,便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兵团再度攻入长安,王允被杀,吕布出逃为结局。

而李傕,郭汜在长安依仗其军力掌握实权,李傕,郭汜本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将领,乃一校尉,毫无统治经验,(董卓入京时怎么也是个并州牧了)一下得掌大权,把长安搞的乌烟瘴气,一方面大肆封赏,刚入长安时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过了三个月,李傕就升任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郭汜升任为后将军,等到了兴平二年,干脆李傕做起了大司马,而李傕之下郭汜等人按位置排序职位,一个个轮下去,滥封无数,以前的小兵封侯也不奇怪,那些公卿百官有点意见,就以武力威胁。另一方面,李傕下属的凉州兵本来就是一时聚集起来,攻入长安后李傕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对这些部下更是纵容至极,放纵凉州兵抢掠百姓,外加凉州兵内部攻伐不断,加上饥荒,关中一时间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情况,受到直接的威胁的百官公卿再度密谋除去李傕等人,手无兵权的公卿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再度挑动内讧,而因为并州势力已经随着吕布失败而离去,对象则只有凉州内部。而这一办法很见成效。马腾等凉州本土军阀本来就和李傕不同属一个势力,首先便与李傕交恶,当然这其中还有当时在益州的刘焉背后的支持。而随着献帝成年,他对于掌握朝政的李傕等人也越来越不满,挑动凉州兵内部势力内讧的行动也加快了,凉州军阀内部自己也开始了猜疑。先是李傕猜疑樊稠,设宴杀之,再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导致李傕和郭汜反目,便是演义中所说的郭汜妻为防郭汜爱上李傕婢妾暗中下药之事。(郭汜妻子因为妒忌行事荒唐,李傕妻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李郭两人一度和解,要交换儿子作为人质,结果李傕妻子爱惜儿子而和解未成功,结果又打了段时间,交换了双方的女儿。)李傕和郭汜相互征战,一度挟持天子和公卿百官,李傕抢了献帝,并拿臭牛骨给献帝,气得献帝差点要和李傕翻脸。其实李傕是个又蛮横又单纯的人,不但相信迷信,而且他和献帝交谈,说郭汜坏话,献帝顺其意答复,他居然认为得到皇帝欢心……此外为了得到羌胡兵的帮助答应事成给他们宫女,在和郭和谈期间,耐不住寂寞的羌胡人跑到宫前大喊:“天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今皆何在?”。意思就是说天子是不是在这里,李傕答应给我们的宫女呢?,实在是丢尽了脸,献帝后来许诺给他们更大的好处,让他们离开了。而郭汜也是如此,李傕抢了一个天子,他就抢百官,大概认为天子分量足,所以就多抢了几个高官挟持,其中名将朱儁便是在被挟持期间忧愤而死。

时局如此败坏,原本被派出镇守弘农的凉州军一大首脑张济跑回来进行劝解,而李和郭也初步达成和解意向,张济提出了让天子移驾弘农的计划,献帝此时是去哪都比留着强,答应了。

于是,献帝开始了艰难的移驾行动,考虑到整个活动的艰难,还是称为逃难比较合适,先是出去一开始就遇到郭汜部下阻拦,皇帝不得不亲自出来给那些凉州兵发表几句演讲才能继续,过了几天,郭汜又变卦了,要天子去高陵。献帝干脆拉拢原来凉州军的杨奉、董承自己一走了之。开始了一场名为移驾实为逃难的行动。

这之后的事大都如演义中所言。或者说比演义中还要复杂和艰难,如演义中所说的供应过献帝百官饮食的段煨,就因为和护驾之一的后将军杨定不和,被杨奉等人攻打了十几日,而本支持献帝东向的张济也变卦和李郭两人联合。

而且杨奉,董承和先后来援的李乐、韩暹、胡才,张杨内部也有分歧,演义中说李乐叛变,其实李乐倒没有叛变,史载他病死。到是其他几人,韩暹攻打董承,胡才也准备攻打韩暹,被献帝劝说停止。而最后还是借张杨之力,回到残破不堪的洛阳。

洛阳自被董卓烧毁后,残破不堪,献帝一路逃难,能到洛阳已经全赖张杨的粮食供给,怎么还有能力供养百官,所以百官中穷困饿死的不少,就如演义和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而另一方面,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矜功专恣,引起董承不满,而这一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令各路诸侯勤王,虽然这是一个前门驱狼,后门引虎的办法,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当时的地理位置看,有能力勤王的不过那几人,本来忠于皇室的幽州刘虞已死,公孙瓒和刘虞余党正在交战,而徐州陶谦也死,徐州刚遭到曹操的兵灾,而且继任的刘备就算有心,他也不可能绕过袁绍和曹操去洛阳。袁术正策划篡位,江东和益州的诸侯离的太远,西边的关中则更不用说,刚从那里逃出来,而并州的张杨不想干涉朝政,把皇帝送到洛阳就走了。而荆州的刘表正与袁术对峙,而且也不见他对此事有何热情,唯一有可能也有能力的只怕只有袁绍和曹操了。

袁绍是当时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他迟迟没有行动。

曹操实力因为刚与吕布交战,削弱不少,而且他的威望也因为徐州屠城之事受到打击,而拥立皇帝则是最好的恢复威信的办法,而他也这般做了,日后大家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附一章:挟天子以令诸侯

令人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现在认为曹操迎接献帝是一步好棋,但是当时却有许多人反对,且不说袁绍对之毫无兴趣,就连曹操手下诸将也认为不要迎接这个皇帝为好,这是为何呢?(当然,献帝这一路走来,辅佐他的那些人如董卓王允都没好下场,或者内部分裂,或者被杀,实在是个丧门星。)

汉室衰亡并不是那时所有人的公认,还是有很多人信奉汉室,虽然也有如袁术等人想图谋篡逆,但是对于许多地方官员和士大夫来说,中央朝廷的命令还是很权威的,即便在董卓等人控制之下,还是有许多人遵从他的命令。也有如张杨一般的诸侯为其效命。所以此天子还是有威信的,但是为何许多人对此事毫无兴趣呢?

或许,献帝的身份和这几年的局势给了人一种假象。

献帝是董卓所立,这使得部分人对其的公信度产生怀疑,如袁绍便对这位皇帝颇为不满,他当初反对此帝登基,这或许是他不想迎接献帝的一个原因。

此外,献帝当朝期间,中央政权命令对于关东诸侯毫无效果,这使得许多诸侯产生了皇帝无用的想法。事实上,献帝的天子身份也是在曹操手中用的淋漓尽致,或许说,挟天子不是最重要的,而挟天子之后的政治手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注意到,曹操在讨伐诸侯时,诸侯中主张投降并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为借口的往往是文臣,而主张武力对抗的往往是武将。这样就给我们这种感觉,讲究实力的武将往往忽略天子的政治意义,或者说他们不太重视汉室,只注意自己的主子,所以曹操手下诸将不主张迎接天子,认为要打败杨奉等人得到皇帝费力不讨好,而文人则对汉室有着相当的信任,或者说:他们往往为了目的扩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而曹操的重要手段便是使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的影响扩至最大,或者说舆论造势造的最好。

其实曹操挟天子后的专制,比董卓李傕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进洛阳后,以有粮食为借口,鼓动皇帝来许昌,天子控制在其手中后,马上表奏韩暹张杨的罪状,韩暹或许有独断骄横之罪,而张杨则根本就是欲加之罪,(张杨和吕布亲善,而吕布之前刚和曹操对峙兵败,张扬一度想救援吕布,得罪了曹操,这才是张杨的罪状。)而领兵在外的杨奉他也不放过,派大军讨伐之,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先后诛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议郎赵彦,罢免三公,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封暗通自己的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朝政为自己私门把持,不单已经成年的献帝无法涉足,而跟随献帝忠心耿耿的百官公卿也不得实权,所用之人皆为曹操属下,其独断比董卓远过之,只是在政治手腕上他远过董卓,当初暗通他希望得到支持的董承反被他控制,可见曹操的政治手腕,经济上也使百姓有所安定,这才得到士大夫的拥护。

当然,这也和曹操早期的身份有关,他虽然屠杀徐州百姓,但是又是汉室忠臣,反董先锋,而董卓等人早就被舆论打到谷底了,所以献帝在董卓手里,只能作为封官的工具,而在曹操手中则成了最大的政治武器。

不过,对于袁绍来说,献帝的价值就没这么大了,袁绍起家是以反董联盟盟主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就是反献帝的盟主,尤其他一度想谋立刘虞为帝,假如成功,献帝便是伪帝,他现在要把之前认为的伪帝迎接奉立起来,也难怪会犹豫。其实袁绍最希望的只怕是献帝永远在董卓手中,那样他便可以反董联盟的盟主身份发号施令,以袁家当时的势力和威望,他并不需要献帝来为之锦上添花。献帝在他手中的作用是最小的,他要防止的是让献帝落到如曹操之类人的手中即可。

所以说,袁绍利用献帝的作用最小,曹操利用献帝的作用最大。事实上,在有了挟天子之后的曹操在面对袁绍时还是处于劣势,之后的胜利可以说是侥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背后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