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七章 血染红桃A 五 -- 潇水

共:💬8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七章 血染红桃A 六

附记一:论陈胜的“鸿鹄之志”

陈胜杀老乡的这事,不能简单地用一句“忘恩负义”或者“冲昏头脑”、“一时糊涂”这些性格上的词来遮掩。

其实陈胜自始至终,都是把个人名利的追逐放在首位的。这就是他的所谓“鸿鹄之志”,至少是他的“鸿鹄之志”中最凸现的着重部分。

当年,陈胜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标明他自己想当官,意思是:“不能只许那些有种的家族当官,我这普通DNA的老百姓也要当王称侯”。这和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没有什么高下之分,都是满足自己想当天子的欲望。他关心的也是“苟富贵,毋相忘”的富贵。陈胜在称王之后就急不可待地开始赫赫奢侈,也是他的核心目的(即他的所谓“鸿鹄之志”,也就是“富贵”和称“王侯将相”)所早就注定的,并不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不是“胜利”腐蚀改变了他的本质——其实他的本质一直没有变。

陈胜正是趁着那次遇雨,经过一系列策划动员和装神弄鬼,才促成了九百人与他揭竿而起。与其说是代表了农民阶级,不如说是利用了农民力量,以实现自己“富贵”和“封王封候”的“鸿鹄之志”,他更以个人利益为首要关心。

所以,当起义队伍刚刚攻下陈城,小有所获,他就不顾张耳、陈余等人的反对,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称起王来,结果是“示天下人私也”(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私心)。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封王,看得比推翻大秦朝更重要。他最在意的事,就是不许别人当王:他不但不肯封其他更有号召力的诸侯后人为王,还把敢于跟他抢王号的襄疆、葛婴杀掉,又派诸多心腹到四处监军,生怕他们也造次称王,处心积虑地维护的是自己的王爵私利,所谋的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利益。而且他一直蹲在陈城这个供他称王的“小安乐窝”里享受,被时人讥讽为“夥涉为王”。“夥涉为王”这个词,成为秦汉之际社会上的流行词,陈胜成为被人们嘲诮的对象,亦可叹也。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再去理解陈胜的传达室主任不肯放那些“农民朋友”进宫,甚至他捕杀了那些“农民朋友”,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他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名利目的的达成,甚过一切。

陈胜在陈城关起门来当王,裹足不前,而相比之下,后来的项羽、刘邦这些人,则是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攻秦前锋的最前沿,转战南北,把攻秦事业看得比个人称王享受的更重要、更优先,境界也更高。

其实,陈胜与刘邦、项羽,从个人动机来看,没有质的区别,都是实现个人野心为主,兼有打击或推翻秦政的客观效果。陈胜甚至境界、气魄还要更低一些,难怪他会失败(而学者们常把陈胜的失败归结为敌人强大,而刘邦、项羽的时期的敌人变得软弱了——这是错误的。事实恰恰相反,章邯应该是欲战欲强)。

最后说一下,陈胜为什么会失败呢?

除了上述的个人动机、气质层面的原因,不懂军事也是个大问题。譬如,没有准备出足够的战略预备队,以致坐视周文、吴广两主力被歼,一筹莫展。再有,他从陈城向四个方向派兵远征,分散使用兵力,导致被章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因。

不懂军事,可以依靠将领们啊。遗憾的是,众将又“不附”。众将不附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给了清晰的回答。

陈胜任用封朱房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为考核专员(司过),这两个位置设的,专门就是为了跟诸将过不去,用于考核和纠察诸将的。这两个人事干部都是整人专家,善于“苛察”,是凡他们不喜欢的将官,就都自行打掉之,根本越过司法机关。陈胜信用这俩个人,自然引起诸将不满。

这使人想起文革初期陈毅等老将军大闹怀仁堂的故事了。陈毅当时在怀仁堂面斥康生、张春桥等人:“当时,延安整风运动,整老干部整得很凶。整错了多少人,现在有人还在背黑锅,连周总理都挨了整。”陈毅狠狠扫了一下对面的康生,有所指地说,“除了整人,还能干什么,就是靠整人起家的嘛!”(据《红墙大事》,中央文献出版社)

可以想见,陈胜属下的诸将,对于陈胜所倚赖的两个整人专家——“人事主任”和“考核专员”朱房、胡武先生,也是发出过类似的忍无可忍的叱责吧。朱房、胡武,大约就类似康生之流。可是康生却一直得到毛主席信任。而所谓整人,就是捏造罪名把人搞下去。比如说彭德怀是“资产阶级司令部”,于是把他整下去了。

陈胜信用朱房、胡武这两个坏小子!陈胜这么做,也是故意的,是怕有人反他。他太在意下面人会不会反他了,这和上文所说的他以天下为私),是一脉相承的。他极端关心个人名利富贵权位(而非把反秦之公业作为第一考虑)。当年孙中山若也像他这般,反清大业必也不能成功(孙就要跟袁世凯互相为了争位子干起来了)。

不管怎么样,陈胜信用这俩坏小子,结果就是“诸将不亲附”(跟陈胜疏远,不再一条心了)。司马迁说,这是陈胜失败的原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