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巨坑)四边伐鼓三军呼之大唐西域 序章 -- 恶魔之读书者

共:💬249 🌺6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二章 大唐草创 第二节 太原李渊

身处在太原这个位置上,不管李渊是否愿意,突厥都是他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大问题。李渊到了太原不久隋炀帝就为了震慑突厥而巡边雁门,结果非但不能震慑突厥,反而被突厥所震慑。就在隋炀帝父子在雁门抱头痛哭之际,李渊的次子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却在隋炀帝被围的雁门之役中初露头角。为了解救皇帝的危难,李渊不但派出了能够派出的兵马进行勤王,连自己的儿子——年少英武的李世民也加入了隋朝的勤王军队前往雁门救援。可是突厥人实力强大,隋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勤王军的实力不足进退两难,此时李世民向当时的主将云定兴出了一个主意,让隋军多带旗帜金鼓,然后分为十余里日夜大造声势,做出了一付大军来援的假象。对于古代战争而言,旗帜的多少跟军队的数量息息相关,突厥人看见隋朝勤王军居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军队,以为大军开来,害怕遭到内外夹攻,于是才撤兵解围。

隋炀帝被突厥打怕了,不敢再在边塞多呆,结果拍拍屁股去了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享受起了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却下了一道旨意让李渊带领太原的兵马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一同防御突厥。这简直是把李渊放在火上烤一般,李渊和王仁恭的兵马合计只有五千多,兵力严重不足,而突厥却有数十万之众,用这点兵力防御突厥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叹在隋朝这个大帝国的家还未被杨广败光的时候,他也曾经以五十万精甲士兵耀武于塞外,很是风光了一把,可是短短数年在长城一线这样的边塞军事要地居然会有兵力不足的状况出现,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最后李渊想了一个法子,他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游荡,无论是起居生活还是射猎都学足了突厥人,然后又挑选了一些神射手埋伏起来作为奇兵。突厥人一下子看到这么一支跟自己极为相像的军队出现自然大惑不解,往往以为是自己人,李渊于是趁机猛攻,突厥人措手不及之下被李渊所击败。

当然这样的方法可一可二不可三,头几次还能见点效,可是时间一长突厥人也就识破了李渊的这点小把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谋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不大,因此从马邑一线的长城防线频频被突厥突破,突厥兵马入内地后烧杀抢掠自是不提,李渊因此也被获罪,又因为李渊的名字暗合“李氏为天子”的预言,因此眼看就要身遭不测。对于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以及过程很多史书说法不一,但是它们也都认为李渊在此之前依然忠于隋朝,正是因为隋炀帝的这个行动才使得李渊最终走上了立唐反隋的道路。李渊的反隋固然有自身的野心使然,但是更重要的是李渊此时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好走,他只能在灭亡或者反叛中选择一条道路。李渊当时所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隋朝交给李渊的任务是防御突厥,镇压境内的“盗贼”。可是交给李渊的兵马总共不过五六千,不要说突厥,就连扑灭四处蜂起的“盗贼”都极为吃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扑灭当时的盗贼“历山飞”一伙的战斗,李渊的五六千人马被敌人的两万优势兵力所包围,差点出不来,好在有儿子李世民率了李家家奴拼死陷阵,里应外合击破了强敌。当时的盗贼少则数万,多则十数万,就凭李渊这点兵力不啻杯水车薪,就这样还要防御住连朝廷主力兵马都不能防御住的突厥人,一个不好就获罪下狱掉脑袋,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李渊即便是不想,也不得不走上造反这条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