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圣诞二题 -- 秋雨梧桐

共:💬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圣诞二题

一、伯利恒之星

平安夜,圣善夜!

万安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详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

牧羊人,在旷野。

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

听见天使唱哈利路亚,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圣善夜!

神子爱,光皎洁。

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

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

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

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以南数公里,周围是肥沃的山谷和茂密的橄榄、葡萄园。以色列“以土地换和平”计划实施后,已划给巴勒斯坦人自治。

伯利恒是世界著名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地。据说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家族的故乡,因此也被称作“大卫之城”。而基督教的门徒则认为这里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之地。

相传2000多年前,圣母玛利亚以处女之身感圣灵而孕,上帝派天使之长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玛利亚的未婚夫约瑟,让他不要因此嫌弃她,而应娶她为妻,并将这个孩子取名为“耶稣”,意为“救主”,意思是要把百姓从罪恶中救赎出来。

当时,罗马帝国通令各地百姓必须返回原籍以登记户籍,普查人口。伯利恒城里回乡的人群络绎不绝,小城的客店早已客满,约瑟只好携同临产的妻子马利亚,借宿在一间马厩内。

是夜,月朗寒稀,万籁俱寂。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夜空,人世的救主诞生了。他幼小的身体被布包裹着,仰卧在马槽里。圣母玛利亚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忘记了痛苦与疲倦,慈祥的目光爱抚着天真可爱的孩子……

当夜,在伯利恒的旷野,有一群牧羊人忽然看到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华,听见天使在齐唱赞歌,并且对他们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向他们报告救世主降生的佳音。世间万民蒙受他的宏恩,荣光普照,将从此得到平安喜乐和被救赎的希望。

当耶稣诞生之时,有三位来自东方(此处的东方指波斯即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一带)的智者,望见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异常明亮的大星。他们追随着这颗大星的光芒,从耶路撒冷一直走到伯利恒。大星一直引导着他们前行,忽然停留在那马厩的上空,由此他们找到了这个刚刚降生的婴孩。他们言称得到了神的谕示,此地将诞生犹太人之王。他们见了圣婴,便匍匐在地跪拜他,并将所携带的礼物乳香、没药和黄金献给他。

从此以后,这颗大星就被称作“伯利恒之星”。如今圣诞树上顶端的那颗星星,就是这预示着光明、希望、平安、喜乐的大星。

据说有人试图根据古代的天文学资料来考证,当时这颗光明的大星到底是彗星?还是超新星爆发?或者是“行星合”的现象(即金星和木星的位置非常接近,以至看起来是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无法想象20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驼铃声中,三位东方智者是如何仰望着那颗光华熠熠的大星,从耶路撒冷一直走到伯利恒,去朝拜他们心中的犹太人之王的。

最近我从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找到了一段话,我觉得可以作为那颗大星的绝妙描述:

“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样强烈的,这样清澈的光辉,金星在破晓前暗绿的天空中,像一滴宝石般的液体那样变幻着光彩。”

“这是真正的天国的使者,绮丽的朝霞的报信人……”

二、心中的圣诞树

尽管基督教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但圣诞树作为圣诞节的风俗却不过四百多年。

据说德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经把蜡烛放在枞树(又叫冷杉)的枝条上,以此象征那引导东方智者前往伯利恒朝拜耶稣的星星。

其实在欧洲,冬季点蜡烛和插树枝的习惯却由来已久。早在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之前,日尔曼人就用代表光明与温暖的烛光和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常青树枝装饰居室,以此与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抗争。基督教传入之后,耶稣成为光明、幸福和希望的象征,日尔曼人把这种古老的习俗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圣诞节时装扮圣诞树的风俗。

关于圣诞树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有一位善良的农民遇到一个饥寒交迫的穷孩子,他热情地招待了孩子,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农民惊奇地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杉树,他这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由这个化身穷苦孩子的天使,我不禁想到了契诃夫的小说《凡卡》:

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眨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象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亲爱的爷爷,等到老爷家里摆着圣诞树,上面挂着礼物,你就给我摘下一个用金纸包着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绿箱子里。你问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要吧,就说是给凡卡的。”

凡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爷爷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种时候可真快活啊!爷爷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凡卡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树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烟,闻很久的鼻烟,讪笑冻僵的凡卡。……那些做圣诞树用的小枞树披着白霜,站在那儿不动,等着看它们谁先死掉。冷不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窜过去。爷爷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在契诃夫(l860~1904)的时代,作为救世主的耶稣已经死了1800多年。但是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依然在贫穷和苦难中饱受折磨而得不到救赎。在那个圣诞节前的平安夜,他本该在温暖而甜美的梦中,“静享天赐安眠”,等待着明天在圣诞树上摘下最心爱的礼物……但是他却在学徒的鞋匠铺子里,战战兢兢地写着给乡下爷爷的信,不时地叹气,抽抽搭搭地哭,在信中哀求:

“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以我们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而言,未免对宗教有很多曲解甚至是贬斥。其实,现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宗教对于苦难中的人民来说,正如鸦片曾经作为一种镇静和止痛的药物一样,只能是起到缓解痛苦和慰藉心灵的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苦难,带来真正的幸福。

正如凡卡向往着和乡下的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活情景一样,作为东方之子的我们,不妨也从西方异域文明的森林中,挑选一棵秀美挺拔的枞树,在每个枝头都挂满仁爱和善良,悲悯和关怀,热情和温柔,知识和智慧,诗意和浪漫……作为圣诞之夜的礼物,献给我们的孩子,祝福他们在光明和温暖中幸福成长。

关键词(Tags): #圣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