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与桥牌(上) -- 李禾平

共:💬33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与桥牌(下)

疯狂桥牌

在我刚到伦敦的头一年里,度过了一段疯狂打桥牌的时光。

我住的那个“号子”恰好有4位会打桥牌,我,范博士,老A,阿虎。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尽管他们几个都是公派生,每个月也只有教育处发的270英镑生活费。穷极无聊,那就只有打桥牌的这个娱乐了。

桥牌和围棋不一样,是合作性很强的游戏。作为搭档的俩人,不仅牌技要各有长处,而且性格也要匹配。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和范博士搭档,老A和阿虎搭档,时间不长就显示出了问题,这问题是在我和范博士身上。范博士的打桥牌历史比较短,打得还可以,叫牌就问题多多。每当范博士出错,我总是会在打完之后教训他一顿,但是因为我年龄在4人中是最小的,范博士总是不服气,因此我俩经常就吵的脸红脖子粗。于是很快就变成了我和阿虎搭档,范博士和老A搭档。

阿虎的牌龄很长,出国前在国家部委的比赛中拿过名次。他的性格稳健,为人忠厚,和我这个容易冲动的性格正好匹配。老A年龄最大,他不仅是我们4人中水平最高的,而且可能因为他在出国前是在大学里做教师的缘故,每次在牌局结束之后做分析的时候都能解释得非常清晰,再加上老A确实有老大哥之风,因此范博士对他是心服口服。

老A虽然比我要大上十几岁,可是却和我一样贪玩。他的围棋下得也不错,可惜当时找不到围棋,等后来找到围棋,也仅仅手谈过2次,因为老A在另外一个国家找到了工作,匆匆离开了英国。

搭档配好了以后,牌就打得多了。有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打16付,到了周末,至少是32付,甚至是48付。当时就我一个在外面打工,经常是晚上11点多回到“号子”的时候,发现另外3个还没有睡觉,等着我打牌呢。我是有邀必玩,因此第二天总是要在上学的地铁途中补觉。

我们桥牌这一打不要紧,倒是把“号子”里面所以弟兄的兴趣都调动起来,掀起了一个学打桥牌的高潮。到了那年的圣诞节,几乎是人人都能打两手,于是那年我们的圣诞节是以打开闭室队式比赛度过的。

倒霉老四

我们当时不仅内战是几乎天天打,外战也不少,可能是因为我们之间配合的多,因此基本上就没有输过,以至于后来甚至会有其它地方的中国学生“慕名”而来挑战。

那一年的春天,使馆教育处搞了一次全英中国学生桥牌比赛,我们这4个人全部都去参加了。

在此之前,我们恰好和帝国理工的一对牌手打过几付,可惜因为时间不够,没有打完就散了。据说和我们过手的那一对是帝国理工的第一高手,而当时帝国理工中国学生桥牌水平也据说是伦敦最高的,因此我们在比赛前还就他们的特点讨论了一番,具体说的是什么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另外3个人一再叮嘱我叫牌别冒。

参加比赛的共有24对牌手,打的是36付双人移动赛,每两对牌手之间打3付。比赛共分3轮,每轮之间休息30分钟。

第一轮大家都比较保守,无风无浪,分算出来以后,大家差得都不多,我和阿虎排在第四。由于范博士出现重大失误,他们那一对排在20名之后。

第二轮就遇上了帝国理工那一对,前2付都是正常叫牌打牌,第3付我把一付3H的牌给叫出4H并且打成。换台的时候我这心中一个劲地得意,只是不太好意思显露出来。乐极生悲,紧跟在下一台我就叫冒,勉强叫出来的3NT被对方加倍宕2。

这一轮休息的时候,阿虎一直在给我打气,说只要正常打,不要再冒,我们还是有机会的。等分算出来的时候,我们又是第四,但是帝国理工那一对已经升到第一位。老A和范博士这一轮打得不错,上升到13位。

最后一轮从一开始就很顺,连续在对方加倍的情况下打成定约。到了打最后一台的时候,又出现了意外。

那手牌是6H的牌,我和阿虎按部就班地叫到了6H,就在封局之后,我的上手莫名其妙地叫出了加倍。

我这心里可就犯愁了,要不要再加倍?按照我平时的性格,肯定是再加倍的,可是3位老大要我叫牌别冒的谆谆教导又在耳边响起。犹豫了半天,我最后还是选择了Pass。

最后由于对手首功没有拔A,我打成7H。

三轮全部结束后一算分,前四名相差在10点以内,第三第四差1点,我们就是这倒霉的老四。帝国理工那一对拿了第一,另外一对就是比我们多1分的第三。老A他们两个最后是第7。

看到前三名都有一个小奖杯,我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这次比赛没有多久,由于大家都陆续离开了了“号子”,我们这四个人之间就再也没有打过桥牌。

(完)

(又,今天写字情绪不对,勉强填完坑,将来有机会再改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