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尽尝儿女英雄传 -- 森林的火焰

共:💬16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来抬抬杠

"炒"古写作"煼",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即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手法。在《齐民要术》中已经有煮、煎、炸、炙、烩、绿(有学者以为是熘)等技法。特别是“炒”,这种旺火速成的方法已明确在做菜中应用,其意义十分重大。旺火速成,大概可以算是“炒”字的内涵了。当然,这只是汉字的定义,那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语言是会变化的。比如您要问铁手是干什么的,那人家说了,铁手是搞技术的,这好懂。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职业是玩(网络)游戏的,大部分人可能就晕了。语言也反映了生活的变化。

说到北京,说到吃,那就要提一下北京的小吃。与炒有关的,炒肝、炒栗子还有炒红果。最难理解的算是炒红果,一个甜品,没有油盐,怎能叫炒呢!炒”字的来历颇有意思,它与满人直接有关。满族先世是猎人,我们可以根据现在鄂温克和鄂伦春的情形以了解当年满族的生活。猎人烤食兽肉是最方便的吃法。满族自后金时代开始与汉族密切接触;进入辽沈后,更与汉族扩大交往;及至进了山海关,索性进入了汉族大海洋中。其实满族先世金代女真人就接受汉文化,在关内的女真人未经几代,其汉文化素养已与汉族无异。满族接受汉文化,也表现在饮食方面。有趣的是满语的“炒”和“煮”都是汉语译音。这无疑说明,满族在狩猎时代只有烤吃兽肉,这本是猎人自然而然采取的方式。吸收汉文化的结果,满人的饮食也有了改变,吸取了中原民族的烹调法“炒”和“煮”。因为它们不是满族固有的,所以音译汉语。满语译汉语“炒”为cola,译汉语“煮”为buju,按满语构词法在此二音译词后加一mbi(满语动词词尾),以构成动词colambi和bujumbi。满族人用此二词很广,凡烹、炒、烧等皆谓之colambi,都用“炒”字。老北京皆知当年“干果子铺”例于冬季出售蜜饯海棠、温朴、炒红果。温朴不加炒字,因为它汤多。因为炒红果汤少,所以用炒字。如果用我们对于炒字的观念,必认为“炒红果”之称显得不合适,因为我们说炒指的是用油炒。

按西人惯例,例推,用汤汁少的,炒肝也可说得过去一个炒字。

那么炒栗子,大家都能看见,旺火速成,也当一个炒字。所以同理还有炒瓜子、炒花生。可都是没油的。用油的那个叫炸花生(米)了。俺也不知为啥要叫炸。

另外,满族入关后,也带来了一些特色食品,比如四大酱:炒黄瓜酱、炒胡萝卜酱、炒豌豆酱、炒榛子酱。简单说说炒黄瓜酱的做法:“将黄瓜洗净,切丁,用精盐拌匀,腌出黄瓜里的水分,滗出不要。将瘦猪肉也切成细丁。将熟猪油倒入锅内,置于旺火上烧热,放入肉丁煸炒至干,随即加入葱末、姜末和黄酱炒二至三分钟,待酱味浸到肉中后,放入黄瓜丁、绍酒、酱油、味精略炒,勾芡淋油即成。”但这个不叫果子酱。

果子有几种叫法,一种指水果,一种指油炸食品,比如炸糕、麻团等。狭义也指油条。倒是有一种汤汁少的油条,但叫“烩油条”。

至于您所说“你不见下面的文字里,很少提到吃蔬菜?那时候的人消化能力好象都满强的。这本书里讲的是北方,偏南方饮食的红楼梦,书里也很少提到吃蔬菜。”倒是有点让我怀疑此文不像出自您的手笔。肉贵菜贱,所以孔圣人才用肉贿赂老天爷。您那意思是说从春秋到满清这几年大家消化能力都满强的么?至于上路能不能老吃甜的,怕是众口难调了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