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时势造英雄 - 漫谈西庇阿(应和顾剑大作) -- 史鉴

共:💬29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时势造英雄 - 漫谈西庇阿(应和顾剑大作)

记载布匿战争的希腊史家波利比乌斯(Polybius)评价罗马名将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认为他受众神的宠爱,是机遇和运气造就了他的无上功名,一言以蔽之,就是时势造英雄。而波利比乌斯最为推崇的汉尼拔力挽狂澜,屡屡创造奇迹,几乎以一人之力将罗马屈服,成就迦太基霸业,可谓英雄造时势。罗马史家当然不能苟同,李维称赞西庇阿是罗马的救星,在自己的著作中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形像。

西庇阿的横空出世的确有机遇和幸运的因素,但是他的指挥才华和政治智慧也是无庸置疑的。罗马赢得第二次布匿战争,首先要归功于费边的持久战略,将战局发展逐渐引向有利于罗马的轨道;然而罗马依然需要在战场上击败汉尼拔,才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当时汉尼拔在意大利驰骋15年,消灭十几万罗马军队而无一败绩,已经成为一个神话,罗马众将无人敢撄其锋。敢于同汉尼拔决战,需要的不单是指挥能力,更需要大卫挑战哥利亚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西庇阿无疑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将,甚至能称为是罗马最出色的将领。

1.西庇阿的仕途

西庇阿的仕途之顺利,可以说是青云直上。探讨西庇阿的仕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罗马共和国的官阶制度(Cursus Honorum)。古罗马法律规定,担任公职者必须有十年以上军龄。有志于从政的罗马子弟在二十岁上下就参军,通常在骑兵部队服役,或者充当罗马将领的参谋官员。每年部落大会(Tribal Assembly, 罗马公民大会的一种)从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中选出24人,担任掌兵官(Military Tribune),分派到各个军团。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军队通常包括4个军团,因此一个军团有6个掌兵官。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罗马集结8个军团,共有48位掌兵官参战 - 其中包括20岁的西庇阿,结果有29人战死沙场。

罗马官阶的第一级是财政官(Quaestor),年龄限制是庶民(Plebeian)30岁以上,贵族(Patrician)28岁以上,罗马公民大会每年选出20位财政官,负责掌管国家财政,以及担任地方总督的副手。入选财政官意味着进入参议阶层(Senatorial Rank),到罗马共和国晚期,当选的财政官自动进入罗马元老院。财政官这个级别还有一个官职叫做护民官(Tribune of People),每年由公民大会从庶民阶层中间选出10人。这是罗马庶民为了抗拒贵族权力设置的官位。护民官拥有不受任何身体侵犯的权利(Sacresanctity),其职责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庶民不受贵族迫害。卸任护民官可以竞选行政官。

财政官上面一级是行政官(Aedile),年龄限制是36岁以上。每年罗马公民大会再选出4位出身庶民的行政官,其中两名出身庶民,另外两名出身贵族,称为首席行政官(Curule Aedile)。行政官负责罗马的公共设施,这个官阶并不是晋升司法官的条件,但却是罗马政坛趋之若骛的美差。因为行政官掌握庞大财政经费,可以通过大兴土木收买人心,为竞选司法官或执政官创造条件。首席行政官这个级别开始拥有裁决权(Imperium),这是行政官员在其授权之内的最终决策权,通常只有罗马的方面大员才拥有裁决权。代表裁决权的权杖拉丁文称为Fasces,这就是“法西斯”的词源。

担任过财政官和行政官的罗马人可以竞选司法官(Praetor)。每年罗马公民大会选举18位司法官,年龄限制是39岁以上。司法官拥有裁决权,通常行使法官职责,必要时也能辅助执政官,管理政府和指挥军队。

司法官上面则是执政官(Consul),每年由公民大会选举两名,他们是罗马的行政首脑,战时各自指挥两个罗马军团。执政官的年龄限制,庶民是42岁以上,贵族是40岁以上。卸任的司法官和执政官,通常外放罗马省份担任总督和地方长官,他们被称作执行司法官(Propraetor)和执行执政官(Proconsul),都拥有裁决权。另外公民大会每隔五年选举两名监察官(Censor),只有德高望重的罗马政坛人物才能当选。罗马共和国在特殊时期会抛弃权力制约原则,选举一位政府首脑,称作独裁者(Dictator)。

西庇阿家族属于罗马贵族科涅利家族(Cornelii)的分支,自从公元前350年科涅利乌斯 • 西庇阿(L. Cornelius Scipio)首次出任罗马执政官,一百年间先后有八位西庇阿家族成员获此殊荣。在出身论盛行的古罗马,西庇阿大概从小就立志在政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时西庇阿不满18岁,按照惯例从军,跟随父亲老西庇阿准备出征西班牙。然而就在此时汉尼拔入侵意大利,老西庇阿回师波河平原阻击汉尼拔。提西努斯河(Ticinus River)一战中罗马战败,老西庇阿几乎阵亡,多亏了西庇阿亲率卫队杀入重围解救父亲。这一英雄主义行为大概是罗马军团此战唯一的亮点。

两年以后,20岁的西庇阿当选掌兵官,参加坎尼之战。坎尼战败以后,西庇阿和4千残军侥幸逃脱,被推举为临时指挥官。这是罗马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许多人对罗马丧失了信心,在一个叫凯西利乌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的贵族带领下密谋兵变,打算远走高飞,逃到埃及或塞琉古充当雇佣军。西庇阿得知以后果断扑灭兵变阴谋,这里李维绘声绘色地写到:

“这时年轻的西庇阿 - 注定将来要统帅罗马大军的人 - 表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的不是言语,而是果敢的行动。‘如果你们还希望拯救这个国家,就拿起武器跟我来!’西庇阿喊道,‘这种逃跑的想法比逼近的敌人还要危险!’于是西庇阿带领数人冲进凯西利乌斯的房间,拔剑对着他的脑袋说道:‘我全心全意地发誓,将绝不抛弃自己的祖国,也绝不允许别人弃她于危难之中;如果我违背誓言,愿伟大的朱庇特置我于可耻的死地,并毁灭我的家人和财产。凯西利乌斯!还有你们这些人,现在重复我的誓言,有不从者当品尝此剑!’ 密谋的人惊恐万状,纷纷发誓,并向西庇阿自首。”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西庇阿从此名满天下,成为罗马人熟知的青年才俊。三年以后,西庇阿的表兄卢西乌斯(Lucius Cornelius)竞选行政官,但对自己的号召力没有信心,于是邀请西庇阿一同参选。当西庇阿出现在公民大会会场时,罗马人报以雷鸣般的欢呼声。西庇阿准备发表自己的参选宣言时,两个护民官认为他年龄不够,阻止他上台。西庇阿回答说:“如果罗马人民希望我担任行政官,那么我的年龄足够大了。” 结果西庇阿和他表兄成功当选首席行政官。这年西庇阿仅23岁,此前甚至没有担任过财政官。

同年西班牙传来噩耗,西庇阿的父亲和叔叔在卡斯图罗(Castulo)战役中双双战死,罗马在西班牙的战事陷入被动。公元前210年,罗马打算派遣一位将领出任西班牙总督,统帅那里的两个罗马军团。罗马官阶里面只有执行司法官以上的级别才能出任地方总督,拥有裁决权。此时西班牙战局糜烂,迦太基兵势正盛,选举当日罗马资深官员无人敢自告奋勇,罗马公民怨声如鼎沸。这时25岁的西庇阿挺身而出,要求出征,结果公民大会全票通过这项任命。西庇阿在西班牙转战5年,先后击败汉尼拔的几个兄弟,最后平定西班牙载誉归来。公元前205年,西庇阿被公民大会一致选为执政官,此时他年仅31岁。这种火箭窜升式的飞黄腾达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平心而论,西庇阿的连续破格晋升大多是当之无愧,罗马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的不是论资排辈,而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不过,以费边为代表的贵族保守势力一直在挚肘西庇阿的战略反攻计划。事实上是罗马公民大会的追星心理,而不是元老院的全局考量,将西庇阿推上了政坛顶峰,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前罗马公民大会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屡次犯了鼠目寸光的错误,几乎断送了罗马的社稷。罗马人在西庇阿身上压对了赌注,并不能说明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反而证明了波利比乌斯评判的正确性,果然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2.西庇阿和费边

在西班牙征战的5年间,西庇阿得以充分施展才华,放手实施他的战略构想。本来元老院给他的指令是守住西班牙东北角的罗马据点,阻止汉尼拔的弟弟增援意大利,西庇阿到达西班牙以后立刻转守为攻,先奇袭新迦太基成功,然后经过拜库拉(Baecula)和依利帕两战重创迦太基军队,几乎克服西班牙全境。公元前205年,西庇阿载誉归来,同年被推选为执政官,他在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希望率领远征军跨海入侵迦太基,为罗马赢得战争。罗马人苦苦支撑这场战争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直到现在依然看不到曙光,西庇阿的豪言壮语对罗马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露,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然而和5年前西庇阿出征时相比,罗马的政治气候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西庇阿刚踏足意大利的土地就感觉到了。西庇阿到达罗马时,元老院在城外一个神庙举行欢迎仪式,并听取了西庇阿的述职报告。西庇阿自豪地宣告,他前往西班牙的时候,那里有四个迦太基将领,率领四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他离开的时候,西班牙已经没有一个敌国的士兵。西庇阿因此请求罗马举行凯旋仪式,以表彰他的战功。元老院拒绝了西庇阿的请求,理由是为一个未曾担任过高级公职的人举行凯旋式,罗马没有这个先例。这是明显的厚此薄彼,4年前费边收复意大利南部港城塔兰托,罗马就为他举行盛大凯旋式,区区塔兰托怎么能跟西班牙相提并论。西庇阿没有据理力争,他明白元老院的决定必有政敌幕后操纵,此时任何失措都会授人以柄。西庇阿以私人身份悄然入城,径直到国库交卸了从西班牙带回的战利品:14,342磅白银和数十箱银币。

西庇阿当选执政官以后,罗马元老院召开会议讨论战事,西庇阿的政敌终于现身了,此人赫然便是罗马的“伟大统帅”,两次担任独裁者、五次出任执政官的传奇人物费边(Quintus Fabius Maximus)。此时的费边已经年过七旬,3年前卸任最后一届执政官以后就处于半退休状态,但在元老院依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费边一直到死都坚决反对入侵北非的战略构想,想方设法阻挠西庇阿的反攻计划。

费边在元老院发表演说,亮出自己的底牌。他首先阐述自己反对西庇阿的计划,完全是一心为公,毕竟他这辈子已经功成名就,只想安度晚年,况且他怎么会跟一个年纪比他的儿子还小的后生争夺名利呢。“我阻止了汉尼拔将我们击败,现在轮到更加年轻强壮的你们去将他征服。” 然后费边敦促西庇阿同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决战,而不是入侵北非悬军海外。他比较意大利和北非两个战场的优劣,强调在意大利西庇阿拥有天使地利人和,而到了北非身陷敌国,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后费边毫不客气的攻击西庇阿的品行:“诸位,西庇阿当选执政官,是应该为国家人民服务,为保家卫国的军队服务,而不是为他个人的私利服务,不是为了便于年轻狂妄的执政官为所欲为纵横天下。”

年轻气盛的西庇阿立刻反唇相讥,为什么5年前他出征西班牙的时候,元老院没有在年龄上作文章呢?接着西庇阿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将战火烧到敌国,和容忍自己的国土遭到践踏,有天壤之别;仅仅将汉尼拔驱逐出意大利,并不能为罗马赢得长久和平,必须摧毁迦太基的战争潜力。汉尼拔的征战意大利的战略目标,就是破坏罗马的战争潜力,削弱罗马的政治影响力,现在他就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入侵迦太基是为了迫使汉尼拔回师救驾,然后在北非与之决战。

最后元老院作出折衷决定,派遣西庇阿到西西里主持军事,只有在他认为对国家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能跨海进攻。元老院保守势力给西庇阿穿小鞋,只给他两个军团的指挥权,禁止他扩充部队,增加军费。西庇阿自有对策,直接向意大利各城邦募捐,并招募志愿者。西庇阿的号召力果然不同凡响,罗马各城邦踊跃认捐,一共有七千人志愿应征。驻扎西西里的两个罗马军团,是著名的“坎尼军团”( 番号是第五、六军团),主要由坎尼战役的一万多残兵败将组成。罗马元老院为了惩罚他们作战不力,禁止他们战争结束以前返回故乡。后来赫多尼亚战役(Herdonea)的五千残军也受到同样惩罚,编入两个坎尼军团。西庇阿到达西西里以后,立刻淘汰年老体弱的士兵,将志愿者编入部队,然后开始大练兵,提高他们的战术能力。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又让费边找到机会拆西庇阿的台。一个名叫普莱米尼乌斯(Quintus Pleminius)的将领因为掳掠百姓而激起部下兵变,西庇阿站在他的一边,平息了暴乱,但普莱米尼乌斯秋后算帐,屠杀一批官兵和百姓。这件事情后来捅到罗马元老院,费边立刻抨击西庇阿在西西里生活腐化,部下军纪败坏,必须予以替换。元老院因此进行了几天激烈的辩论,最后派遣一个调查团前往西西里。西庇阿让调查团检阅他的部队,结果两个军团的队形和战术演练让调查团叹为观止,谣言不攻自破。

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领两个军团入侵北非。此后捷报频传,次年的大平原战役迦太基在北非的最后一支野战军覆灭,罗马上上下下欢欣鼓舞,费边依然不合时宜地主张将西庇阿撤换,理由是幸运之星不会一直停驻在一人头上。不久汉尼拔被迫撤离意大利返回迦太基,西庇阿的第一步战略构想已经实现,费边还在大放厥词,说汉尼拔回到迦太基如同虎入丛林,将会更加危险,然而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个七旬老人嘟嘟囔囔了。费边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他在汉尼拔撤离意大利过后不久就病死,享年72岁。罗马人没有忘记这位力挽狂澜的英雄,主动捐款为他举行盛大葬礼。

费边为什么执意同西庇阿作对,已经成为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普鲁塔克认为,最初费边质疑西庇阿反攻计划的可行性,完全为国家着想。经历过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费边,还记得50年前罗马执政官雷古卢斯(Marcus Atilius Regulus)领军乘胜入侵迦太基,顿兵坚城之下进退两难,结果遭到迦太基反攻,全军覆没。罗马当时的战略僵持局面,实在来之不易,费边不愿看到十几年的苦心经营,被一个狂妄青年毁于一旦。等到西庇阿在北非进展顺利,声望日隆,费边的反对就更多地出于他对西庇阿的嫉妒,以及年老昏聩的固执己见。无论如何,费边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制造重重阻力,使得入侵北非的罗马军队一直处于兵力劣势,但仍然未能妨碍西庇阿以少胜多,赢得战争,看来西庇阿的确有如神助啊。

3.西庇阿与汉尼拔

西庇阿只比汉尼拔小12岁,在统帅资历上却是后生晚辈了。公元前218年,17岁的西庇阿刚刚开始他的军事生涯时,汉尼拔已经率领迦太基远征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接下来的两年里汉尼拔连续发动特雷比亚战役(Trebia)、特拉西米尼战役(Trasimenes)、和坎尼战役(Cannae),10万罗马军队覆灭,两位执政官阵亡。年轻的西庇阿肯定参加了特雷比亚战役和坎尼战役,有可能也参加了特拉西米尼战役,因此对汉尼拔的用兵如神有深刻的体会。

汉尼拔如同一座高山,横亘在罗马人面前。西庇阿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是在汉尼拔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大概无时无刻不在思索这样的问题:罗马军队到底败在何处?到底怎样才能击败汉尼拔?坎尼战役以后的第六年,25岁的西庇阿出征西班牙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拜库拉到伊利帕,再到大平原,一步一个脚印,一战一次提高,扎马战役前夕的西庇阿,所表现出的自信和果敢货真价实,决非色厉内荏。汉尼拔对西庇阿的雍容大气非常惊讶,要求会面,于是才有了这次千古流传的邂逅。站在巨人面前的西庇阿,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后人不得而知。妄自揣测一下,肯定不是恐惧,也不会是仇恨,很可能是一种英雄相惜之情。

汉尼拔和西庇阿两人都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汉尼拔年幼时师从斯巴达人索西卢斯(Sosilus)和西西里人西拉努斯(Silanus),能够用希腊文写作政论文章。后来这两人跟随汉尼拔征战意大利,留下的记录不幸失传。西庇阿本人也对希腊文化非常热衷,精通希腊文,这一点后来成为费边等人的攻击目标,多次指责西庇阿喜好希腊人奢华的生活方式,丢失了罗马人的优良品质。扎马战役前夕两人的会面,李维记载是通过翻译交谈,其实他们用希腊语交流根本没有问题。

前面谈到西庇阿的政敌费边想方设法阻挠他的反攻计划,无独有偶,汉尼拔在迦太基也有一个类似费边的强大政敌,此人名叫汉诺(Hanno The Great),迦太基贵族首领,经历过第一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议会里的主和派领袖,他反对向地中海的扩张,主张向南发展,立足农业,经营非洲的国家战略。汉尼拔在意大利15年,只得到迦太基派来的九千援军,这里面固然有海路不通畅的问题,汉诺的阻挠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公元前203年,迦太基派使者召回汉尼拔。李维记载,汉尼拔得信咬牙切齿,悲愤地说:“那些人长久以来一直想方设法逼迫我回国,为此拒绝供给我钱粮和援军,现在终于公开召我回去。汉尼拔到底被征服了 - 不是败给了罗马人,而是败给了迦太基元老院。得知我撤离意大利的消息以后,即使西庇阿也不会比汉诺更加欢欣鼓舞,此人为了毁灭我的家族,不惜以毁灭迦太基为代价。”

扎马战役以后,迦太基被迫求和,西庇阿给出的条件出人意料的宽厚。迦太基保有北非的领土,只能拥有十艘战舰,不许拥有战象,没有罗马允许不能动员军队发动战争;迦太基将所有叛变的意大利士兵,以及罗马战俘交还给罗马;迦太基的战争赔款为一万塔伦黄金,分50年还清。这些议和条款传回罗马,元老院哗然。罗马人对汉尼拔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原以为西庇阿会把这个头号战犯押解回罗马游街示众,最后公开处死,以泄民愤。没想到汉尼拔不但毫发无爽,后来还出任迦太基执政官。元老院的激烈辩论持续好几天,这中间西庇阿的政治盟友极力活动争取民意支持,最后议和条款交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结果以微弱优势通过。后世史家揣测西庇阿如此宽宏大量的原因,大概是想为罗马保留一个竞争对手,这样可以时刻激励罗马奋进,而不会因无敌于天下而自我陶醉,丧失动力。

西庇阿和汉尼拔似乎有一种默契,运用各自的影响力促成和平条款的通过。迦太基元老院讨论和平条款时,某位爱国人士慷慨激昂,敦促迦太基议会拒绝这丧权辱国的条约,汉尼拔一言不发走上前去将此人拖下讲台。当众人质问他为何如此无礼,汉尼拔自嘲地说:“我离开祖国有三十多年,已经忘了这里的礼节了。” 在汉尼拔的劝说下,迦太基最终还是接受了和平条款。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汉尼拔被选为执政官,大刀阔斧改革政治体制,扩展公民大会的权力,因此得罪了汉诺为首的迦太基贵族寡头,这些人不断派使者到罗马告状,企图借刀杀人。罗马人对过去始终不能释怀,要求借机铲除汉尼拔的呼声尘嚣日上。西庇阿依然坚定地反对这种意见,他表示罗马人如果纯粹为了复仇而迫害汉尼拔,实在是自甘堕落、令人不齿的作为。西庇阿竭尽全力保护汉尼拔,直到公元前195年,罗马元老院派出特使到迦太基兴师问罪,终于迫使汉尼拔踏上逃亡之路。

西庇阿和汉尼拔之间的英雄相惜之情,在两人最后一次会面中得到清晰的表现。大约在公元前190年前后,西庇阿出使塞琉古的安条克三世王庭,有幸和担任军事顾问的汉尼拔再次相见,两人谈论起古今名将。李维有如下的详细记载:

“西庇阿问汉尼拔,谁是古今最伟大的名将。汉尼拔回答,是亚历山大,因为他屡次以少胜多,征服了广阔的土地,游历了天涯海角。西庇阿又问汉尼拔,谁能位居第二,汉尼拔答曰皮鲁士,他最先建立安营扎寨的定制,在选择战场、排兵布阵方面无人能及。他还善于争取人心,以至于意大利人愿意接受一个外国人的霸权,而不愿接受罗马人的统治。当西庇阿再问汉尼拔谁是第三,汉尼拔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他自己。西庇阿不禁失笑,接着又问,如果在扎马战役汉尼拔获得胜利,他会如何评价。汉尼拔回答说,我当然会排在亚历山大和皮鲁士的前面,成为古今第一名将。汉尼拔这个巧妙的回答让西庇阿深为感动,显然在汉尼拔心目中,西庇阿卓而不群,因此不能和其他的名将相提并论。”

4.西庇阿的将道

澳大利亚记者维尔莫特(Chester Wilmot) 在《争夺欧洲》(The Struggle for Europe)一书中对埃森豪威尔的军事思想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的军事思想,跟其他绝大多数美军指挥官一样简单明了,就是攻击再攻击。一旦他的大部队未能持续推进,他就会焦虑不安。和马歇尔一样,他主张直截了当的正面打击,信奉用绝对优势兵力进行摧枯拉朽的突击。对他来说,取得这种绝对优势完全是一个后勤补给的问题,只要将战争资源聚集到相当的规模,就可以不去理会敌人的应对措施。” 这段话几乎可以一字不改地描述西庇阿以前罗马将领的战术思想。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战术体系类似希腊密集阵。公元前390年阿利亚战役(Allia)罗马军队惨败给入侵的高卢人,罗马随后沦陷。战后罗马人痛定思痛,抛弃了希腊密集阵,建立了罗马军团战术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在《古典决战 - 布匿战争篇》里面会详细探讨。简而言之,罗马军团战术体系中,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是60到80人的小方阵,阵形包括三条战线,其中第三条战线是战役预备队,前两条战线轮番接敌,这样可以持续不断地压迫敌人。除了第三条战线的老兵以外,罗马步兵都是剑手,接敌时先投掷标枪,然后逼近敌人以短剑格斗。正是这个原因,罗马步兵方阵具备希腊密集阵无法相比的灵活性,可以随时掉转攻击方向。

罗马将领的战术思想很简单,就是攻击再攻击,率领部队寻找敌人,逼近敌人,列阵冲锋,用持续不断的正面突击瓦解敌人的阵形,粉碎敌人的斗志。这种直截了当的战术不需要复杂的演练,因此非常适合民兵性质的罗马军队。实战证明罗马军团的正面攻击势不可挡,在特雷比亚和特拉西米尼两个战役中,虽然罗马军队均遭惨败,但最中间的步兵方阵都成功杀出一条血路扬长而去,得以保全。这种战术的终极表现便是著名的坎尼战役,此战罗马军队的战术可称为“蛮牛战术”,七个罗马军团组成一个巨大的重锤,企图依靠蛮力冲垮迦太基军队的阵形。只可惜他们遇到了古典时代数一数二的战术大师汉尼拔,这种蛮横打法的后果便是5万多人战死沙场。

罗马军队屡战屡败的原因,并非士兵不能战,而完全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汉尼拔向罗马人展示了战争艺术的真髓,不是单纯的力量和意志的较量,还包括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兵不厌诈等等方面。平心而论,罗马人的战术思想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罗马人的民族性坚韧质朴,价值观崇尚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鄙夷阴谋诡计,这种价值观在军事思想上也有十足体现。虽然汉尼拔打遍罗马无敌手,罗马人对他的所谓“布匿式的狡诈”(Punic Perfidy)一直不屑一顾,显然他们并不认同“兵者诡道也”这个公理。这个认识误区不是几次战役失败就能得到纠正的。

西庇阿便是打破这个认识局限的人。也许跟他的希腊式教育有关,西庇阿完全不落罗马将领头脑简单、迷信力量这个俗套,非常善于运用智谋取得先机。奇袭新迦太基的声东击西,尤提卡城外的火烧连营,都体现出西庇阿诡计多端的一面。然而光靠诡计是不能赢得战役的,西庇阿在罗马军队攻击性强这个优势上加以发挥,通过严格的操练使部队具备前所未有的战术机动能力,能够迅速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可惜的是古典史料并没有留下西庇阿练兵的详细记载,后人只能通过战役细节揣测他的战术训练内容。拜库拉一战罗马军队的轻装步兵正面强攻,不惜代价牵制住敌军,而西庇阿指挥两个军团的重装步兵迂回到敌阵两侧发动进攻,结果迫使哈斯朱拔全线撤退。伊利帕一战西庇阿故伎重演,中央阵线的西班牙盟军正面进攻,两翼的罗马军团再次迂回敌军两侧。这里罗马军队展现了令人瞠目的战术素养,三条战线分别向左右转,然后呈三条纵列向敌阵两侧行军,到达攻击位置以后停下来士兵再向左右转,恢复原先的阵形,然后向敌军侧翼发起攻击。北非大平原一战,西庇阿依然是迂回敌军两侧,不过这次又有创新,罗马军队第一条战线正面进攻,第二、三条战线分别向左右转,以纵列急行军到敌军两侧发动攻击。在此以前,罗马军团的三条战线只有垂直运动,通常是第一、二条战线前后方阵的交替攻击,从来还没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更别说向敌阵两侧迂回包抄了。如果没有平时复杂的队形演练,这种战术机动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复杂的战术操练无法适用一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公民军队,只要职业军队才能保证这种训练水平和强度。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军团服役时间都很长,已经近似于职业军队,因此有客观条件让西庇阿贯彻他的战术理念。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军队又参与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第三次布匿战争,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中期完成地中海霸权。这以后罗马军队大幅度裁撤,又恢复到业余性质的公民军队,战术能力不免一落千丈,几十年后面对条顿和辛布里蛮族的入侵就已经力不从心。经过马略的军事改革以后,罗马军队逐渐完成职业化,战术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才有了保证。

最后还是免不了要评价一下西庇阿和汉尼拔的指挥能力。大概连西庇阿自己也不会否认,他是汉尼拔的学生,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在运用智谋、创造战机等方面只有伯仲之别。具体到战役指挥,西庇阿依然带有罗马将领的烙印,攻击性非常强,力求掌握主动,先发制人。汉尼拔指挥的前三个战役,都是后发制人,等待罗马军队一头撞进他预先设置的陷阱,坎尼战役尤其有中国道家以柔克刚的味道。因此以指挥风格而论,西庇阿是刚中有柔,汉尼拔则是柔中有刚。单论战役指挥水平,我认为西庇阿和汉尼拔难分高下,但是考虑到汉尼拔面临的战略态势比西庇阿险恶得多,指挥的军队调教难度也大得多,因此综合评比汉尼拔要胜出西庇阿一筹。

关键词(Tags): #汉尼拔#西庇阿#布匿战争#罗马军团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