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聊聊两个北洋军阀 -- 黑色午夜

共:💬11 🌺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聊聊两个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国共两党共同反对的敌人,打败北洋军阀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而李敖在其北大演讲中,却以其既不骂台湾党、也不骂大陆党而先夸两党都反对的敌人——北洋军阀作为他的开山斧子,由此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北洋军阀的胸襟气魄——竟能为搞好教育而包容异党!现在,大家就再来认识一下两个在当时颇具代表性的老牌军阀。

  

   一、段祺瑞

  

   段祺瑞是鲁迅笔下《纪念刘和珍君》中事件的幕后凶手,是被中国革命史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北洋军阀头子。但史实对其人的盖棺却另有评述。

   段祺瑞14岁时家道中落,16岁时独自怀揣1块银元从合肥去威海投亲,17岁父亲遇害,18岁母亲去世,其后段独撑三个幼年弟妹的重担。

   段祺瑞20岁考入北洋武备学堂,22岁以最优等成绩毕业,2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后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段祺瑞一生甘于清贫,在其任政府总理时,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

   段祺瑞1926年退居天津,潜心于佛学与围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又冀图控制华北地区,希望段祺瑞能出任傀儡政权首长,使尽办法促段出山,均遭段力辞。后段应蒋介石之邀,举家从天津迁居上海,其后蒋介石对段一直“师事之”(蒋曾毕业于段所创办的保定军校)。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二、吴佩孚

  

   吴佩孚亦为历史教科书中定性的反面人物,是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制造“二七大惨案”的元凶。

   历史上的吴佩孚颇具才情,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是书生统兵成功的典范。

   吴22岁考上秀才,次年因得罪家乡豪绅,被革除功名并受通缉,逃到北京生活无着,靠占卦算命来糊口,后在天津投军披戎。

   日俄战争中,吴被派任做间谍,冒险混入俄军地盘刺探情报立功,后得到曹锟赏识,从此扶摇直上,最终成为北洋军阀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吴佩孚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素有清廉名。

   吴佩孚为人极正,其信条为:“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 事实上,吴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

   吴极有气节,在其率部南征、实力冠盖朝野时,即对外宣布四条原则:“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

   1919年,吴通电全国南北方将领,联名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

   1922年,吴力拒苏联对其拉拢(吴当时受苏联越飞推崇倍至),更拒绝接受苏联红军进占中国的附属国外蒙古的现实;

   1931年,吴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

   1937年,吴严词拒绝日寇要求,拒做伪政府的“中国王”

   卢沟桥事变后,寓居北平的吴佩孚掌控在日军手中。日军在席卷华北、华中、华南后,土肥原策划建立以吴佩孚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工作。而吴佩孚答应“出山”的条件只一条:请日本人撤出包括东北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

   据记载:日本人曾为吴佩孚安排记者招待会,吴当时一字一句说出了 “吴氏对时局的意见”:……本人认为,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吴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声令秘书“断乎不容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1939年吴暴卒于北平,据当时媒体推测为日本人投毒致死。

   蒋介石在其唁电中称:“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鉴于吴的对日气节,当时的国民政府追赐其陆军上将衔。

   吴长期在自己的卧室中悬挂一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抢壁,真个解甲归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